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吉喆 丁吉林
在世界造桥史上,中国人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
近代以来,欧美等国家在桥梁建设中一直独领风骚,各项造桥记录基本为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拥有,各类桥梁的材料使用、技术标准,基本都是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但是,江苏苏通大桥的建成,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在技术上的垄断。创造了世界造桥史上的奇迹,赢得了世界的广泛尊重!
中国正在从世界造桥大国,向世界造桥强国迈进,这是中国造桥界科学发展的又一典范。
中国造桥享誉世界
2010年10月,连接江苏苏州和南通两市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江苏苏通大桥经过二年多的试运行,高分通过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工程竣工验收。苏通大桥与她的建设者们,被载入史册。
江苏苏通大桥创造了斜拉桥四项世界第一!
最大主跨1088米;
最长斜拉索577米;
最大群桩基础131根;
最高桥塔300.4米。
苏通大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时任苏通大桥建设现场副总指挥姚蓓说,苏通大桥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迈进的标志性工程。
苏通大桥的每一个技术标准,都是经过实验室和相关技术验证出来的。每一个创新,都没有标准参考。
国内外新闻媒体对苏通大桥的建成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苏通大桥也由此获得了无数引以为豪的荣誉。
2008年6月,国际桥梁大会把世界桥梁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授予了苏通大桥,这是中国桥梁界获得的首个最高国际奖项。
2010年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授予2010年度土木工程杰出成就奖。
苏通大桥自2002年10月奠基,2003年6月主桥正式开工,2007年6月主桥合龙,2008年6月正式通车,历时五年多方才建成。全线主要工程使用了钢材约23万吨,桥涵混凝土100多万方,填挖方300万方,征用土地一万多亩,参与建设的人员多达1.7万余名。据苏通大桥管理公司总经理姚蓓介绍,苏通大桥主桥通航净空宽891米,高62米,可满足五万吨级巴拿马散装船的通航需要,抗震标准为1000年至2500年重现期,在爆发八级大地震的情况下仍然能屹立不倒。
高水平的施工建设技术,离不开高性能的施工设备的支持,这一批世界水平桥梁工程的建设成就,同样也折射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最前沿技术发展水平。最大的塔机、最大的混凝土拖泵、最大的混凝土搅拌船、最大的架桥机、最大的振动锤等等常规工程罕见的超大型设备纷纷现身苏通大桥建设工地,为工程的顺利进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桥梁的建设和发展,代表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发达。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时任苏通大桥建设现场总指挥游庆仲表示,苏通大桥是世界建桥史上王程规模最大、综合建设条件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工程之一,其建成通车不仅是中国桥梁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桥梁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游庆仲指出,苏通大桥带动丫中国桥梁工程以及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巨大进步,使中国实现了从桥梁大国到桥梁强国的跨越。其全线贯通使沈阳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跨越长江的通道一举贯通,将有力地推进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目标的实现,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为沿海和沿江开发揭开新的篇章。
尊重科学,崇尚劳动
中外媒体普遍评论,江苏苏通大桥创造了历史。苏通大桥的奇迹,表面上是建筑的成功,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大桥建设者们理念的成功。
苏通大桥的核心理念就是八个字:尊重科学,崇尚劳动,
首先是尊重科学。苏通大桥除创造了中国造桥史上的建筑奇观外,苏通大桥的组织、施工、监理、设计、科研、海事、审计、资金监督等各个系统单位的综合协调配合也在中国造桥史上树立了榜样,全程监督,全程审计,全程监控,在中国重大项目中,也是第一次。这对确保苏通大桥会战的一举成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姚总的话说就是一桥七方通力合作是苏通大桥成功建成的保障。
其次是崇尚劳动。工程是工人干出来的,工程师起到技术引领,其思想理念要通过工人的双手体现出来,工人要读懂工程师。为此,大桥指挥部对工人开始了系统的大规模培训,
为了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大桥的管理者们动足了脑筋,甚至用漫画的形式,制作了许多精致美观的书籍,免费送给工人学习,工人们都爱不释手。大桥指挥部投入巨资进行的培训,使工人素质大幅提升,工程质量和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确保了大桥建设无重大安全事故,使大桥建设一举成功。世界第一斜拉桥是用国产钢丝拉起来的
苏通大桥是在从战胜了一个个无法想象的困难中一步步前进的。从解决一个个具体施工难题,到提炼成行业的施王规则,苏通大桥建设,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跨江大桥,更收获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苏通大桥的斜拉索需要近7000吨高强镀锌钢丝,日本新曰铁在这一产品的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宝钢是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到底选择谁?通过招标采购,经过反复思量,任务最终交给了宝钢。
这个选择需要承担风险,万一宝钢不能及时拿出优质的产品,就会影响大桥进度,但正是站在国家层面上,基于对国家企业的信任,对民族品牌的保护,最终指挥部还是选择了宝钢。苏通大桥斜拉索用的这种高强镀锌钢丝,宝钢曾经作过研发,但在投入批量生产后,一度遇到了成品率低、产品均匀性差等难题,生产因此陷入僵局。需求永远是企业创新最直接的动力。苏通大桥的指挥者几次赴宝钢,与他们一起研究方案。宝钢则联合中科院、上海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全力攻关,从焦炭、矿石到轧制、拉丝,整个生产链中的上百个工序都被重新研究。
“在宝钢历史上,做这么高难度的钢丝还是第一次,我们完全是拼过来的。”最终宝钢成功了,钢丝的成品率从不足30%提高到95%以上,而且钢丝在力学韧性、抗拉强度、纯净度等综合指标上,均达到或超过了进口产品水平。世界第一斜拉桥是用272根直径7毫米的国产钢丝拉起来的,这是宝钢的骄傲,更是中国的骄傲。它标志着斜拉索用钢完全依靠进口的时代一去不返!从解决一个个具体施工难题,到提炼成行业的施工标准,苏通大桥建设,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座跨江大桥,更收获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沿技术成果,带动了全行业的技术进步。
傍晚,记者站在苏通大桥管理公司三层的平台上,看着川流从苏通大桥上通过的汽车。陪同记者参观的副总经理张剑肥告诉我们,现在平均每天约有四万辆各类车辆从车苏通大桥上通过。面对恢宏的苏通大桥,感觉它不像是一个庞大的建筑,更像是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通透着大桥的神韵。此时此刻,作为一个中国人,真正感到了无比骄傲和自豪。苏通大桥,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苏通大桥,中国的骄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06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