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实践活动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为一体的场所,在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博物馆就像一个充满神奇故事和景象的房子,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通过开展“交互式”的博物馆实践活动,能够让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领略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博物馆;实践活动;成长;助力
  近些年来,博物馆已经成为了我国推进义务教育拓展的重要场所,各地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在志愿服务组织上,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博物馆工作的完善不仅仅体现在管理、制度等方面,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沉淀了更多的艺术善美和实践技能。如今,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成年人感受我国历史文化魅力的场所,也成为了儿童接受历史文化传承的“殿堂”,使小学生能够在博物馆中接受历史文化教育,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和学习体验。本文围绕天津自然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活动”展开探究,围绕实践活动的设计价值、操作形式及具体效果展开探究。
  一、开展博物馆实践活动的价值意义
  在博物馆工作中,实践活动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作为国家非盈利机构,博物馆为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成为了集学习、教育、娱乐为一体的教育实践载体。
  在现代博物馆工作中,儿童教育活动的融入主要体现在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说,博物馆能够为孩子们构建一个丰富的教育载体,利用馆内的藏品、环境对儿童实施一般性的教育;而从狭义的角度上看,博物馆能够使孩子在参与展览、收藏和研究的过程中,具备深厚的教育意义和功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博物馆实践活动的设计
  为贯彻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理论方针,天津自然博物馆在开展公益性实践互动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梦幻科学”等多种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家长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博物馆中积累的历史文化。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帮助青少年积极参与到博物馆各项日常活動中来。
  (1)活动中心。为了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天津自然博物馆通过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面向社会进行系统化的展示活动,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定期招募6——12岁的孩子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讲解。设定每期36个学时的专业课程,由博物馆的讲解员为孩子们讲解特定的博物馆展示作品,同时带领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博物馆的活动中来,以此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在课程完成以后,“小小讲解员”可以担当起志愿者的角色,提高少年儿童对于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爱好,让这一实践活动成为少儿教育的发展载体,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团队合作等各项能力。
  (2)概念界定。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小小讲解员活动”这一活动的设计意图主要用于激发孩子们的演讲天赋,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满足青少年好奇心理的同时,使孩子们能够在探索中不断学习,在快乐中积极成长。据了解,在当前博物馆实践活动中,真正能够让孩子参与进来、交际交流的活动很少。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较为神秘,对于历史文化的探寻也止步于“形式化”,通过组织学生近距离接触讲解员这一角色定位,能够逐步提高青少年对于历史文化的认知。
  (3)操作原则。在“小小讲解员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围绕着“以生为主”的发展导向,强调小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同时,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所开展的每一项设计活动都贴近学生的内心,使这一项实践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充满挑战性和趣味性。除此之外,在体验性原则上,教师要强调学生亲身投入实践之中,以此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三、博物馆实践活动助力孩子成长
  为了让博物馆实践活动获得良好的助力,教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学生、博物馆、学校间搭建良好的互补机制,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博物馆实践活动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同时,教师还要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发展博物馆实践活动的优势层面,增进孩子的成长动力,具体分析如下:
  (1)培养孩子表达能力。在博物馆实践活动中,为了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教师要带领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讲演讲、交流等活动中,在表达能力的培养上,要立足现代教育的发展层面,为儿童提供更加一个更加自由、快乐、愉悦的讲解平台。博物馆针对“小小讲解员活动”开设专门的“少儿讲解展示平台”,为满足小学生的教育需求而开展,专门针对孩子的语言表达、心理活动、性格特点进行专门的培养,进一步增强少儿参与博物馆少儿讲解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结合不同儿童语言、动作、活动、认知、情感的表达,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的表达特点进行选题策划,开展不同主题的历史讲解活动。让孩子能够有兴趣、有热情参与到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上。
  例如,对于7-10岁的男孩子来说,他们对于恐龙化石等展览品十分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我和剑龙有个约会”为主体,增强对这一阶段男孩的独立讲解能力。通过游戏化的博物馆知识讲解活动,培养少儿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能够认识到博物馆实践活动中的教育性,帮助孩子构建自我并形成社会感和道德感。
  (2)解放孩子学习天性。对于孩子们来说,好玩是他们的天性,因此教师要和博物馆教育人员达成发展共识,针对孩子们喜欢游戏、乐于动手、勤于创造的优势,设计趣味DIY、人偶表演、探究性学习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在“小小讲解员”中,通过设定不同的小游戏,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除了讲解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人偶表演”“历史人物大探究”等形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要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博物馆的构建,借助于不同博物馆实践游戏的创设,激发孩子们的认知结构,以有趣、轻松的学习形式,使他们感受到更多的分享乐趣。
  (3)提高孩子团队意识。在不同形式的博物馆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围绕“青少年博物馆公共教育推广”,以多种多样的实践互动,提升孩子们的社交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小小讲解员活动”的推进下,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浓郁的家乡文化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例如,在天津自然博物馆瓷器展示区,10岁的小女孩瑶瑶每隔几分钟,都会为上前参观的游客讲解关于“中国四大名瓷”的基础知识。通过清脆、悦耳的声音,让同学们组成一个义务的讲解员团队,按照10人为一组的模式,免费为游客提供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讲解服务。尤其重视对博物馆不同藏品区域的交流和配合,让小小讲解员能够掌握到更多的交流和沟通技巧。通过语言,缓解游客的不良情绪,将文物保护、传统文化保护传递给更多的游客。
  (4)培养孩子的肢体协调。在讲解员工作中,肢体的协调和配合至关重要。为了提高孩子们对于博物馆知识讲解活动的了解,教师要邀请专业的博物馆讲解员为小小讲解员们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在肢体形态上,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语言的双向合作,通过培养学生举止大方、端庄正气的讲解姿态,使孩子们能够根据讲解环境、氛围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讲解。同时,要在讲解的过程中,保持自然得体,适当加入表情语、手势语、体态语,使同学们能够在担当小小讲解员时,形成自己的讲解风格,以配合不同博物馆展示区域的文化风格。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博物馆讲解工作中,小小讲解员要通过不同的宣讲形式,和游客形成一种融洽的关系。但是,考虑到公众博物馆所面临的不同认知特性,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充足的自信心。要让孩子能够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上,保持轻松和愉悦。要在讲解员的个性魅力上,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培养,让他们做到熟练背诵稿件、掌握更多知识、具备更加完善的语言交流能力。
  (6)建立标准的口语发音。对于讲解员来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至关重要,为了改变孩子们存在的发音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要鼓励孩子们在日常的讲解工作中,做到准备充足、勤学多练,从而进一步提高儿童参与博物馆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围绕孩子们经常念错的一些词语,设置科学的加强教育,让孩子们能够找出其中的学習规律,保持标准的语言发展进程,进一步增进幼儿的自主学习性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博物馆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融入能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因为孩子的视角是最独特的,思维也是最纯真的,孩子们对于展品独特的讲解更加真挚和生动,感动了无数前来参观和学习的游客,成为博物馆实施公共教育的一项独特方式,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博物馆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谢婧.面向儿童教育的博物馆主题游戏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2] 曹默.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执行过程的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李胜男.从儿童的心理特点浅谈博物馆的儿童教育[J].苏州文博论丛,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6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