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淑珍
摘 要:针对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列举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编制,精细化预算管理,把握好预算的平衡性和推广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财务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20-01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结构布局的调整及其教学资源的整合,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办好高等教育位居重要物质基础地位的高校财务工作,既面临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契机,又面临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与“僧多粥少”财力不足的现实矛盾。与此同时,以往固有的高校财务管理,亦日益显现出其不适应性和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作好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探讨分析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是用好教育经费,提高高校财务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课题。
一、主要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作好预算是保证学校年度内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高校的预算一般是编制一年执行一年,近年来,大部分高校的财务预算都沿用“基期预算法”。这种方法由于调整预算是以以前的实际执行结果为基础,不可避免地要受即成事实的影响,容易使预算中某些不合理的支出项目继续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各部门预算之间的横向攀比,形成“重要钱,轻效益”的现象。
2.预算内容精细度不高。高校预算编制通常是依照历年经验、习惯,由于时间仓促、论证不够充分,很难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一方面,各职能部门计划申报数额不能准确、真实地反映情况,预算编制依据论证不全,缺少切实来源;另一方面,校本部对各院系及二级单位缺少必要的了解,难以作出囊括所有的周密计划,预算内容时有漏缺,项目比较笼统,内容较粗糙,出现“预算归预算,执行归执行”的两张皮现象,执行过程中随时追加预算,调整预算的随意性大,往往实际支出使预算执行偏离计划,难以严格、准确地反映预算控制管理的目的,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体现。
3.预算执行不到位。由于长期以来高校经费只是传统的正常经费收支核算,财政拨多少花多少,预算要多少给多少。执行预算“只看数量,不问实效”,预算和实际支出不相符的现象较普遍,预算执行的日常公用支出费用较大,有些部门的业务费中,科研费的比例明显小于差旅、招待、车辆等费用的比例,实际执行资金用途和预算的资金互相挪用,未能做到专款专用,造成预算的虚假性,预算和实施部门沟通不够,部分部门预算和实际情况脱节。有的部门为完成预算年终突击花钱。
4.预算管理效率偏低。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财务管理形成的“等、靠、要”现象,高校财务校内预算中内部业务部门之间“重预算,轻考核”, 学校下达给部门的各项资金只给指标数量,没有预算执行业绩指标,普遍缺乏跟踪管理和必要的绩效评价, 预算指标随意调整变更,严重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和严肃性,导致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5.预算收支相脱节。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学校资源的组织和使用作出合理安排,学校财务预算应当包括全部收支。但由于受高校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影响,使高校预算编制范围不全面,一些资金游离于综合预算之外。如科研经费、专项资金等,编制年度预算时无法确定经费来源及金额,也无法编入预算管理;有的在校内预算中,基本建设资金的收支和基建财政拨款专项未纳入预算,年终出现一个会计主体,两套报表的情况;还有的其收入预算只包括一级财务的财政收入和事业收入,而学校下属的后勤、产业等部门作为二级财务机构,其收支经费并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管理范围,资金收入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造成学校总预算收支口径不一致。由于预算编制的不完整、不全面,使预算无法真实地反映高校资金运动的全貌,不利于预算管理和有效监督。
二、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零基预算编制。由于目前高校业务复杂,新增项目较多,要严格“零基预算法”编制,结合本单位实际合理测算、细化各项开支的标准,严格按标准核定人员、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适当结合技术测定、绩效考核等措施。比如,学生“三金”可以根据条件分各种等级,专项资金采用“零基预算法”加绩效考核编制,后勤服务经费可采用技术测定方式,教学部门可根据管理的学生人数结合日常公用经费编制等等。强化预算编制是实现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保证预算正确性的基础。
2.精细化预算管理。国家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预算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实现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学校预算工作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而是涉及到高校整体规划、各项计划和任务,涉及到各个单位和职能部门,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活动方方面面的每一个环节,学校应将预算工作作为完成目标责任的首要工作。首先,应建立科学的预算申报、批准、执行、考核制度。对专项资金设立独立的项目号,根据项目的批复情况,对项目进行细化分类,强化细化专项资金预算执行的管理。第二是各部门经费实行归口管理,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防止预算的重复申报。校内预算的编制就是将资金合理配置到承担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任务的各个院系、职能部处的过程。高校预算编制首先要保证学校的日常运行。其次要兼顾学校发展。财务处作为学校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只有依托人事、教务、科研、研究生、后勤等业务主管部门,将经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到职能部处,实行经费归口管理,才能做到经费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做到职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再次是规范项目文本的填报。做到格式规范,内容详实,论证充分,预算精细度高。在实施预算编制时,分部门、分项目,制定详细的预算表和调查表,并进行详实的调研、统计、考核、汇总,从细节出发核定预算指标,为学校作决策提供规范的文本依据。
3.把握好预算的平衡性。高校预算编制要贯彻“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力求“确保吃饭,维持运转,兼顾发展”的总目标。首先是保证学校人员经费的充足和正常教学活动的日常运行。其次是保证学校基本建设。预算编制从全面预算管理着手,各院系、各处室(包括后勤服务、学校产业部门)做好本部门的年度收支预算,切忌盲估算,从部门的具体预算到汇总及执行过程的控制要制定一系列的程序和步骤,以保证各部门收支平衡。
4.推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一是细化预算指标控制,对每个项目除了不断细化预算编制,还要加强中期检查和绩效评价,将现行项目实施情况和年终决算中的“项目支出决算明细表”综合考评,确保预算指标控制的有效性。提高“专款专用”的实效性。二是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高校内部考核、奖惩挂钩,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投入向注重支出效果的转变,维护高校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健全一套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校财务部门与各级管理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实时监控。通过学校财务部门建立的账务查询系统,为全校教职工提供预算执行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四是强化预算分析,积极监控预算的执行。预算分析是预算管理的后期工作,是对预算实施过程进行的总结与评价,包括支出与预算的比较、相关因素的分析、评析的文字说明和合理的建议等。各部门通过预算分析可以发现预算管理中的可行之处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促使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参考文献:
1.李雄平.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J].会计之友,2010(1)
2.陈秀芳.加强高校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2)
3.黄建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7(1)
(作者单位:青海大学计划财务处 青海西宁 810000)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1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