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流管理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秋红 王 越 郗蒙浩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对物流从业人员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规划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已成为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文章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出发,针对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的特点,就高校本科培养物流管理实用性人才进行了探索,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物流 物流管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22-02
  
  物流作为一种与商品实体空间相关联的经济活动,在物资资料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物流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中央到地方、从制造类企业到物流企业,都已将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物流热”的持续升温,物流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到议事日程,物流教育迅速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到2008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73所本科院校、超过500所高等职业院校和1000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在校学生突破50万人,基本上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覆盖面广的物流教学体系。{1}
  那么,我国对物流人才总体需求的发展趋势怎样,对各类物流人才的素质和技能有哪些基本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制定物流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如何设置基于培养应用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和相应的实践环节,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为了了解和分析我国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本项目组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之上,结合实地调研、问卷设计与电话访谈等方法,从“物流人才的学历”和“物流人才需求类型”两个层面,对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1.物流人才学历调查。对已经掌握的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的学历偏低,拥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只占21%左右,基本上是原物资管理专业,转过来的,也有从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转向而来,而中专、技校、职高学历的则占了60%~70%以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来自于其他专业,拥有管理或物流专业学历的人数少。这样的结构是,虽然拥有庞大的员工队伍却缺乏物流管理和经营人才,难以达到提供综合物流业务的要求。而根据美国奥尔良大学进行的全美物流业管理者教育程度的调查显示,大约92%的调查者具有学士学位,41%的人具有硕士学位,所有人员都具有从业资格证书{2}。相对而言,中国的差距颇大,因此,我国高校应从战略高度来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物流人才需求类型汇总。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1)宏观管理层次人才。一是管理型:主要在企业或政府部门从事物流管理工作,负责筹划宏观性、全面性和方向性的物流方案,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管理型物流人才应该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突出的管理才干,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运用能力;二是理论型:主要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物流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他们的基本任务是物流理论知识的创新和推广。因此,理论型物流人才应该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对物流的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2)各类企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主要在企业从事物流计划的制订、物流作业流程控制、物流资源调度等实务工作或在有关设计单位从事物流系统规划及物流据点设计等开发性工作。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向实际,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所以,企业应用型物流人才应该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高的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能力。
  (3)物流作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主要在有关作业现场从事物流技术作业,他们是物流功能的最直接执行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类人才具有一流的操作经验,对商品上架、分拣、堆垛、打包、配装等具体的作业非常熟练。他们具有较为全面的物流操作和管理知识,可以同时胜任多个岗位,能够对所执行作业进行全程全方位监控、优化和提升,并能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为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3}。
  3.未来物流人才需求分析。通过分析表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最紧缺两类人才:一类是物流管理的高级人才,包括第三方物流经营人才;一类是技能型物流操作专门人才。
  二、我国高校物流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像会计、营销等专业岗位那么成熟,但由于建设时间短、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等各方面的原因,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专业本科学历教育主要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高校层面。
  (1)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实践设计、教材选择、师资力量等,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存在一定的偏颇。在物流热浪潮的驱使下,国内一批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本科教育,但仍处于各校自行筹划设计专业课程与实践,缺乏统一性的指导;此外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管理科学、交通运输学等其他专业转移来的,严格地讲,总体师资水平不够;这两方面致使高校培养的物流人才良莠不齐,基本功不扎实{4}。近几年以来,我国部分高校注重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或对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修订,比较典型的新课程有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的物流专业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2)课程设置缺乏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广泛性及综合性,缺乏知识的实时性及适应性。物流学科是特色突出,专业性强,自成体系的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具有交叉性、综合性和跨学科的属性,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系统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同时,物流实践、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物流理论指导。国内与物流相关的大学本科教育虽有开展,但大多数物流人才只能靠相关专业来培养,缺乏规范的、科学的物流人才培养途径和培养体系。
  (3)课程设置中实践和案例教学的比重不够,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内各高校物流专业教育由于起步晚,硬件设施欠缺等多方面原因,课程体系设置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大,实践教学内容太少,理论不能很好地与实际相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当前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普遍理论基础不牢,动手能力弱,甚至对在校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感到困惑。国外高校开设的物流课程除了理论研究外,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这与长期以来我国物流教育仅注重课堂授课和理论上的传授,培养的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远不够要求,形成了鲜明对比{5}。
  2.学生层面。
  (1)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目前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无法满足物流专业知识面宽、实践性强的要求。大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很难快速适应复杂的工作要求,给用人单位带来一定的期望落差。
  (2)缺乏系统、整体的现代物流思维意识。现代物流以整合、系统、组织、管理为核心关注点。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以约定的方式送达到目的地,这就要求物流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系统、整体的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意识不仅体现在物流链内部的横向整合,而且还体现在它与其延伸领域的纵向整合。一体化物流过程中存在多个环节,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可能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重则可能导致物流服务中断。

  (3)组织协调能力不强。物流服务的特点之一是消费者参与到服务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过程中。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时时与客户沟通协商、与上下游环节协调合作。由于物流专业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这就导致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及时处理各种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更不能及时与客户进行沟通{6}。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高等学院物流本科教育培养模式的措施
  1.完善物流教育体系的建设。物流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新兴领域,在教育体系的建立上需要不断地完善。使本科生物流教育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储备的摇篮,为毕业生的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促进物流专业在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经济三个方面全面发展。
  2.明确具有前瞻性的培养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快速崛起,一方面,社会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广泛;另一方面,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政府机关青睐管理型的高级物流人才,科研机构需要具有良好理论基础的物流人才,工商企业则需要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复合型的人才,作为咨询公司则青睐物流经济方面的人才{7}。目前,我国的本科教育基本为四年,在物流业发展如此快速的四年里,物流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极有可能发生变化,为了满足社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要,要求物流专业明确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培养物流人才。因此,高校在确立培养目标时要具有前瞻性,对社会需求作出合理的预测,同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为我国的物流业服务。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课程体系。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科生的教学重点之一,尤其是具有较强操作性及应用性的物流专业,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物流专业对于这方面的教育还亟待加强。调整现行的课程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课程体系的建设应在保留原有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调整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同时,增加课程的实用性、灵活性。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增设与物流软件相关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化的办公方式正在成为趋势,正确地应用相关软件不但能够提高公司的办事效率,更能帮助企业更好地作出决策。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开设相关软件的使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进入工作单位后较快地投入工作。加大案例分析课程的比例。近年来,案例教学受到许多专业的青睐,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案例教学引入物流专业本科生教育阶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学生从经典案例中汲取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增加实践课程,包括“沙盘”模拟课程及实习课程。学校可以对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沙盘”模拟课程,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将理论与企业的物流运作相结合,通过虚拟的模型,体会物流专业的相关理论;对四年级的学生开设实习课程,使学生走出课堂,到企业中体会物流对生产运作的重要性。对于相关实践课程的开设,各学校要做到不流于形式,通过实践,促进学生对于物流理论的理解,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就业打好基础。
  4.不断提高物流专业的师资水平。物流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对于师资的要求较高。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当以吸引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为重点。优秀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在物流的教学过程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物流专业的科研水平,使科研成果为社会实践服务。此外,加快物流教育人才的引进,不断将具有海外经历的专家、学者扩充到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中来,促进物流专业与国际接轨,快速发展。同时,加强各学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使物流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成为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
  5.加快物流专业相关教材建设。对于物流专业的教材建设,各学校之间应加强交流,加快高质量教材的编写,规范教材的选取标准,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使物流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老师教学的好助手。此外,对于国外优秀的物流书籍,加快引进和翻译的力度,尤其是物流战略、物流经济及相关案例书籍的引进和翻译,促进我国物流专业的本科生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本文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改课题资助)
  
  注释:
  {1}周江华,刘桂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中国水运,2008(12)
  {2}柳和玲.物流管理专业集群式模块课程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3}龚顺清.我国物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J].物流与供应链,2004(11)
  {4}潘文军.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
  {5}杨东红,刘庆菊.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5(4)
  {6}郑海浪.如何改善我国物流业人才匮乏的现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4(3)
  {7}刘联辉.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
  (作者简介:赵秋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郗蒙浩,防灾科技学院经济管理系教师,高级经济师)
  (责编:若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