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制造业是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制造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在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制造业占据较大比例,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体现。近年来,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制造行业的竞争,同时也对制造业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对企业内控管理实施有效性的反馈和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造企业重视完善内控评价体系,能够强化企业的内控管理效果,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为企业的业绩提升、管理质量提升保驾护航。为了促使企业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以及实施,加强内控评价,我国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作为企业内控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和标准,不断完善和健全企业内控评价体系。本文就我国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现状分析;探析
  引言
  内控评价是检验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情况的有效工具,制造企业通过完善内控评价体系,可以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获得公众认可,同时还可以实现与政府监管互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依托于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可以及时披露和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升内控效果。建立完善的内控闭环管理系统,是企业开展一切经济活动和治理活动的基础。
  一、制造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分析
  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主要包含三方面:第一,内控评价主体,可以由企业董事会作为评价机构,也可以是企业其他权力机构,如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明确评价主体,可以使企业的评价责任更加清晰,能够约束评价行为,促使评价机构严格、规范开展评价活动,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内控评价过程中,企业应指定专门的管理部门来负责内控评价的相关事宜,具体包括内控评价工作的组织协调,内控评价过程的监督等,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开展内控评价活动,评价结束后要及时编制内控评价报告,并将在内控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管理层汇报,以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帮助管理层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1]。第二,内控评价对象,企业通过对内控管理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为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提供保证,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评价时应注意评价程序设计的规范性,并且要严格按照评价程序去进行执行。同时企业要确保内控评价具有针对性,应注重内控目标的设置,主要有资产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战略目标、合规目标等,内控有效性目标的设计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目标是执行的基础,内控目标确定后,企业据此制定规范的内控程序,能够为企业的内控管理提供保障。第三,内控评价具有长期性,企业内控评价不应该是间歇性的,应长期坚持,企业可以将内控评价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工作,在内控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评价流程和评价内容,促使各个环节有序推进,确保整体价值得以实现。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认识到内控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管理层要科学安排好内控评价系列工作,并强化对工作的全程管控、监督,以保证内控工作的有序推进,防范经营风险。
  二、制造企业内控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内控环境影响内控评价效果。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设置的制约性和协调性不足,管理层权责分配细化不足,授权审批权限界定不规范,导致部分职能相互交叉或者缺失,降低内控执行效果;同时,企业缺乏对业务流程的梳理,流程混乱,使得业务难以系统性开展,降低工作效率;决策程序没有遵循“精而简”原则,使得工作过程中灵活性不强,不能高效决策并推动执行,因而浪费时间和精力[2];此外,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存在信息壁垒,不能及时有效的协调、沟通,制约企业的整体运营。
  (二)制度体系不健全
  内控制度是企业内控评价等工作的依据。当前部分企业不重视制定科学的内控制度,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时对内控制度进行更新,以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这使得制度与企业的实际管理需求匹配度不高。此外,部分企业或者制定了内控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对全员的宣传,员工对内控管理制度缺乏客观的认识,在工作中配合度不高,不注重严格遵循内控制度,由此使得企业的内控制度形象化,内控管理的执行效果不佳。
  (三)内控评价披露不合理
  内控评价报告是企业管理者分析、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内控评价资料、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较为重要。导致内控评价报告不合理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企业对于内控评价的程序、流程、标准、要求,缺乏明确的规定,由此使得内控评价在开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灵活性,缺乏量化标准,因而降低内控评价报告的准确性;第二,内控评价主要針对的是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然而部分企业在开展内控评价时,仅从单方面进行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全面性不足;第三,部分企业聘请外部评价机构对单位的内控有效性进行审计,外部评价机构虽然专业性强,但是对企业实际情况缺乏足够了解,降低了内控评价效果。
  三、制造企业内控评价实施有效性策略
  (一)内控评价遵循原则性
  制造企业应重视内控评价体系设计的原则性。首先,全面性原则,内控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涵盖企业各种业务和事项,包括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使内控评价更为全面翔实。其次,重要性原则,由于制造企业内控评价涵盖范围广,要保证评价效率和质量,必须有侧重点的进行评价,应将关键业务、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作为评价重点,在针对内控评价体系设计考核指标时要重点突出关键业务活动和财务管理工作。
  (二)构建完善的内控评价机制
  以制造企业内控评价为例,企业要开展内控评价工作,需要明确评价主体,确保职能发挥,如此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内控评价有序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可以是内部董事会,也可以是企业其他权力机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控评价小组体系,并规范评价流程、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同时选择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人员作为内控评价小组成员,保障内控评价效果;企业还可以定期开展培训,指导学习活动,邀请内控管理方面的专家或者学者来企业进行座谈交流,为内控评价小组人员讲解专业的内控评价手段和经验,以保障在内控评价工作过程中按规范、按要求开展评价工作[3]。除此之外,企业也可以选择与外部内控评价机构合作,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进行审计,由外部评价机构进行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评价成本投入。   (三)内控评价程序优化设计
  1.准备环节
  制造企业应成立内控评价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并任命一名组长,由其统筹计划组织内控评价活动,内控评价小组根据制造企业的业务重点、财务重点、关键风险点制定全面的评价计划和流程,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制造企业要设立内控评价监督机制,对内控评价开展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以保证内控评价全过程规范性。在评价小组成员和评价监督人员时,要求不仅要熟悉财务法律法规知识、会计知识,还要掌握审计监督相关技能,为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好的服务。
  2.评价内容设计环节
  企业在设计内控评价内容时,要以内控评价的目标为依据。可以从两方面展开评价,一方面,从企业管理层面,要重视评价企业的组织架构是否完善,权责分配是否明确,决策体系是否科学,内控制度是否全面等;另一方面,从业务层面,评价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收支管理等业务活动有效性和规范性;还要评价业务活动是否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是否存在不合规行为。评价完成后及时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一步核实,确认无误后及时制定解决措施,以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
  (四)重视内控评价指标的选择,实现指标量化
  合理的设置评价是确保内控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此企业应重视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在内控评价指标选择时,应以企业实际为依据,指标要尽量综合、全面,避免单一性和非量化,从多维度出发进行评价,既考虑战略层面,又考虑具体业务层面,确保内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另外,企业应注意指标的量化处理,可以对指标进行分解细化,将一级指标分解为二级指标,增强可操作性。
  (五)加强关键业务流程控制,强化内控防线
  制造企业可以构建数据库管理体系,将关键风险指标纳入其中,以加强对企业风险的管控。一方面,企业需要重视优化业务流程,对业务流程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改善和调整,或者进行业务流程重塑,以确保控制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应重视优化岗位机制,遵循不相容岗相互分离原则,制定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如资产管理制度、岗位人员管理制度等,确保各岗位职能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监督,发挥最大的效果,提升企业的业务处理水平和效率。
  (六)重视完善监督评价体系
  制造企业要健全审计监督机制,以促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规范开展。重视内部监督应从两方面做起,第一,作为企业业务部门,应定期开展自查活动,对内控关键环节进行把控,若在审查中发现内控存在不足,应及时采用调整措施;第二,作为企业管理者,管理者在企业内控评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决策具有导向作用,因此管理人员需要高度重视内控评价,认识到内控评价的重要性,并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指导;第三,企业也可以建立完善的问责制度,或者绩效考核指导,约束内控评价人员规范开展工作,同时将内控评价效果与绩效考评相挂钩,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企业重视完善监督评价体系,可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结语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控管理必不可少,企業通过优化内控评价体系,可以避免流程、制度、授权、审批等关键环节的不足,提升企业的管理质量,在内控评价中发现问题后,从整体上进行优化,制定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为实现企业的经济目标服务。在新时期,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增强,市场环境也瞬息万变,基于此,制造企业应重视通过构建完善的内控评价体系,对企业的管理机制进行梳理和重塑,实现以管理驱动效益,提升企业的经营水平;同时通过优化内控评价体系,对企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以谋求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的降本增效;制造企业通过完善内控评价体系,优化评价程序,保障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可以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指导,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淑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探讨[J].财会学习,2017(3):248.
  [2]李晖.小微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原因分析[J].考试周刊,2018(24):191–192.
  [3]白新会.当前时期下企业内控现状分析与对策[J].今日财富,2018(13):58–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52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