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医疗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因此适时推出了医疗体制改革回应社会关切。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现状,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升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新医改环境;医院;内部控制;内部审计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大众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2017年新医改方案的推出,我国致力于改变以往公立医院的盈利模式,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目前,我国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医院应当强化管理,体现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化与精细化,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为医院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医院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不完善,财务控制的力度也不够,没有发挥出财务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很多医院的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内控效率有待提升,财务风险难以避免,非常宝贵的财政资源与医院的利润等等都无法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时,部分医院是事业单位,其编制设置一般都具有滞后性,很难与当前社会具体的医疗市场环境、患者的真实需求、医院发展战略相契合,同时医院预算编制也没有充足的弹性,无法详细展现变化。此外,部分医院在执行预算之时,资金用途和金额经常发生变化,导致预算控制形同虚设,对于监管极为不利。同时,医院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科学有效的沟通,信息流通有阻碍,内部控制容易产生矛盾,经营效率会大幅下降,这都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导致的后果。
(二)监督机制不完善
我国医院审计部门的设置时间不长,监督机制应当更进一步建设加强。目前,很多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在组织架构上得到突出,关系划分不明确、权责不清的问题经常出现。机构的设置不清晰,导致人员职能划分不清晰,无法正确行使监督职能,也就无法给出最科学最合理的审计意见,更无法保证审计最根本的有效性与独立性,无法给出符合医院真实情况的审计成果,也无法为医院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局限于对于医院收支款项的审计,缺乏对事前、事中的审计监管,同时也缺少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职能,因此审计职能极度受限。
(三)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目前,很多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属性,这对于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影响是致命性的。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发挥审计职能,医院的内部控制信息就不能百分之百反映医院的真实情况,信息就是不真实的。同时,部分医院缺乏对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职能,财务制度实施的效果无法得到确认与分析,这种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不利于医院对于自己的管理工作自查自纠,更加不利于日常工作的高效开展。此外,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监督与评价变成了形式主义,造成医院的内部评价结果完全无法为医院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效果有待加强。
(四)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对于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而言,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编制工作优先级一直很低,相应的法律法规级别也比较低,审计制度也有待提升。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形成一套完备的规范的制度与体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般都依靠医院的自觉。在实际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并没有结合医院的诊疗记录与各项制度,导致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支撑,审计成果无法体现最真实的情况,增加了审计风险。此外,很多医院的审计工作计划制定不够完备,执行成果没有统一的规范的指标体系,无法处理工作中产生的各种分歧,审计监督也没有足够的法理和工作规范支撑,审计工作效率还有待加强。
二、新医改环境下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存在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医院应当明确各科室的职责,加强内部控制,同时重点加强对于应收款项的管理,通过引入科学的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保障科室之间的利益,减少内耗,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医院应当根据科室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基于以往的经验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总情况,分析原因,全面评估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风险,避免出现重大的内部控制风险,切实保障医院财产的安全。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对于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医院应当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制度构建,尤其是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的审计,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强化审计报告对于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的作用。同时,医院还应当形成层级化审计的制度安排,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提升事前与事中审计的制度建设和作用,完全发挥审计的作用。此外,医院应当设置专门独立的审计部门,清晰其职权,设置专门的经费,保障审计结果的公平、公正与独立性。最后,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之时,一定要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尤其是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和制作审计报告之时,管理层一定要保证其工作的独立性,避免受到医院内部人为因素的不当影响。
(三)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更是医院内部监督最有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医院应当强调审计对相关业务的综合监督职能,不断扩充内部审计的监督范围,完善审计职能。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医院应当加强事前与事中审计工作,规范全过程审计制度,完善内部审计的职能。构建审计的长效机制,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可靠,能够为医院的发展提供应有的帮助,提升医院管理效率。
(四)加强内部控制相关制度执行力度
医院应当结合国家出臺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同时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制度,让所有的经济事项都能够落实到合同上,优化合同管理流程。医院的各项业务,一般都涉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当对各种业务都设置科学、严谨的预算,并且签订相应的合同,方便后续的管理。此外,医院应当大力践行合同制,设置专门的岗位管理签订合同的各个环节。同时,要根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让各个岗位之间可以有效沟通合作又能够互相监督,但是却不能发展到互相倾轧影响医院的管理效率,让合同管理、预算管理、收支管理互相促进,共同促进医院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提升。
(五)建立科学的岗位制度
建立科学的岗位制度,就是要做到每一个岗位都能够职权明确,这是医院提升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先决条件之一。科学的岗位与责任制度,能够提升医院决策和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提升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在医院形成上行下效的有利局面。医院应当明确内部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让不同岗位之间明确知道自己的职权是什么,达到相互监督互相帮助的有利局面。同时,医院还应当重视岗位轮换制度的建设,通过不同的人在岗位上的轮换,群策群力发现存在的问题,这也是防止岗位职权不明、重叠,职责划分不清的重要手段,也可以通过轮岗,让医院内部保持活力,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面对不同工作的能力。
三、总结
目前,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同时在新医改环境下,医院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更加艰巨。为了应对社会关切,必须要形成规范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体系,才能够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管理成本,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让全社会都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获得医疗服务。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制度,才能够促进医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美红.新医改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内部审计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7 (08): 240-241.
[2]李佩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提质增效的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7 (19): 42.
[3]郑德亮,范钧.新医改方案下如何做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之刍议[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 (01): 15-18.
[4]柳媛.新医改政策下如何加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18 (06): 103-104.
[5]赵雪琳.基于医疗改革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07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