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宁会 王安宁
现金流量表的传统编制方法主要有工作底稿法和T型账户法,由于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没有平时的数据积累,故年末编表工作量较大,加之报表数据繁杂,调整分录的准确性值得怀疑。现介绍一种较为简易的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的分类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经营性租赁、购买货物、接受劳务、制造产品、广告宣传、推销产品、缴纳税费等。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应注意两点:投资活动内容既包括“对内投资”(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等),也包括“对外投资”(购买股票债券、投资办企业等);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既包括购置时的现金流出,也包括处置时的现金流入。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也应注意两点:筹资活动既包括“资本”(接受现金投资),也包括“债务”;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既包括现金流入,也包括现金流出。
(四)难以界定项目的分类 主要包括:企业结算账户利息收入作为经营活动,填入“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收到的保险赔款应分别处理:如果收到的是流动资产的保险赔款作为经营活动,填入“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如果收到的是固定资产的保险赔款作为投资活动,填入“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受到的现金净额”项目,接受现金捐赠作为筹资活动,填入“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捐赠现金支出填入“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
二、现金流量表的简易编制方法
(一)从现金流量表的最后部分编起 在目前企业中,一般都没有不能随时支付的定期存款和现金等价物,现金净增加额则为年末货币资金与年初货币资金的差额。
(二)计算各因素的影响金额 计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后,分析现金流量的影响因素,并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计算各因素的影响金额。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主要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应分别计算。
(三)计算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主要是接受现金投资,分出现金股利,向金融机构举债和发行债券及其还本付息等。这些活动的现金流量一般很容易计算。
(四)计算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是长期资产的构建和处置以及对外投出资金和收回处置收入,一般也不难计算。
计算出筹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后,即可推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通过以上逻辑运算可以很快地编制出理想的现金流量表。
三、现金流量表各项目的具体编制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 包括以下内容:只要是本年收到的与货币有关的款项都计入本项目,包括本年度现销、收回以前年度的欠款和预收账款;收到的含税价款;销售退回所支付的现金应当作为现金流入的减少。在实务中可利用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料通过下列调整分录来推算:
借:现金
应收票据(年末余额-年初余额)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年初余额)
营业外支出(应收债权出售)
坏账准备(本年核销的坏账)
贷:主营业务收入(本期发生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其他业务收入(本期发生额)
预收账款(年末余额-年初余额)
坏账准备(本年收回前期核销的坏账)
(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 包括三个内容:凡是本年支付的与购货有关的款项都计入该项目,包括本年度现购、支付以前年度欠款、预付账款;支付的含税价款;购货退回所收到的现金应当作为现金流出的减少。可通过下列调整分录来推算:
借:主营业务成本(本期发生额)
其他业务成本(本期发生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存货(年末余额-年初余额)(扣除存货成本中包含的制造费用和生产工人工资等)
在建工程(在建工程领用的存货)
管理费用(盘亏的存货-盘盈的存货)
营业外支出(非正常损失的存货)
预付账款(年末余额-年初余额)
贷: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应付账款(年来余额-年初余额)
应付票据(年末余额-年初余额)
(三)其他项目 主要有:(1)“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只包括经营活动的各项税费。(2)“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如果收回的是股权投资,为全额;如果收回的是债权投资,仅包括收回的本金,不包括收到的利息。(3)“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包括收回债权时收到的利息和长期股权、债权持有期间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计入投资收益的部分。(4)“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包括分配股利、利润支付的现金和支付的所有借款的利息。(5)“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包括计提的八大准备列支的费用。(6)“待摊费用减少”和“预提费用增加”项目:仅指经营活动形成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经营活动形成的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年末余额减年初余额。(7)“财务费用”项目:仅包括投资和筹资形成的财务费用。(8)“投资损失”项目:不包括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列支的投资收益部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7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