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网络科技水平的进步,大学生思想观念与网络的关系逐渐密切。利用社会网络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网络思想,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途径创新至关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入手,分析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网络带给大学生的影响,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利用教育场所、社会环境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的实践活动。思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科技革新的诉求。与时俱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满足时代发展、科技革新的基本需求。全面了解时代发展、科技革新带来的问题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基础。网络具有双面性。提高教育者对网络的认知,可以有效改变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势地位。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拓宽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创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科技的巨大进步,可以推动各行业发展。信息技术是网络的重要载体。网络是信息传播技术的革新,优化了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具有交互、即时、延展、融合等特征。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的即时性,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传播模式。网络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网络,高校可以打破空间限制。教、学两方无须彼此面对面,即可达成信息交流。网络科技发展,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方面传递信息的不足,实现了双方信息交流互动。提高了双向主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三、网络思政教育的特征
网络具有开放性、快捷性、交互性的特点,是众多思想观念交汇的平台。大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表现行为,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学校可以通過网络,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平台,利用平台及时回复大学生诉求。教育者与学生交互平等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教师与大学生处于同一爱好环境,可以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四、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我国已经进入网络开放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QQ、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软件是大学生进行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网上流传“离得开父母朋友,离不开网络手机”,是对大学生最真实的写照。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与父母朋友沟通交流的时间。由于受到网络影响,我国高校出现了一大批善于网上交友、可以对陌生人能言快语,现实却沉默孤僻、躲避与他人交流的一类人。大学生长期处于虚拟世界,可能对生活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导致思想固定化、逃避现实等不良问题,引起心理疾病,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降低了人们的交流难度,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便捷的交流方式导致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大学生之间的感情联络、思想交流,不再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进行,缺少真情实感,感情逐渐弱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冷漠。大学生与父母之间存在较大的年龄代沟。父母对新事物的发展理解不足,是代际隔阂产生的重要原因。网络的兴起加剧了代际关系隔阂,大学生与父母的共同话题不断减少,看待事物的理解方式差异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对父母、长辈的尊重孝敬越发稀薄。网络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自信心。网络缩小了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交际空间,容易引起心理疾病。
(三)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网络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有利影响。网络可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丰富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到自身所处领域最前沿的知识信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宽自己视野。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教师教学引入网络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发挥教学水平。教师课堂讲说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营造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打破传统教学紧扣课本的单一模式,有利于高校教育模式改革。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法
互联网可以突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高校可以增强思想教育网络平台的吸引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展,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区域,增强教育工作影响力。高校设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时,必须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现实需求,帮助学生熟悉网站平台,引导学生对平台产生亲近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设计可以基于大学生的利益追求,以满足学生利益为前提,拉近教育者和学生的距离,达成双方价值共同认同的目的,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党瑛瑛,杨帅.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如何创新[J].文教资料,2018(33):123-124.
[2]张枫.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内涵与特征[J].黑河学院学报,2018,9(11):36-38.
[3]陈爽.自媒体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6):109-110+125.
[4]王若涵.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理论基础——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导论》[J].新闻战线,2018(20):171.
作者简介:
戴明辉(1961-),男,汉族,河南开封人,开封技师学院讲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政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008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