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战略管理与实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郝晓娜

  企业战略管理可以定义为一门关于如何制定、实施、评价企业战略以保证企业组织有效实现自身目标的艺术与科学。它主要研究企业作为整体的功能与责任、所面临的机会与风险,重点讨论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跨越如营销、技术、组织、财务等职能领域的综合性决策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当前我国企业战略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组织实施的“2009・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我国企业整体的企业战略现状呈现如下特点:
  
  1 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经营者比较重视企业经营战略。调查显示超过70%的企业制定了书面企业战略规划。说明随着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我国多数企业的经营理念已经紧跟世界步伐。但同时,也存在着“战略执行远比战略制定困难”的现实问题,说明“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是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
  
  2 多数企业以低成本为主要的竞争战略。总体来看,企业经营者对于生产效率(低成本)的认同程度较高,排在企业竞争战略六项指标(产品差异化、营销强度、低成本、低价格、宽产品线和政府关系利用)的第一位。说明中国企业普遍采用了成本领先的竞争战略模式。而事实上,“差异化、低成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低价格竞争并不一定提升企业绩效”。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企业战略中的竞争战略,仍有待提升。
  
  3 在总体发展战略方面,呈现出“内资多元化,外资专业化”的趋势。具体来讲,国有企业中,单一产品企业、主导业务型企业及多元化企业的比重约为6:3:1,私营企业约为7:2:1,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约为8:1.5:0.5,“这一分布与美国二战后的状况大致相当”,充分说明我国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仍处于上升和探索阶段。专业化意味着成熟、稳定的市场环境,而我国整体市场环境仍在革新和发展中,内资多元化的趋势契合市场发展的步伐。
  由此,CESS认为,我国企业在企业战略方面“普遍重视前瞻性、主动性和快速行动,民营企业创新导向较强”、“普遍进行产权结构调整和优化”、“集成开发、二次开发与独特技术开发并重,低成本研发受到重视”、“企业经营者普遍重视制度化与执行力,民营企业更注重执行”以及“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企业绩效”。而存在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分工中主要处于生产加工环节或低附加值状态”,“需要尽快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品牌知名度及附加值,逐步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位置,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长久生存”。
  
  二、影响企业战略的主要因素分析
  
  企业战略研究的中心议题是企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一战略一绩效”范式始终处于研究的焦点位置。在企业战略理论演变过程中,经验主义案例研究方法(如Chan-dler,Andrews,Ansoff等人)、基于统计分析的实证研究(贝恩和波特等人)以及战略研究的类比方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近来的演进中,推翻前人的假设和权变的战略研究导向观则又对企业战略的实践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
  企业面临的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企业与环境的关系,需要从这两个方面人手进行分析。从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角度来看,企业内部环境尤其是企业文化和企业目标对企业战略的影响更为深远。
  
  1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首先,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对企业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深远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企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先决条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力的支撑点,无论何种形式的企业战略,都需要服从于自身的企业文化需要。因而,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就表现在起到保障作用或者阻碍战略的实施两个方面。
  
  2 企业目标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企业目标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南、设定要达到的目的,是“企业之灵魂”。企业目标是制定企业战略的现实基础,企业战略是围绕企业目标(包括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展开的。企业目标由古典主义利润最大化发展的现代意义的价值最大化,包含了市场份额、产品质量、消费者满意度、企业社会责任等广泛命题,这些内容都是制定和执行企业战略时必须考虑的。
  
  三、企业战略制定和执行策略构建
  
  企业战略制定一般由以下程序组成:明确战略思想――分析外部环和内部条件――确定战略宗旨――制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对策。在企业战略制定的基础上,需要对执行策略进行整体规划。
  企业战略执行是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的整体流程的总称。它“包括计划、行动、控制、调整和再实施,涉及战略的澄清、沟通和分解,计划拟定,资源分配,合理预算,结构调整,信息反馈,运营、业绩管理,薪酬激励,企业文化和战略调整等过程”。具体来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成熟市场环境构建。影响市场环境的因素通常包括人口、经济、竞争、技术、文化和政治。改革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在这个阶段,企业家队伍的健康成长和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企业外部环境,加快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为企业发展和企业家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和制度保障;完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切实保护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和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舆论和文化氛围,为企业家应对转型挑战、把握发展机遇、确立和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2 企业家精神构建。精神首先是一种思想形式,是一种驱动智慧运思的意识形态,但精神不完全是仅仅表明个人意识状况或过程的心理的、主观的概念,精神相对于意识,它似乎应该是对意识的一种价值抽象。企业家精神也是表明企业家这个特殊群体的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个人素质、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模式的抽象表达,是对企业家理性和非理性逻辑结构的一种超越、升华。企业家群体独有的显著的精神特征就和其他群体特征区别开来,这包括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创业精神和宽容精神等。在熊彼得看来,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具体到我国企业,“必须关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工艺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绿色创新,而其基础则是管理理念创新、内部治理创新和核心价值观创新”。。因此,“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大时代背景下,弘扬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中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来说,产权优化、治理制度改革和领导人的观念创新尤为重要”。
  
  3 组织机制及竞争力构建。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组织内部各个有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式或形式,以求有效、合理地把组织成员组织起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同努

力。由于组织结构在企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企业所有战略意义上的变革,都必须首先在组织结构上开始。在经历了“U型”、“M型”、矩阵制、“H型”和超级事业部制等形态后,目前,国际上企业组织机制表现出扁平化、网络化、无边界化、多元化和虚拟化等发展特征。我国多数企业仍在着力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国际企业组织的新特征还处于模仿和跟随的阶段,还谈不上创新和完善。企业战略需要企业组织的不断变革作为制度保障。中国企业在组织制度创新能力方面的薄弱,直接影响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效果。
  另外,还要从低成本竞争(其实质是低端产品竞争)过渡到中高端产品的竞争,同时加快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战略构建,积极进入国际分工的高端领域,这些才能保证企业战略取得持久的成效。
  
  四、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为例的思考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成本形成与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 Cost Management,SCM)思想,是20世纪80年代在英美等国管理会计学者的倡导下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企业战略管理是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是将企业日常业务决策同长期计划决策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系列经营管理业务。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必须强化战略意识,进行战略思维和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一是可以通过在既定的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的组织管理等措施降低成本;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其次,可以达到增加企业利润、取得竞争优势的目的。降低成本事实上是增加了企业的利润。企业利润的扩大,有助于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从而形成一个从成本出发,到优势地位取得的良性循环路径。再次,能够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和目标。如前所述,社会价值和目标已经成为当代企业存在和发展最为重要的内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一方面能够为企业节约社会生产的成本,降低对自然产品的消耗和依赖,另一方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如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参与社会活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和地区建设活动等”。。
  基于此,构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组织和实施体系,对企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重视企业战略管理,特别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本身的意义。这些抽象化概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或宣传用语中,必须内化为企业尤其是企业家自身的精神动力,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整体在智力方面认同并支持战略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其次,要善于引进和吸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比如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引进扁平化、网络化的管理机制等,从硬件方面构建支持战略成本管理发展的条件。
  
  责任编辑 姚佐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29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