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提升工科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工科高校学生培养中,工程实践是核心部分。如何发挥工科大学培养工程师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成为很多工程院校亟需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阐述了工科高校工程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策略,希望对相关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科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在工科教学中,实践是教育的根本灵魂和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工程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关键,实践能力培养水平逐渐成为衡量工程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尺度。随着信息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国内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这对工科高校学生实践能力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工科教育中“工程化”不足以及实践环节薄弱的现状,在工作中应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发挥工科教育的实际效果,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行业创新提供优秀的后备工程师,对创新型国家转型具有积极意义。
  1当前工科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1对培养目标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工科高校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去工程化”现象明显。在工科高校中,如果偏离了“工程师”的培养本质,整体教学中以理论为主,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对学生工程实践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学生工程意识淡薄,工程经验少。部分地方高校,特别是原来以文理或师范为主打,后又申办了工科专业的院校,对工程实践的作用认识不够,没有把工程实践当作育人的重要措施,缺乏積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地方高校的老师大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缺乏在工程产业界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的机会。老师本身工程实践能力不足,难以培养出现代工业经济所需求的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
  1.2培养过程偏离工程实践
  就“工程化”教育而言,作为“后发移植型”的产物,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科教学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和工业发展的联系不紧密,在理论教学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工科院校和外界沟通交流较少,“关门办学”的现象比比皆是,缺乏与相关产业的互动,对市场需求了解不足,人才培养满足不了当前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造成市场供需不匹配,影响工科高校工程人才培养效果。
  1.3工科教师缺乏工程背景
  我国很多工科院校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整体趋势上由学校(学习)——学校(工作),这和欧美工科高校存在很大不同,欧美工科高校对教师职业经历有较高的要求。从我国基本情况来看,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虽然一些教师被派到企业挂职实践,但是工作内容相对简单,在企业项目、工作环节的参与上比较肤浅,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微乎其微。除此以外,高校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足。在绩效考核的影响下,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科研、论文和课题上面,实践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少。在过多理论教学的影响下,大学生思维和创造力开发不足,制约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工作开展时以理论为主,对学生工程实践指导有失偏颇,片面强调学术论文和科研,很多学生将大部分精力花在理论研究方面,工程实践时间不足,制约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发展。
  1.4学科壁垒,课程体系割裂严重
  我国高校工科专业的课程通常是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模式设置,体现出理论实践、知识技能、基础应用这样一种单向思维。同时,以学科为中心,从系统性和科学性出发组织课程,强调课程体系的学科逻辑性。这种课程模式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且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二是课程体系割裂,学科壁垒森严。专业实验内容都被孤立地分散在各门专业课中,互不发生联系,缺少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践环节。即使对各专业实践性环节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对于现代工程所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环境、伦理等方面的知识鲜有涉猎。由此导致学生学科视野狭窄,知识结构单一,无法解决包括有关社会价值问题判断在内的系统性工程问题。
  1.5校企合作力度较弱
  高校在大学生实践能力教育方面起到主导作用,教育内容的开展更多地强调理论,忽略了校企创业就业平台的搭建。在进行企业实习时以参观学习为主,缺乏深入的沟通交流和实践讨论。由于高校自身资源有限,无法为大学生构建实践的真实环境,学生体会不到实践过程中的责任感,在心理上就难以体验实践带来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影响大学生主要参与到实践中去,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
  2提升工科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工科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以学术型为主,忽略了技术方面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高校认为理论可以对实践起到引领作用,这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要加强工科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创新,这种教学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他们注重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具体教学中,高校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被动、封闭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积极迎接校内外工程实践,开展高校之间、校企之间广泛的合作,不能局限于自身的教学资源。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通过进企业,顶岗实习、参与工程研发等方式,强化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在校内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教学实践氛围。学生在有效的资源和条件上实践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融合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体现创新、提高实践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2.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实践教学是一项双方参与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有各自的目的,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在实践操作的同时去思考和表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为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机结合,在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同时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还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分组,加强实践操作对比,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别组的同学一起分享学习体会。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达到了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变为了主动积极学习的目的,也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2.3如何丰富教师的工程经验
  高校老师的教学更多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工程实践的经验相对匮乏。这就使得老师教授学生工程实践知识时受到约束,学生学到的工程实践知识很有限,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就会有限。教师缺乏工程经验是因为大多数的教师都是直接来自于其他类高校,没有去企业或工厂第一线去锻炼的经历。可以让工科院校教师下工厂实习,了解产品的生产和加工,通过去第一线来丰富自己的工程经验。有丰富工程经验教师,在学生工程实践的培养上会更加得心应手。解决教师工程经验匮乏的最好方法是让老师进入企业学习,当老师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后,不僅是在教学方面得心应手,也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当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工程实践方面的问题时,就会拥有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会结合大量的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
  2.4校企联合培养
  对于工科高校人才培养时教学设施不全的现状,高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构建实践平台。高校应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鼓励大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强化课堂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的结合,改变传统以分数为主的考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可以和企业进行友好协商,提升大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针对性;还可以邀请知名校友、著名企业家到高校进行演讲,提升大学生对工程实践感官认识。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角色和定位,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工程实践中去。高校应树立长期的工程实践培养计划,按照普及性教育、精英培训、创业孵化三个阶段来进行。低年级注重理论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工程实践方面的理论课程,从大一开始培养大学生形成工程实践精神和意识,在这个基础上对具备工程实践精神和能力的大学生进行精英培训。高年级则强化工程实践教育,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实践基地等方式,要采用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讨论、案例探讨、实践应用、创业指导、职场模拟等方式,通过开展大学生实践大赛、营销类策略大赛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工程实践水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工科高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多思、多想、多实践方面的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动手操作、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进取心,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充分发挥他们学习主体的作用,从而实现学习效果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95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