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索“互联网+”时代跨境电商“学徒制”人才培育模式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随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缺口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培养出符合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跨境电商运营人才,是时代放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通过对苏州市职业大学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基地学徒项目的研究,旨在通过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出一条切合企业需求,可以实现学生从学校到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育途径。
  关键词:阿里巴巴;学徒班;人才培育;阿里巴巴国际站
  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阿里巴巴跨境电商“学徒班”人才培育模式脱胎于阿里巴巴百城千校项目。2016年苏州市职业大学与阿里巴巴签订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百城千校、百万英才”项目落户苏州市职业大学商学院,商学院一直致力于与阿里携手探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培育跨境电商人才的途径。在连续两年“订单班”的实践基础上,2018年5月商学院阿里巴巴创新学徒项目启动,旨在促进高职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
  该项目以商学院国贸系大二学生为主体、企业真实平台为依托、教师为引导,利用日常课余学习+暑期集训的方式深入学习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基本知识和运营,掌握发布产品、拍摄并处理产品图片、Premiere Pro剪辑视频、DreamWaver添加详情页链接、回复询盘、起草信保订、联系货代、报关货运等一系列流程,探索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这一平台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通过该项目,商学院希望和企业一起探讨应如何在日益蓬勃的跨境电商领域借助阿里巴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第一梯队领导者这一品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进一步探索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在传统外贸面临转型期如何顺应时代需求明确跨境电商人才培育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一、创新“学徒班”培育过程
  该项目通过阿里优质服务商直接引入企业真实跨境电商平台,对接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指导优选出的学生团队真实操作阿里国际站具体业务,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实景操作,协助合作企业远程办公。
  项目第一期于2018年5月启动,按照跨境电商人才培育“百城千校”项目培育初高级人才进程,整个项目历时6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一)项目初级阶段
  初期阶段分为五步来走,历时两个月。
  1、海选与面试。阿里服务商与商学院指导老师对先期已取得阿里巴巴人才认证初级证书的72名国贸系大二学生进行行业认知教育并从外贸知识、人生规划、英语能力及职业精神四个方面进行面试筛选。
  2、平台知识集中学习。由阿里高级讲师应桂秋和阿里明星讲师高春峰先生进行平台知识讲解,尤其是对询盘高效转化、RFQ成单秘籍和其他途径引流和开发客户结合其丰富的业务案例进行了深度讲解。
  3、企业参观。组织学员赴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实地深入了解了阿里巴巴成长和发展历程。作为“阿里巴巴百城千校百万英才跨境电商人才培育计划”的成员,学员们近距离感受阿里特色文化、体会阿里精神,激发了自身作为未来“阿里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对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新思路,也更坚定了从事跨境电商的决心。
  4、考核与分组。经过两周集中基础平台知识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职业态度、专业理念及抗压能力等指标,“学徒班”对所有学员进行了综合素质考核,经过第一轮淘汰,50名学生通过了考核。之后,根据各人的学习表现和个人特点划分为5个项目小组,每个小组都根据跨境电商平台常见岗位进行明确分工,确定每位学员的岗位职责,为真实平台的引入做好准备。
  5、引入真实业务平台。项目引入的第一家真实平台是苏州悦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的阿里巴巴国际站。学员根据之前所学知识一起对悦华塑料的国际站业务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和交流,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由企业导师进行点评分析后优选出最合适的方案。然后,各组负责视觉营销的学员集中在学院跨境电商实训室的迷你摄影棚为悦华塑料的样品进行产品拍摄和后期处理,为建铺做好先期准备工作。同时,各组负责销售业务和运营的学员利用这段时间对悦华塑料的各类塑料制品尤其是宠物用品进行产品学习,把握各个产品的规格、特点和报价并提炼其卖点,并在和企业共建的微信工作群中和对方企业业务人员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在完成了基本准备工作之后,将悦华塑料国际站平台的真实子账号下发到每个组,进行旺铺装修、发布产品、回复询盘、报价RFQ等一系列平臺基础建设工作。同时,为更好地营造出真实的业务竞争氛围,开始引入积分制度,进行组组PK,每一周由优胜小组进行经验分享并由企业进行奖励。之后,6月中旬又引入了弘欣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阿里国际站,这是一个区别于之前塑料制品的行业,学员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尝试和磨砺。
  (二)项目中级阶段
  随着前期两家企业国际站平台的工作有序推进,学员们对跨境电子商务世界的了解不断扩大和加深,平台的操作能力也不断提升。为更好地锻炼学员的综合业务处理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学院与企业研讨后决定引入更多的企业平台,随着越来越多平台的引入,项目进入了第二阶段。50名学员利用暑假留校集训,相较于课余时间的不完整学习,暑期集训模式可以更好地使学员专心学习、集中讨论、经验分享和平台实操,不同小组在学院跨境电商实训室中按企业工作团队的方式安排工位,按企业实际工作时间进行上下班打卡,每日早晨进行晨会、晚间进行复盘,各人分工明确、互通有无,学员真实感受到了“工作”的感觉,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种职业感有利于学员更好地投入学习和工作,跨境业务综合能力大幅提升,业务上也取得了突破。在这一阶段,学徒班取得了以下成果:
  1、在阿里服务商、企业导师和学院老师的共同指导下, “学徒班”共运营了苏州悦华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弘欣扬精密机械有限公司、隆华泰、西门康电子等12家企业的阿里国际站,涉及塑料、宠物、展示用品、机械、电子、劳保防护用品、医疗用品、家庭纺织和橡胶地垫等多个行业。通过企业参观、会议交流和驻厂学习等形式,学员们在加深对以上行业多达70多种产品了解的同时,旺铺装修、图片处理、关键词筛选等跨境电商具体业务技能也不断跟进,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7月中成功实现了业务零突破,有了第一个订单。截至8月底共计处理了询盘198个,完成订单9个、试订单18个,总金额28620.55美元,业务涉及德国、挪威、荷兰、韩国、印度、泰国、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等15个国家。   2、在进行平台业务实操的同时,项目非常注重对学员进行阿里精神的塑造。“三板斧”是阿里巴巴自从创业初期就一直坚持的管理原则与方法,作为阿里精神的学习者,“学徒班”在阿里服务商的指导下针对如何提高有效曝光、提高有效点击、增加反馈、前期标准化对接工厂和高效开发高质量客5个业务方面展开三板斧内训,通过不断精进团队作品和现场展示,三板斧对每个团队、每位学员在业务理念和运营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都提供了优化方案,加深了学员对业务中现存问题的认识。此外,为更好地引导学员提升竞争意识,项目仿照阿里“百团大战”的形式进行了业务大PK。学徒班“百团大战”参照阿里模式,分为红蓝两队PK来锤炼团队,确定业绩目标、制定业务方案,通过对自己的挑战和业绩的突破来挖掘潜能。
  通过两个月的暑期集训,学员的业务思维和实操能力大幅提升,市场开拓能力明显增强。平台业务的提升让更多的企业看到学员们的努力和业绩,纷纷加入“学徒班”项目,平台数量增加到17。这与项目开始之初,很多企业对学生的能力和经验都心存怀疑而处于疑虑、观望心态、不能完全信任把平台交到学生手里的局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项目收尾阶段
  随着暑期集中培育接近尾声,学员职业心态趋于稳定、职业素养加强、平台实操能力全面提升,也对自身职业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和定位,30位学员顺利通过结业考核。9月中旬全体学员通过阿里巴巴高级人才认证考试,取得阿里全国电子商务师三级证书。在九月中旬举办的两场阿里双选会中,29人与企业当场成功签约,专业对口率100%。双选会参选企业数量大大超过学员人数,“学徒班”学员供不应求,企业求贤若渴,对“学徒班”学员开出实习期6000元的高薪,这在现在市场上是一个业务主管一个月的底薪,这创下苏州阿里双选会当年签约薪金最高记录,这直接证明了企业对商学院创新“学徒”班的認可。
  通过“学徒班”的成功,商学院与阿里巴巴苏州公司进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九月中旬,举行了苏州市职业大学和阿里巴巴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合作高校揭牌仪式。经过三年的尝试和探索,商学院与阿里携手走出了一条高职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育的创新之路。
  二、创新“学徒班”人才培育模式总结
  商学院阿里跨境电商创新“学徒班”人才培育模式着重将企业与学生直接联结,企业提供真实跨境电商平台,让学生能够利用企业真实平台实操,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通过阿里讲师、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三方协同指导,使学员在实践的同时,不断有针对性地发现业务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团队协作优化解决方案,在提高学员平台操作和业务拓展能力的同时,达到帮助企业完成从建铺、旺铺装修到海外市场开发的作用,满足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的人才需求。
  通过从订单班到学徒班的探索,商学院力争通过项目研究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借鉴阿里优势,通过阿里平台加强和企业沟通,及时了解企业需求和动向,推进课程改革,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之间不仅是无缝对接,更要使企业培训融入学校教育,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拓宽学生就业途径,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同时服务地区经济,解决当前跨境电商领域人才匮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磐.浅析江西对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制造类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15(11):22-23.
  [2]毕丛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职业时空,2014(06):100-101.
  [3]魏惠敏,闫志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及推进措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0):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878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