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盈利组织中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新视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渊敏 白耀凤
[摘要]文章从非盈利组织的产生和特点出发,对在非盈利组织中运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思考。指出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组织中需对原结构进行调整,建立一个由使命引导的、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外部社会维度相结合、近期财务维度与长期学习与成长维度相结合的新的平衡计分卡,以此引导非盈利组织的高效管理。
[关键词]非盈利组织;平衡计分卡;使命
一、非盈利组织的产生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非盈利组织
非盈利组织是指具备法人资格,以服务社会为其使命。享有免税优惠待遇。不以盈利为目的,且盈余也不分配给内部成员,具有民间独立性质的组织。非盈利组织与盈利组织是社会通过再生产各部门的目的不同所做的两大分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存在理由。盈利组织的目的是为其所有者赚取利润,而与盈利组织不同,非盈利组织是以公益为其终极目标的。广义的非盈利组织包括企业以外的全部组织,其中包括政府;而狭义的非盈利组织是指政府部门以外的非盈利组织。本文主要探讨狭义非盈利组织。
(二)“空隙”服务产生非盈利组织
正如盈利性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导向,非盈利组织是以满足“空隙”服务而存在。公共商品理论认为私人非盈利组织的产生归因于政府及市场提供公共商品的失败,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共同产生非盈利组织。私有企业由于生产公共商品不能带来利润,故不生产,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要对其提供的成本向大众征税,同时,政府在提供公共商品时还面临诸如财政预算制约等限制。这使得有一部分服务是社会所需但没有主体予以承担的,这就产生了政府力量所不能,盈利组织所不愿但又是社会所需的“空隙”服务。而非盈利组织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
(三)非盈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1 资金来源和用途的非商业性
非盈利组织的资金主要来自捐赠和政府的财政补助。这种特殊的资金来源渠道,决定了非盈利组织资金的使用方向的非商业性,资金捐赠人作为委托方自然要了解并监督资金的去向,这就意味着非盈利组织应对所收取的资金负有受托责任,即资金应用于提供公共商品或社会管理。
2 无利润概念,不存在所有者权益
非盈利组织存在的意义并非赚取经济利益,而是为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的需要,其最终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同时,非盈利组织也不存在所有者权益。非盈利组织的资产减去负债是净资产,属基金性质,而不同于盈利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此外。非盈利组织不接受投资者的投资,自然也无需向投资者分派利益。
3 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在非盈利组织中,会计要素被划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和结余6项,即非盈利组织不核算盈亏,收入减支出形成结余。非盈利组织关注的是有多少现金和投资余额而非利润,只要有足够的资源用于支付各项计划需要,以实现社会价值目标,它们就能够存续。此外,基金会计也是非盈利组织的独创,它专门用于非盈利组织各独立项目的实现。投入基金加结余基金就形成总基金。
二、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组织中的框架调整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会计学家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美国复兴方案公司总裁戴维.P.诺顿(David.P.Norton)提出的用于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衡量与评价的指标体系。简言之,平衡计分卡是一套用于衡量评价与企业战略经营管理有关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已经成为全球企业广泛认可的重要管理工具。
平衡计分卡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的维度来考核企业绩效。这四个指标构成一条因果关系链,这种因果关系正是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所在,即将组织的愿景和战略转化为一系列具有“因果”关系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优化组织战略实施。然而传统的平衡计分卡最初都是为盈利组织设计的,这使得在指标体系中以财务指标为根本,以股东价值最大为终极目标,其他三个指标最终都是为财务指标服务的,这显然不符合非盈利组织的宗旨,所以要将平衡计分卡用于非盈利组织,还需对其指标体系进行改造。
(一)使命
在非盈利组织中应建立使命感,这体现了非盈利组织成立的目的和宗旨。在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中应引入使命维度并将其置于四个维度的顶层,以此明确非盈利组织和盈利组织的本质区别,也使得非盈利组织能够始终围绕其主题运行,更好地为资金提供者负责。
(二)顾客维度(社会维度)
笔者认为,在非盈利组织的平衡计分卡构建中,顾客维度应上升为在使命之下的四个维度中的首要维度,并且非盈利组织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其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产生宏观社会效应,所以顾客维度应扩大为社会维度,社会大众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非盈利组织的存续,其他三个维度也应努力服务于社会维度。
(三)内部业务流程维度
在非盈利组织中,无论是按时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还是面对突发事件以及向社会筹集资源都是以内部业务流程为依托的。它是组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尤其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更应优化品牌业务,发掘自身的比较优势,创造组织价值。
(四)学习与成长维度
在传统的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次中,学习与成长层面可谓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层面。任何组织都必须创新和发展,非盈利组织也不例外,要变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知识更新、信息更新、人员素质提升、业务升级等方式来优化组织价值和经营效率,使组织形成螺旋形上升的良性发展。
(五)财务维度
在盈利组织中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是其最终目标,企业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进行。而非盈利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所赚取的利润是服务于组织使命的,即社会效应最大化。所以应将财务维度放在非盈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的最后一环。没有财务视角的平衡计分卡是不完整的,财务指标可以被视为组织绩效的“强化剂”或是组织经营的限制条件。它是决定组织存续的基础,只有有效运营、低成本创造价值,储备更多的组织基金,才能为其更好服务社会创造条件。
三、“一个中心,两个结合”――新视角下的平衡计分卡在非盈利组织管理中的运用
以战略为纽带进行管理是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平衡计分卡便是很好的战略管理工具,它使得战略目标定量化。在非盈利组织中,借助调整后的平衡计分卡进行管理,应本着“一个中心、两个结合”的原则。
(一)以使命为中心,注重非盈利组织价值引导
非盈利组织在运营管理中,需始终牢记组织的使命,即其存在的理由为何,组织一切活动都应围绕使命展开,并通过使命建立组织价值导向。以使命为核心,能将组织互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各个业务活动串联成组织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平衡计分卡应注重对增值业务的发掘,并因价值链调整平衡计分卡业绩指标,使其由静态的因果关系
框架转化为动态的战略制定和修正工具。
(二)关注内部业务流程维度和社会维度的联系,实现非盈利组织内外部相结合
非盈利组织的管理,应该注重内外部相结合。笔者认为,在非盈利组织平衡计分卡的运用中,应从外部维度(社会维度)出发,找到组织现存的问题,再在内部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做到由表及里,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因为非盈利组织服务的对象是整个社会,社会大众的满意度是组织存续的关键,分析问题时应对产品及服务的社会影响、服务差错率、服务覆盖度等指标进行评价,思考组织还需在哪些方面进行改善,进而对其内部业务流程进行优化,引入流程再造,提高组织效率。同时。非盈利组织还应优化其双重系统:资源开发系统和服务提供系统,使其相辅相成。优化组织运作。
(三)优化财务维度和学习成长维度,实现非盈利组织战略目标的长短期结合
非盈利组织运用平衡计分卡应将组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紧密结合,分阶段考核组织绩效。短期目标即组织的财务目标,因为非盈利组织的终极目标是完成使命,满足社会需求,而不是财务上的成功,但财务指标仍在总体框架中占有重要地位。组织发展的基础是持续经营,要想持续经营必须保证有充足的基金用于项目调度,即短期的财务目标是组织长期战略目标的基础。非盈利组织的长期目标是发展。即学习与成长,注重学习与成长必是组织发展的动力所在,应将员工满意度、储备人才库、优势业务发展这些指标纳入考核。创建学习型组织,重视团队参与决策。此外,还应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志愿者培训基金、学习与再教育基金等,形成一个短期目标(财务维度)反映长期战略主题(学习与成长维度),长期目标促进短期行为的评估体系,使非盈利组织在运用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分阶段实现目标,优化组织结构,最终协助组织实现更加健康、稳定、高效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理查德,F,拉金,玛里亚,蒂托玛莎,非盈利组织公认会计原则解释与应用[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l(1)
[2]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高级管理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3]邹燕,盈利组织会计与非盈利组织会计比较[J]中国农业会计,1994(10)
[4]谢泗薪,张金成,从服务层面探讨非盈利组织的管理思维与战略启示[J]决策借鉴,200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69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