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酒店专业校企合作探索过程中,酒店专业致力引企入校,校企合一。酒店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大,现代技术含量高,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在校企合作中,本专业通过广泛的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项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进行重组或新开课程。将实际应用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加课程的实用性。
【关键词】酒店专业 校企合作 课程体系建设
【基金项目】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深化产教融合专项课题(2018)酒店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模式研究(LZYZXLZZC1832)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8-0001-01
酒店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本专业应努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从满足饭店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其职业能力结构,构建该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为了让学生适应在岗位群内可转换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要增强实践技能课程的通用性,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联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
按照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主导型”课程体系的要求,改革传统教学内容,实现“四结合”,即“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教室与实训场所”、“专职教师与兼职老师(师傅)”、“跟岗、顶岗实习与工作岗位”结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构成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实践性专业课,将“做中学,做中教”的要素固化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中。教学力求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突出技能的应用,使“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贯穿专业课的始终,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改变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分割的做法,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设计为“做中学,做中教,边学边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整合课程标准,对接岗位需求
以往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课程注重文化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训练的项目和时间均相对不足;改变课程内容滞后于酒店服务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情况。以往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只重视专业技能,但法律法规、安全性措施等重要内容基本没有进入教学之中,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团队精神、应变能力等,都没有全面的实施。打破传统的以学科型课程目标,坚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从岗位出发,将本专业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综合课程,围绕所需把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针对相应的技能,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堂教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有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实践技能难以达到行业企业的具体要求,学校学习与岗位工作相脱节。实践教学薄弱,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专业技能培养被忽略。但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不足甚至偏低,课堂理论过多,加之职校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导致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有明显困难。二是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影响教学效果。改革的具体措施为:
(一)坚持实践导向
坚持实践导向是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要保证学生足够的实践操作时间、采用多样化的实践训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练习的兴趣,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贯彻落实 “做中学,做中教”
采用以实践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標,以产品质量为标准的技能训练式教学,推行“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以“信息化”为课程资源建设的主要手段。在信息技术学习环境下,课程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校课堂,应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学中运用微课、UMU互动学习平台等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三)优化教学组织形式
把专业技能安排在任务教学、项目教学或岗位教学中完成,就使得这些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和岗位教学的目的突出。技能教学的组织要根据技能形成阶段的特点进行设计。
四、促进校企互动式模式的运作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实习,特别是酒店服务的实习不仅是学习生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职酒店专业学生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它是课堂教育的延伸。
工学交替是酒店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倡导“学习—企业锻炼—再学习”的工学交替方式,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工学交替有利于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与实践结合,在岗位中验证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发现缺陷和短板,从而提高后续学习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弹性授课是灵活的教学方式,是不限制时间,不限制地点,教师管理教学过程,学校考核教学成果的一种授课方式。鼓励教师将职业导向性强的课程教学还原到职业活动中,以职业活动带动教学过程。弹性教学是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有利于教师与师傅合一,学习与生产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学生和企业双赢互惠。
五、运用多元评价方法评价学生发展
校企双方既关注结果性评价也要关注过程性评价,既关注终结性评价也关注学生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的模式选择遵循四个原则:完整性原则、连续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要求评价的思维模式追求的不是学生对学科知识体系完整性的物理性存储,而是对职业工作过程完整性的把握;不只是涵盖职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的方法能力和参与性、批判性的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要求评价的观察模式着眼的不只是学生能力的初始条件和终端状态,而且更重视处在起点与终点之间能力发展的渐进过程,互动性原则。校企共同制定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化。
形成“学生、教师、企业”三方评价主体。在对学生的日常考核评价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并结合教师点评,让学生得到一个客观而又有指导意义的科学评价。同时,无论是在模块化教学、弹性授课还是工学交替中,企业都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主体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最终形成以教师为统筹,学生和企业共同参与的“三方”互动性评价。积极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加快建设区域特色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体系,规范专业教学,推进专业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课程体系创新的本质是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的束缚,突破教学模式限制,解放教学理念的禁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校企双方明确分工,各自担当,通力协作,取长补短,共同开展教学是关键。在新课程体系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执行者和参与者;教师不是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学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伴随者;企业技术人员积极融入教学,依靠企业专家,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合作,开发出真实、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情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268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