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与服务水平,还能够挖掘管理信息与财务数据的利用价值,使之成为管理决策和完善单位内控机制的依据。但由于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与管理不规范以及专业人才缺失,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存在多方面问题,信息安全以及数据的可靠性、网络化管理系统的稳定性都得不到保障。只有深入分析相关问题的成因并探索解决途径,才能有效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优化策略 事业单位
  一、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提高财务数据与管理信息的利用率
  近年来包括事业单位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都逐步走向信息化管理,除了实现管理体系内部的信息实时交互和共享外,还将很多传统的对外业务联络转移到了线上,显著提高了运营效率。但财务管理部门在事业单位中尽管最早应用了信息技术,却一直没有建立与其他部门或者外界相关组织机构之间的线上联系。而财务管理部门作为事业单位的运行核心,掌握着最重要的财务数据,也是业务部门、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信息交换中心。所以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打通财务管理系统和其他部门之间的线上信息传递渠道,则能够运用财务管理部门的专业技术优势,汇总并挖掘事业单位内外部相关信息的利用价值,优化管理决策、预算管理的同时,对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全程监控。
  (二)实现部门以及各管理层级间的高效协同
  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所以信息化管理可以让各部门之间基于实时信息传递协同日常事务的处理,并且保持单位内部各管理层级的双向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运用专业管理软件自动生成各类标准化的文件、报表,简化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整个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的效能。
  二、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制的缺陷
  实行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需要财务管理部门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而且要求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体系、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都作出相应调整,才能够落实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为单位内外部信息和数据的实时采集、财务分析以及经济活动的过程控制创造条件。在目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实践中,由于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没有得到制度保障和信息支持。[1]体现为各部门在管理体系中的职责划分不够明晰,日常事务的处理流程尚不规范,财务部门内部的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数字化财务信息的管理方法都没有明确的标准。
  (二)管理平台构建和数据处理不够规范
  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有软硬件设施、数据处理方法和技术的支撑,根据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业务特点以及日常事务处理流程,运用网络、计算機技术搭建网络管理平台,建立财务管理部门与单位内部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的实时通信,并且通过互联网与上级单位、银行等组织机构进行信息交互。而财务管理系统的软件功能设置必须与单位的实际需要相符,针对资金、固定资产以及预算等管理需求设置相应的模块,以便对财务数据和相关信息进行标准化的处理,生成规范化的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等文件。但目前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在管理平台的软硬件应用、数据处理等方面,既没有相对成熟的标准化解决方案,也没有完善的技术标准作为设计依据。
  (三)信息安全与管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财务管理涉及很多敏感的信息和数据,事业单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有十分成熟的保密机制,会依据相关法规以及内部的档案管理制度,对涉密信息和文件进行妥善处理和保管。但实施信息化管理会改变财务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信息交互模式,敏感信息的载体、传递路径以及管理方式都与以往不同。所以在相对开放的网络空间中,如何保障信息的传输、存储安全是亟须得到解决的问题之一。并且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对财务管理部门网络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要求更高。一方面需要保障软硬件的持续稳定运行,避免因故障导致数据和文件损毁或影响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还要做好数据库维护以及用户的身份认证管理,对不同类型的系统用户进行分级授权。
  (四)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下的人才缺失
  信息化管理改变的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信息处理范围和形式,也改变了其在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的定位。首先,财务管理的范畴不再是会计信息加工、资产和资金收支管理,而是要基于财务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全面预算管理,介入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和各部门的日常管理当中,为其提供具有前瞻性的量化信息支持。而这要求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除了原有的专业背景外,还要掌握一系列的管理理论、数据分析工具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2]所以,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大多遇到了人才缺失的问题。此外,在事业单位的其他部门管理岗位上,对员工的知识结构与管理能力也有了更高要求,要想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并体现出新的管理模式的优势,必须改善现有的人才结构。
  三、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系
  为了落实财务管理信息化,必须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原有管理制度、日常事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和完善,使之适应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围绕财务部门实现管理体系的协调运转。首先,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支持下,应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划分部门间的职权范围,保障信息的高效生成和安全传递,通过财务管理平台分享各类数据和信息;其次,基于对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日常事务处理流程的整合,简化原有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间的工作衔接和信息传递,依据会计准则以及相关法规,确保合同等重要的数字化文件及时归档,妥善保管会计凭证等资料;此外,应改进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以及单位的内控体系,设置管理会计岗位并赋予其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强化成本控制以及风险评估,让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更为科学。
  (二)研发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解决方案   为了优化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财务管理体系,应通过顶层设计规范管理平台构建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并降低运维难度。相关主管部门应与软硬件系统供应商合作,研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化解决方案。针对不同性质、规模与组织结构的事业单位,分析其典型财务管理内容、数据分析和处理需要,设计管理平台的硬件架构以及软件系统,并且为使用者和系统运维人员提供技术培训。
  (三)人才培育
  为了解决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人才的不足,事业单位应基于对现有人才结构的分析,针对新的岗位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培训,或者通过招募填补重要岗位的空缺。首先,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应优化财务管理部门的人才结构,选择有发展潜力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知识结构、技术和管理能力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其次,面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维和管理人才缺失,也应以招聘或培训形式加以解决,尤其是网络安全管理岗位,必须由相关专业背景的人才担任,才能够适应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保障信息安全
  全面实施信息化管理之后,财务数据以及部分敏感信息會在较大范围内传输与共享,而且事业单位的管理网络与广域互联网相连,所以木马程序、黑客攻击以及系统的硬件故障都需要得到有效监控。[3]首先,应在搭建系统的同时设计好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运用防火墙以及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识别、预测和监控各种风险因素;其次,系统管理人员应根据需要及时完成软硬件升级,完善身份认证以及授权管理。
  四、结语
  实现信息化管理是落实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能效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但在实践过程中,必须认识到新的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挑战,解决好信息安全问题并完善原有管理体系,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技术优势,实现各部门和不同管理层级间的有效协调,提高事业单位的资源利用率。
  (作者单位为大同市会计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赵军.探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6(6):49-50.
  [2] 刘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金融,2017(2):48-51.
  [3] 周洪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39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