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俊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学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特色与创新
一、引言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与本科和中专旅游专业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涉及服务,又不局限服务;既涉及管理,又不局限理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立足旅游行业企业的服务和基层中层管理岗位,按照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旅游行业企业培养基层管理者的近期目标和毕业后2年后成为中层管理者的远期目标。与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最直接相关的就业职业领域为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以及旅游行政部门等单位;其岗位群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面向的岗位群
就业范围 初始岗位群 发展岗位群
旅游景区 内导、客运、餐厅服务员、营销员 内导部、营销部、客运部主管/经理
旅游酒店 餐厅、客房、前厅服务员、营销员 餐饮部、客房部、前厅部、营销部主管/经理
旅行社 计调、营销员 计调部、营销部主管/经理
旅游行政部门 工作人员 办公室主任、业务股室负责人
因此,依据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备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熟悉国际旅游法规和国际礼仪,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现实的培养方案与这方面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对现有的旅游管理教学进行特色培育和创新指导。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价值理念创新
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不同就在于,普通教育强调有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培养的是学术型、工程型人才,而高职教育强调要有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培养的是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的共性,更有职业教育的个性即特色。这种特色首先表现为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在这方面,德国的“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尤其是瑞士的“洛桑模式”,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与同类高职专业办学理念和思路的不同应在于,目前各类高职专业办学一般都注重了产学研结合和教学的实践环节,满足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先进的企业文化的引进、建构以及学生职业精神、职业理念、职业意识即“职业灵魂”的塑造。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上,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上,不仅应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更要强调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高标准、严要求、细管理,打造高职专业“准企业文化”,锻造学生的“职业灵魂”。立足专业的创新与特色,实现专业教育的“人无我有,人有我高”。
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的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不仅仅是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的创新,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创新。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的因素主要有: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核心能力的确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知识模块调整、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和方法创新、教学手段革新、教学组织与管理创新、教学考核与评价、教学质量评估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推进高职高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特色培育与创新。
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教学特色与创新应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突出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特色教学和创新的根本。对此,各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专业教师,同时按照老中青合适比例进行配备,培育或引进一批旅游管理领域相关的专业教授或副教授或博士等,并组建专业特色培育与创新教学小组,任命专业的带头人,负责带领整个教学团队进行教研和教改课题申请与实施,并建立相应的科研奖励标准。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
第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问题。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突出”,即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中心,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素质与能力并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选修课与实践课同时拓展,增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
第三,教学内容与手段问题。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成果塑造等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的重中之重,事关专业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创新能力塑造。近年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都在不断加大教学管理改革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课堂教学方面,一些院系严格执行人才培养方案,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完善教学环节。表现出了较高的教学水平。近几年,一些院系进行了实践教学改革,围绕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其具体内容,确立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实践教学评估标准和考核标准,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具有较强的适应岗位的职业能力。
第四,学生能力培育问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与创新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走校企合作之路。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塑造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将教、学、做有机地融为一体,校内实训不断线,校企合作贯始终,学生与岗位实现无缝对接。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在系应与旅游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如酒店、宾馆、旅行社等,让学生在实习期间培育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从而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力。
五、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特色与创新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加强人文素养、公关礼仪、计算机应用、管理理论等通识性课程的教学,尽可能地多开选修课,多途径地吸收国内外旅游研究新成果和旅游发展的最新信息。安排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练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涉及领域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基本原则。还可以多结合一些通识性课程提出了一些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观点,设计了一些具有很强的参与性的活动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第二,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以网络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不仅使学生可以多方面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明确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的,对以后的职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特别是加强案例分析法、模拟训练法、实地观摩法、亲身体验法等方法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
第四,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使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保证旅游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创造性地使学生的培养途径从封闭式课堂环境,拓展到实验环境,实现从理论知识培养到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五,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师队伍,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知识更新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和进度。
第六,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评体系。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阶段,根据教学的不同要求,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考核评价办法。考核评价方法的主要形式包括:过程考核、结果考核和会诊式考核。如会诊式考核可以邀请实际从事旅游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一线业务骨干,针对学生的业务实训过程中提出问题,以拓宽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视角,切实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除此以外,应尽量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使学生各取所需。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地方高校特色化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新思维[J].旅游学刊(人力资源与教育教学特刊)2006,(21):67~70.
[2]沃斌峰.澳大利亚旅游教育特色及其启示[J].科技信息,2007,(22):30-31
作者简介:李俊(1979-),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酒店管理、旅游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5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