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人员素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文杰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复杂经济形态,涉及人力资本、创新思想、信息消费、信息交换等要素。这种经济形态下传统的手工操作,记账、算账、报账型的会计人员,已无法适应这种新型经济形态,要求会计人员对自身素质进行革命。本文从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出发,分析了我国目前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知识经济 素质现状 会计诚信 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人类社会已逐步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这一变化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按照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从生产的社会化手段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交换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形态。因此也被称为“信息经济”,而以往的经济形态是以物质交换为主要手段的经济形态,即“物质经济”;从产业结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是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形态,因而被称为“高技术经济”,而以前的经济是以农业或者是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形态,即“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从生产中物的要素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是以高技术开发已有的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形态,因而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经济”,而以往的经济形态是以争夺稀缺的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是难以持续发展的经济;从生产中人的要素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是以人的脑力劳动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形态,因而也被称为“智力经济”,而以前的经济形态是以人体力劳动为主要依托的,是“劳力经济”。在这场变革中会计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素质现状分析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的企业必然面向国际市场,企业对会计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急需大量外向型,复合型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会计职业道德失范。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从事各种特定的职业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会计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一部分,是完善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修养和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是指会计职业规范的缺乏或丧失。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会计改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原有的会计行为规范模式在一定程序上被否定或遇到破坏,逐渐失去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缺失。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不少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一些单位为了达到扭亏为盈,享受“债转股”优惠政策,小集团利益,包装上市,领导人出政绩等目的,随意调整报表合并范围,巨额潜亏挂账,人为调节利润。国外资本市场近年来会计丑闻迭起,如美国继安然事件后,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欺诈案,著名的施乐公司的财务虚报案等。这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审计失败的案例,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挑战,对会计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不利影响,令人深思。二是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在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对人的能力的挑战,而人的能力又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程度。要想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合格会计人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作基础。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掌握好广博的会计知识已成为会计人、才的最基本要求。目前,我国会计人员在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方面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表现在: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滞后,理论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会计人员在会计以外的如经济、法律、产业组织与管理、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不足,从而制约了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知识老化是由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制度变化较快,使得会计人员所学的会计知识滞后于现实发展的需要。再有,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较少,会计师资自身实际工作经历的缺乏,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学历方面,据有关统计数字表明,在我国国有和县以上大集体单位的财会人员当中,具有中专学历的占47.7%,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32%,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只占0.07%,而广大农村和镇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财会人员的素质还停留在较低的档次上。三是缺乏终身学习意识。我国会计人员在思想上存在“一劳永逸”的观念,不肯再花更多时间和精力来继续学习。但整个社会生活的知识化、智能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学习。四是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我国会计人员对会计工作的普遍的认识是只要按法规、制度,按管理人员的要求,做好账,编制好会计报表就可以了,至于生产成本控制、经营预算编制,投资决策分析,理财等与会计人员无关,更不论创造出新的能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会计方法与技术了。在我国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仍停留在传统会计中记账,算账,报账上,而现代意义上的会计超出传统会计核算的范畴,将会计基本职能扩展到会计的分析,会计的管理与控制,会计的创新。由此,会计人员要转变观念,将会计工作者从被动的核算人员,转变为能动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主动参与者。五是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对信息整理分析的能力。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可以预测,将来的会计核算时代将是网络会计普及和繁荣的时代,网络化将是未来企业会计输入、加工及输出财务信息的主要作业形式,网上处理传载信息将成为最为普通的财务信息生产与消费方式。作为会计人员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会计对会计人员信息加工、整理、分析技术能力的特殊要求,钻研学习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加工,整理,分析技术,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岗位竞争能力并同时服务于企业,加快我国企业会计网络化进程。我国对会计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会计就是财务会计,实际上现代会计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组成的,并且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对处理会计的重视不够,管理会计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从而也使得会计人员的职能只包括单纯的记账、报账,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和对信息整理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会计人员素质相对滞后。其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政治思想方面。政治思想基础薄弱,其表现是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使有的人在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上失去平衡,追求物质享受,丧失原则,置党
纪国法不顾,利用工作之便贪污挪用公款,经济犯罪大量出现。二是业务培训方面。改革形势要求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然而财会人员一方面忙于日常业务、无暇深造,另一方面由于业务培训工作难以适应形势变化要求,使得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滞后。三是用人制度方面。一方面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存在片面追求文凭的情况,对实际能力考核不足是;另一方面一些未经严格考察、素质偏低的人员依靠各种社会关系进入财会队伍,影响了整体素质。四是工作能力考核方面。对具有文凭的人员缺乏定期实际考核,对没有专业文凭的人员未能提供适当的晋升考评机会,削弱了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使其缺乏继续学习的压力。五是社会不良风气方面。一方面历史造成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剥削阶级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的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变化。六是会计规范方面。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不力,没有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七是主观意识方面。会计人员缺乏开放意识,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的必然性在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模式,这需要在准确把握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引进国际惯例和西方的财务呈报概念框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框架体系。对此,会计人员应对西方会计进行精严的选择,吸取其精华,推动中国的会计事业和会计学科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意识。
三、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素质提升的对策
(一)会计教育创新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资源为依托的经济。知识经济是创新经济和人的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教育必须是创新教育。会计教育创新要求做到:一是会计教育目标创新。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本目标应当是培养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具有坚实的会计专业理论和广博的相关知识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管理专家型人才。二是会计教育内容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教育应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国际先进的会计教育模式,采用国际流行的会计专业教材,通过国际学术交流,使学生能够及时学到最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只有这样我国的会计人才才能在会计市场上有立足之地。三是会计教育手段和方式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教育的手段和方式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将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会计教学的基本手段,使衍生的信息技术工具丰富会计教学的手段和方式。
(二)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谓继续教育,又称后继教育或在职教育,是指对正从事会计工作和已取得或受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进行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再培训、再教育,这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途径:一是加大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费用的投入,鼓励会计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充分体现企业重视培训重视人才的管理理念。二是设置专职机构负责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首先,进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其次,对会计人员进行电算化教育,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再次,对会计人员进行税收、法律知识教育,合理维护本企业利益。三是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与奖惩挂钩。具体措施有:人事部门每年的干部考核要将会计人员教育培训鉴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对经培训素质高的会计人员在晋级、提升上优先考虑,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竞争上岗相结合,淘汰不合格的会计人员。
(三)建立会计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可以概括为:是其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人并持续增长的组织,通过学习能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是能让全体成员活出生命意义的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与工作不可分离的,所谓“不可分离”,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专家机构曾经分析:一个20世纪70年代中期毕业的大学生到1980年,知识的50%已经老化;到1986年,十年的时间,知识已经全部老化,而90年代的大学生,只要一毕业,在校四年所学知识50%已经老化。因此,建立会计学习型组织是势在必行的,会计人员通过交流共享,共享文化,从决策到行动,从反思到共享,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完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缺乏诚信,这与会计管理体制也有一定关系。在现行会计管理体制下,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都是企业的一部分,会计人、员的人事任免权等均掌握在单位负责人手中。虽然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负责,但如果单位负责人有意作假,会计人员是难以阻难的,所以必须对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尝试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就是将单位会计人员从企事业单位中独立出来,由国家对所有会计人员建立数据库实行统一委派,分级管理,会计人员对国家、对社会负责,有权代表国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实施直接监督,单位领导人不得干预会计人员工作的管理体制。在会计委派制中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权限,使之不完全受制于单位负责人,同时,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保证委派会计人员真正履行规定的责任,从而使会计人员摆脱了与单位之间的人事依附关系,保持相对独立性,排除外部干扰,依法办事,发挥会计监督作用。会计委派制的试行是对会计监督机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但试点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应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相关法规,完善会计人员的选拔、聘用制度、轮岗制度、职业道德教育和后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离任审计制度;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各有关部门应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五)完善会计法规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这一时期,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但都还没有将这些内容明确为职业道德也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汁职业道德的要求。1996年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明显的转机,1996年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明确提出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实现了在会计规章中使会计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单独成文和单独规范;199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这些虽然都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在逐步发展,但仍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从法律保障上促使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
(编辑 刘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15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