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新时期女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海红

  摘要:当前,我国女性离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挑战,女性人才的培养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从战略高度思考人才的培养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文化特色和政治经济建设的实际进行了研究,从女性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住、专业建设和校本课程研发、工学结合的职业技术培养模式等方面,对女性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女性人才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9-139-02
  
  2010年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随即广东省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了《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为落实国家和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同时,也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和女性就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应当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等文件要求,从战略高度思考新时期女性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一、女性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
  
  女性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就是对女子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等的宏观的、高屋建瓴的、具有前瞻性的思考。也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她们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术和具备什么样的的职业能力,她们走出校园后就业的出路在哪里。她们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具有哪些优势等等。思路决定出路。在新形势下对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女性人才的培养。首先要进行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女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其他非女子高职院校的经验和模式,即使是已经证明是很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也不可取,因为彼此在学生性别、生源质量、办学的指导思想、水平层次、培养目标和方向等都有很多差异。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有其自身的优势,那就是纯女性的生源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利用女性自身的条件优势,设定适合于女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应当是独特的、不可复制的,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女性人才应当是男性不可替代,其他女性难以替代的,因而她们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中才有优势可言。这就是女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实施这个战略的思路是:
  1.因材施教。女性高职院校全部招收女生,从入学时的录取批次和录取成绩来看,不仅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与普通高校和重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很大差距。这就意味着她们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就已经与进入普通高校和重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拉开了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要看到并承认这种差距,而且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目的地将这种差距缩小到最低程度,以增强她们将来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这个差距的产生主要源自于人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她们进入女性高职学院后的学习正是在这样―个水平层次上开始的,所以必须因材施教。就笔者所在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而言。此处所讲的因材施教就是从我院女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出发。在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坚持高职院校“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目标要求,特别是数学、英语等高难度学科,要适当降低难度、放宽评价尺度,使她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之中,因为对于她们来说,专业技术的精湛才是将来就业的法宝和安身立命之本。也就是说,对她们的文化课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标准,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而对专业技术课则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我院应当制定适本合本院学生的具体标准,不可一味地完全以国家标准要求。
  2.因市场需要施教。对女性人才培养的思路来源于市场,市场的需求决定人才的成长。因此目光要瞄准市场,避实击虚,避免培养与其他高职院校同类型的人才。比如,金融、财会、计算机、商贸、营销等专业的人才。经过多年的“热门”之后,在人才市场可以说是扎堆,就业竞争自然会很激烈。要培养冷门行业和未来可能热门行业所需要的女性人才,而且是其他高职院校不屑于培养,或不具备培养条件的人才。比如,基层妇女干部、“四能”(文秘、武术、翻译、驾车)女保镖、高档家政服务(烹饪、家教、护理、心理咨询)、高级酒店服务(翻译、导游、导购、推拿按摩、针灸、刮痧)等。行业需要却又没有人愿意千的人才,其他高职院校没有专门培养的人才,总之。市场需要什么女性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
  3.因地制宜施教。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女性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地域性差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体现出地域的特色。广东省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市场经济较内地发达,且经济成分多样化,对女性人才的发展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对我院女性^才的培养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机遇就是市场需要大量的女性人才。挑战则是市场对高层次女性人才的需求正考验着我院的应变智慧和育人水平。我院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广东本省生源,且多来自郊县、乡镇和农村,她们自幼受岭南文化耳濡目染的熏陶,身上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而且大学毕业后绝大多数都留在广东就业和发展。因此。我院的人才培养要把满足地域性人才需求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将本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对女性人才的需求作为服务对象和培养目标。在专业设置和课程研发中要结合本省女性特点充分挖掘地方性因素,因地制宜地培养本土性高层次女性实用人才。
  4.当前利益与中长期利益相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培养实用性高级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层次和学生的就业率驱动着高职院校和学生的相关利益。比如,高职院校的利益着眼于办学经费来源、学费收入、办学的社会影响等;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则是着眼于教育投资成本的回报,期望通过选择稳定的职业且收入不断提高而获得教育投资效益的最大化。长期以来,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注重热门行业,众多院校设置了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在招生时争抢优质生源,而对未来需求人才的研究不够重视,缺乏前瞻性的专业建设目光。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较长,大都需要三四年或更长,这就会出现招生时的热门专业到学生毕业时用人单位已经饱和的状态,使学生的就业陷入窘境。而就业的压力又会使高职学院改设其他专业,这种落后于市场人才需求的专业设置总是赶不上趟,培养出的总是过剩的人才,如此循环往复就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高校和专业时,也是看重待遇高、工作环境好的行业,既体面,又能尽快收回教育投资,往往

是一窝蜂地跟风,使得热门专业的录取线直线上升,而很少考虑到将来毕业后就业的实际情况会怎样。所以,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态势下,高职院校要把短期利益与中长期利益相结合,既要着眼当前的发展,又要考虑中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长远的择业、就业观,将眼前利益和个人的中长期发展结合起来综合考虑。
  
  二、专业建设和校本课程研发
  
  女子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研发决定着学院的办学特色和竞争实力。女性人才不仅仅由女子高职院校培养,普通高等院校和其他高职院校也在培养女性人才,而且就生源而言,高分数的女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分数低一点的又被重点高职院校录取,女子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则处于相对劣势地位,这正是女子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压力的来源。在生源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女子高职院校必须办出自身的特色,达到其他院校不可取代的地步,才能具备在女性人才培养领域竞争的实力。所以,女子高职院校必须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在专业设置和课程研发方面寻找突破口,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建设一批充分体现女性特点、与同类院校不重复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专业。就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应该注重具有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专业建设,既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打工就业、服务于现有企事业单位,又要考虑到她们自己创业、立业、开办自己的企业实体。因此,我院可以尝试以下专业建设策略。
  1.成立专业建设研究室。组织专门人员,长期深入广东各地的各行各业特别是适合女,陛就业的行业和各级政府部门,开展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包括对人才需求的数量、技能要求、待遇、发展前景等,结合国家、省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贯彻落实,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预测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为我院专业建设的前瞻性、先决性决策提供依据,使我院人才的出炉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甚至超前,使学生一毕业即就业,或还未毕业就被相关单位预订,保障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因此,在设置国家批准的专业的基础上,设置一批具有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专业,而且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人才的饱和度不断研发新的专业。
  2.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研发。女子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要靠校本课程得以体现。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要研发出能够充分体现女性特点、承载着南粤文化特质、符合广东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实际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美学类:女人天生爱美,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围绕美的课程可以研发美容、美发、美甲、美肤、化妆、形象设计等。如果与绘画艺术相融合,还可以有人体彩绘、纹身艺术等,这类技术加艺术的行业也是久盛不衰的。
  女红类:女红从古到今一直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的“家庭活计”,也是衡量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在现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不再受家庭的束缚,因此对女红也不再强求。随着工业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提高,男女老幼的服装、饰品随处可以买到现成的,女红也越来越退化甚至有些失意已经失传了。随着人们生活饰品店提高,返璞归真成为时尚,纯手工制品越来越受青睐,所以,女红又有了用武之地,而且手艺越好经济效益越可观。这类课程可以研发绒线编织、刺绣、缝纫、服装设计及裁剪缝制、剪纸、扎花、扎染、印花等。广东的粤绣闻名遐迩,可惜据说濒临失传的危险。如果将粤绣作为一门校本课程开设,既可以承传和弘扬粤绣的绝技,又可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并创造经济效益。
  文艺类:粤剧是南粤文化中的瑰宝,可以与表演艺术类专业相结合,在开设声乐、器乐、舞蹈、话剧等课程的同时,开设以粤剧为主兼顾其他剧种的课程,粤语为开设粤剧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即使达不到专业水平,至少也可以增长学生的才艺,增强就业竞争的实力。还可以开设广东民间传统文艺课程,成立女子醒狮队、女子锣鼓队、女子龙舟队等。随着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燃放鞭炮受到了限制,醒狮、锣鼓的表演在婚礼等庆典活动中大显身手,女子醒狮和女子锣鼓的表演一定会更加引人注目。
  政工类:专门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城镇化建设培养基层妇女干部,可以开设有关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包括经济合作社管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调解邻里纠纷、移风易俗、禁毒禁赌等课程。
  类似上述校本课程建设和校本教材研发还有许多,无需一一列举。这些校本课程也可以作为独立专业设置,也可以作为公共课必修或选修,无论是什么形式,都可以丰富我院的校本课程建设。
  
  三、工学结合的职业技术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进一步指出,要“新增100所左右骨干高职建设院校,推进地方政府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取以就业为目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需要的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与方法。
  1.加强厂校联合。高职院校需要大量的实习场所和岗位,但是自己不可能有足够的经费建设如此多的实习场所,也没有必要。只要与相关专业对接的工厂联手合作,建立起工厂即学校、车间即课堂、设备即书本、技术即内容、师傅即老师的高职院校教学与实习的新型模式,就能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思想,培养出具有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过硬的实用型技术专门人才。我院已经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
  2.周绕课程研发建设校内“社会型综合实训中心”。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设了校内“实训中心”,知名高职院校的“实训中心”起步早、投人大、标准高,经不断完善,已颇具规模。但是对于起步晚、办学积淀少、经费不足、校园面积有限的相对薄弱的院校就难免有些逊色。笔者认为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厂校合作机制的同时,应该从立足女性发展、充分发掘女性潜能的思路出发,围绕校本课程的研发,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实训中心,使其成为一个“社会型综合实训中心”,开全课程研发需要的各个实训项目,空间无需太大,只要实用、适用。
  3.建设一支校本课程教学和实习指导的师资队伍。需要研发的校本课程都是与广东传统文化及社会经济相关的课程,这就需要建设一支相应的教学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可以聘请广东各地、各个行业的退休人员担任或者兼职,也可以聘请粤剧、粤绣,以及编织、雕刻、剪纸、制衣、裁剪等行业、行当的能工巧匠和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担当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同时,鼓励本校的专业教师和基础文化课教师也要成为既能讲理论课,又能指导技术实习,逐渐建设起一支以本校教师为主的校本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总之,新时期高职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对人才的培养要从战略角度思考,开发适合女性特点、能够发挥女性优势的特色课程。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转型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女性技术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2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