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治伟

  摘要:文章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特点出发,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为例,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实践过程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酒店管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规模逐渐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然而根据我们多年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以及毕业后的追踪调查来看,实习初期能胜任酒店各种实习岗位的学生不多, 学生必须通过一段时间在酒店中的技能学习方能适应酒店各种岗位;毕业后愿在酒店工作甚至工作较长时间的同学更少。就其根本原因:他们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问题。随着高职学院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面临诸多新矛盾与问题,亟需进一步理清思路,并在实践中积极开拓新的解决路径。
  就我们学校而言,酒店管理专业两年学制,纵观全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基本上都是三年,很多学校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培养“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生。我们酒店管理专业面临学制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短一年,实习期限仅有5个月的实践时间短的压力;同时还面临着酒店选拔人才重在技能型人才的就业压力,我们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在现有两年制的情况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能够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这对于我们培养酒店“金蓝领”职业人才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结合笔者在从事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中的所历所感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内涵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使学生职业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解决实际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特点
  1.校企合作机制的市场性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强调校企双方的密切合作、共同参与。按市场化运作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保证。按市场化进行运作,在满足高职学生实习、实训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社会化生产,建立起利益共享、成本分摊、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将课堂转移到实训基地,专业课尽量到实训基地上,实施现场教学,边讲边练,边做边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依托于校内实训基地,使“前店后校”变得切实可行,实现了“实训与生产对接、实习与顶岗相融、学生与员工互动”。
  2.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他们要遵守校规校纪,要接受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在企业实践期间,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掌握企业的岗位技能,融入企业的主流文化,同时作为补偿,酒店要给予学生相应的劳动报酬。
  3.技能训练的持续性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技能的形成、发展、提高,具有持续性的特征。校内技能训练主要针对高职一年级酒店管理学生,第一学期训练内容主要是如酒店服务礼仪、酒店新概念等课程;第二学期训练内容主要是酒店前厅、客房、餐饮服务程序等;第三学期,在校内企业(中工大厦)真实场境中接受岗位培训,胜任岗位职业工作,满足岗位对高职学生的技能需要。第四学期是校外实训基地定岗实习,是以有效指导下的“工”为主,真正形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4.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逻辑主线是实践,实践活动贯穿于职业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与到相关企业的实践操作实习交替进行。企业参与学校育人过程,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岗位技能标准,采取相应的技能考核方式和方法。因此,实践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属性。按照实践性要求,高职酒店管理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应该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而应该是集教学、讨论、操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室或企业工作岗位。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过程
  1.校企联合制定工学交替“金蓝领”教学计划
  高职酒店管理学生“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要充分体现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金蓝领人才”的目标,制订适合于岗位或岗位群要求的专业教学标准,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因此,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体系、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时,必须有企业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参与。构建一套以“金蓝领”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的应用,真正实现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断线。
  以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以校内理论、实操教学为基础、校外实习实训为辅助。校内教学侧重于对于学生酒店专业基础知识、职业素养、礼仪知识、专业技能与管理知识的培养。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大模拟操作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校外实训方面,通过暑期实践、酒店重大活动时(如每年的两会、中网公开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期间)的顶岗实习、毕业前夕的酒店实习,将实训操作课程延伸至校外,有效地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
  2.构建工学交替课程体系
  酒店管理类专业主要面向酒店类企业培养人才。根据酒店行业的季节性特点,构建酒店管理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是两年制,第一学年为“工学交替”实践教学,第二学年毕业实习教学。
  工学交替课程体系是教学学期与工作学期交替进行,体现“工”、“学”双方既相互交替,又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具体表现为:从宏观上,教学学期与工作学期相互交替、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在工学交替过程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从微观上,体现在课程内容上的工学融合,表现为“工”中有“学”,“学”中有“工”的工学结合课程。
  第一学期实践教学主要是专业认知教学,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时间为一周。安排在学期初进行,由专业带头人、系领导对新生进行专业教育,并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见习参观,感受行业特色与工作氛围。第二学期实践教学以校内实训为主,主要是训练专业技能,包括前厅训练、客房训练和餐饮训练等,为期四周。第三学期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实习基地(中工大厦)完成,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为期8周。第四学期是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毕业定岗实习,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合理安排学生到不同酒店进行岗位实习,包括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和销售部等。在实习开始前校方举行实习动员会,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安排老员工对学生进行帮带,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巡视,并及时与企业沟通,实习结束后,企业对实习生给予评价,学校以此为依据进行评分。经过工学交替课程体系的实施,我院酒店管理学生实践能力强,深受北京市酒店行业的欢迎。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的人才必须紧紧依靠企业,建立学校和企业长期稳定的联系和实习基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保证。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长期的积累、不断调整和充实,已经建立了比较合理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提供了全真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为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中工大厦。北京中工大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增光路45号,航天桥东北角,处于西三环与西二环之间,交通位置优越。距市中心2公里,北京西客站3公里,首都机场28公里处。大厦毗邻风景秀丽的昆玉河,遥望雄伟壮观的中央电视塔,远望西部香山,与八大处遥相呼应,大厦共有客房427间(套),其装饰典雅,服务一流。并附有不同规格的会议室十余间,其中有可容纳300多人的三和厅。是一家集客房、餐饮、会议为一体的商务型会议中心。笔者觉得可以让我院酒店学生承担我校中工大厦的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工大厦的经营和管理。

  我院酒店类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合作企业主要包括: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北京香格里拉酒店、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北京银泰中心柏悦酒店、北京金融街洲际酒店、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北京金融街丽兹卡尔顿酒店、北京金域万豪酒店、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酒店、等50多家酒店,其中国际俱乐部,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和净雅餐饮连锁集团均已成为我院签约的实习合作基地,联合培养旅游酒店业的优秀人才。
  三、对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模式的思考
  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举措,结合企业实际,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开发高技能人才的潜能,培养出:“能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培养出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为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开发和培育自主品牌,推动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高职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近四年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实践,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工作表现也非常满意。“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工作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学院的声誉、专业的影响力,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北京,酒店企业对餐饮岗位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学生在酒店企业大多从事的是餐饮岗位的“工学交替”,前厅和客房岗位的“工学交替”较少,造成学生在前厅等酒店其他部门实践的机会少,缺乏前厅等部门的工作经验,不利于学生专业的全面发展和整个酒店专业核心岗位课程“工学交替”工作的全面铺开。另一方面,学生在酒店企业实习的岗位大多是基层服务员岗位,领班和主管等基层管理岗位很难涉及得到,学生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很难得到锻炼。加大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全面贯彻“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晓春,金永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初探――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1):237-238.
  [2]杨芳.构建旅游教育校企合作平台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7):38-40.
  [3]刘建翔.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02):69-71.
  [4]丁金昌.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114-117.
  [5]陈向平.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院校直面校企合作的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06):8-10.
  
  作者简介:郑治伟(1974-),女,重庆人,管理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从事高职教育方向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624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