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马士英家谱的发现及其史料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贵阳马文卿、马士英家族,在明万历年间由戍边将门转身为名门显宦,光耀闾里。又因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背负“奸臣”恶名,黔人蒙羞,马氏遂从贵州地方史志中悄然消失。因此,给南明史研究中马士英相关史事带来谜团,以致众说纷纭。马士英家族旧谱的发现,填补了马氏家族史资料之空白,是一部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能补史之缺、正史之误。
关键词:马士英 家谱 价值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9)02-114-122
Abstract: In Guiyang, Ma wenqin, Ma shiying’s families became the high officials from the border generals to be glorious in the laborhood. Later on ,In Nan Dynasty, Hongguang period, the great official Ma shiying was in his worst name“treacherious court official”, because of this , Qian people became humiliated by him.Ma family was diappeared from Guizhou local historical books. Therefore, it brings us some mysteries in the researchment of Nanming history towards Ma shiying’s relative surveys, sothat peopel have various sayings until now. The discovery of Ma’s old family books, which enables us to have the empty space filled by the materials of Ma’s family.It is a very valuable local historical reference corpus, which has the precious value both for the lacking repairment or the correct historical need.
Key words: Ma shi -ying;Family book;value
三十多年前,笔者任教于贵阳北乡马堰小学,从老校工王幺公的“龙门阵”中,得知这里原叫马家祠,又叫马家寺,出了一位“马阁老”,这里曾是个甚为热闹的古集镇。后来从事地方史志工作,进行过马家寺及马氏古墓群的文物普查,走访过寨中老人顾怀正先生及马氏后裔,得知马家寺毁于清同治年间“何二王之乱”(何德胜农民起义),供奉于祠宇中的马氏历代祖宗牌位和马氏家谱被烧毁,居住于当地的马氏族人几遭灭门之灾。因此,当地马氏对“马阁老”其人及家族入黔情况已说不清。因而,“马阁老”与马家寺的关系,马氏古墓群中的“勇略将军伯驭马公”“明诰封太淑人马母越氏”之身份,就成为难以揭开的谜团。
苦心追寻,珍籍现身
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史志资料,证实了“马阁老”即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其人,因蒙“奸臣”恶名,便从有清一代的贵州地方史籍中悄然消失。时人唯有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幸存录》,对马士英之“恶”持论公允。民国以后,寓居北平的安顺姚大荣著有《马阁老洗冤录》,因乡谊之情对马士英多有溢美之词而遭嘲讽。抗战时期,学者黄裳到贵阳寻访马士英遗迹而不得,失望而归,却留下《马瑶草小记》《鸡鹅巷与裤子裆》等美文。又因马士英在南明史研究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从而引起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黑龙江大学古籍所所长李先耕教授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缜密的考证,撰写了《马士英姓字家族考》等论文,开启了马士英家族史研究的先河。
2014年4月,《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在贵州省文史馆举办“马士英生平事迹研究暨黔赣历史文化交流座谈会”,来自江西文史馆及贵州的有关专家学者,对南明弘光朝内阁首辅马士英的史事、晚节、才艺进行交流研讨(这是在国内首次以马士英为对象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丛刊开辟专栏,刊发有关马士英研究论文。同年8月,明史专家毛佩琦教授赴黔参加“南明历史文化研讨会”,提出“南明史是一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不是说所有的失败者都是小丑,是應该被抹杀的,也不是所有的成功者都应该被歌颂,所以我们要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重新把这些人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去给他们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因此,我们要将南明史这段被抹杀的、被曲解的历史真实呈现出来,让国人明白这段历史是怎么回事。”当毛教授闻知贵阳还有“马家寺”“马氏家族古墓群”等遗存后,亲赴遗迹现场进行考察。毛教授在与随行的贵州学者交流时说:对马士英其人要重新进行评价,过去人们把南明弘光政权的灭亡责任推到马士英的头上,这是很不公允的。马士英虽非救世能臣,亦非亡国罪魁,他虽然政治上失败了,但没有屈膝降清,晚节是值得肯定的。同时,马士英还是一位“名噪三吴”的书画家。贵州山乡能够孕育出这样的风云人物,并非黔人的“耻辱”,而是可引以为骄傲的。
近年来,在马堰寨(原马家寺)马贤贵等人的陪同下,笔者曾到贵阳附近的金华镇苍坡、修文石鞍寨、白云都溪寨等地寻访马氏族人文献及墓葬遗迹。并在苍坡找到了一本新编的《马氏族谱》,该谱对入黔始祖载为马烨,与马堰、苍坡、都溪所传字派不符。但从此谱的编纂说明中,找到马文卿家族谱存在的线索,增强了笔者追寻马氏旧谱的信心。
去年7月,马贤贵先生在贵阳沙冲路找到一本2015年抄录的《马氏家谱》,拍照发笔者一阅。这才惊奇地发现:这正是寻觅多年的贵阳马文卿、马士英的家族谱。经马贤贵与族叔马尚敏沟通,于8月20日相约同赴贵阳沙冲路马尚敏先生家,一睹贵阳《马氏家谱》老本尊容。因该谱残损严重,翻动亦可造成损伤,欲扫描都不能,只得逐页拍照,并嘱马氏家人妥为保管。据《马氏家谱》的持有人马尚阳先生介绍:他们是马文卿的后嗣,其先祖在明天启二年(1622)二月土司安邦彦兵围贵阳时,避居安顺,后又移居广顺(今长顺县),至十五世“国”字辈才迁居贵阳城外陈庄坝(今贵阳市南明区沙冲路)。他的祖辈对家谱视若珍宝,不肯轻易示人,哪怕是族中之人亦不例外。解放后,他父亲将家谱埋在地里,逃过了“破四旧”等运动劫难,遗珍幸存,传世至今。因在地下埋藏时间较久,受潮较为严重,取出后一翻即破,都不敢再翻动了。 贵阳《马氏族谱》系清同治十二年(1873)马春晖的手抄本,现残存117个页面,每个页面规格宽约15厘米、高约24厘米,质地为白绵纸,已泛黄且有水浸痕迹。折叠、纸捻装订,封面、封底缺失。该谱内容有明万历元年(1573)马应钟、马武卿、舜卿撰写的序言(残缺较多);崇祯六年(1633)马文卿序文;郭子章《明勅封文林郎山西监察道御史腾海马公墓志铭》;戴燝《明诰封太孺人马李氏墓志铭》;马文卿守城诗六首;马士英时年八岁游黔省东门外石船题诗;马氏家族楹联;马家寺铸钟铭文;修葺马家寺庙碑记;马氏字派;一至九世祖及文卿、明卿分房纪传(至十七世)及抄谱后记(残缺较重)。该谱始修于明万历元年(1573),续修于崇祯六年(1633),三修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系由马氏第十二世孙马瑜(号原仆)、十三世孙马天池(字云汉)等人所撰修。世序中子嗣、生卒、葬地及武职(贵州卫百户、卫指挥使)承袭记录完整。但此抄本存在着许多明显的误录漏抄之处,整理时可以校补。总之,《马氏族谱》是一部珍贵的贵州历史文献,它的现身,填补了贵阳马文卿、马士英家族史研究的空白。
补史之缺,正史之误
一、马士英将门世家及军籍身份的确认
根据《马氏家谱》记载:马氏的先祖为马服君,后传为伏波将军马援,由陕西扶风迁徙,最后入居仪征。故有郭子章“马氏之先,佻于马服。文称季长,绛纱棫朴。武有伏波,边郡田牧。著于淮南,衍于贵筑”1之赞。
入黔一世祖马成,由扬州府仪征县大铜山以材官从军,明洪武九年(1376)功升百户,镇守三涧堡,二十二年(1389)九月随军平定滇黔,官指挥佥事。
二世祖马俊,承袭父职,洪武二十六年(1393)调贵州卫任指挥佥事,驻守谷七堡(后名马官,今修文县龙场镇马官村),生二子:麟、忠。
三世祖马忠,承袭父职,天顺四年(1460)征狮子硐有功,八年(1464)回贵州卫,实授卫指挥使。生三子:智、谅、让;马麟,亦承袭百户。
四世祖马智,承袭父职,生一子:聪;马谅,字乐闲,生一子:全。
五世祖马聪,成化五年(1469)袭贵州卫指挥使,弘治十三年(1500)五月病故。生有一子:祥;马谅之子马全,承袭百户,生二子:桢、福。
六世祖马祥,承袭父职,正德九年(1514)十月十四日在任病故,无亲男胞弟,由嫡堂弟马桢于嘉靖三年(1524)八月承袭贵州卫指挥佥事,赴京承袭途中病故。其职又由胞弟马福承袭,封昭勇将军,妻顾氏,封淑人。生二子:应龙、云龙。
七世祖马应龙,字腾江,嘉靖三十八年(1559)钦准袭替父职,仍授卫指挥佥事,授怀远将军,生四子:武卿、舜卿、晋官、幺官。天启二年(1622)二月,马应龙子嗣被土司安邦彦兵围贵阳城中,举家饿死绝嗣。马云龙,廪生,生六子:禹卿、文卿、汉卿、明卿、鼎卿、台卿。
八世祖马武卿,袭指挥使;马舜卿,隆庆六年(1572)七月袭替父职卫指挥佥事;马禹卿,任姚关守备;马文卿、明卿习儒业,入仕为宦。
九世祖马士魁,袭指挥使;马士鲛,官长宁守备。
马氏武职,一直承袭到马文卿之孙、马士升之子、第十世马海筹。
有关地方志对马氏武职的记载:万历《贵州通志》载:“(贵州卫)指挥使马成,直隶仪征人,充先锋,洪武九年功升百户。二十六年男俊调本卫。成化四年五世孙聪,以先世功,历升署指挥使,沿逢乐袭。”1在万历四十五年(1617)《马家寺铸钟铭文》中,有“贵州卫指挥使马逢乐”之载。
道光《贵阳府志·职官表》载:“贵州卫指挥使:隆庆朝,马福,其先南直人,不知以何功授指挥使,六传至福。万历朝,马应龙,福子。天启朝,马禹卿,应龙弟云龙子。”2
《贵阳府志·行武出身表》载:“修文自行武起家,为都督者:马士杰、马羲镰,二人皆明代。为总兵者:马羲锡、陈富(官山海关总兵,二人皆明代)……为守备者:马羲锵、陈美卿(官定广副总兵,二人皆明代)。为守备者:马士鲛(明代)。”3该记载中的马士杰为马明卿第五子,诰授荣禄大夫,生二子:镰、锵;马士鲛为马文卿第七子,任长宁守备;马羲镰、马羲锵、马羲锡,应为马镰、马锵、马锡名中加了马氏“羲”字辈而已。马士英系马明卿第四子,马锡又为马士英次子。
而埋葬于马家寺附近华阴洞石墓坟(《马氏族谱》称之为“金盆穴”)马氏古墓群中的“高祖勇略将军伯驭马公墓”,根据碑文上镌刻的子嗣“男德元、德贞”推证,为官至都督的马镰之墓。“明诰封太淑人马母越氏墓”,也就是马台卿次子马士美之妻越氏墓地,越氏为南明时河南巡抚越其杰族妹。在明清时期,贵阳名门顾、马、许、越、潘、李、周、章、杨等军屯后裔均有互为姻亲之谊。
地方志对马氏武职的记载,绝对没有《马氏族谱》记载详明。马士英因出身将门,系贵州卫军籍。同时,马士英的堂兄子侄多为世袭武职,故在其他史载中马士英身边多有“黔兵”身影存在。
二、马家寺的修建与马氏家族的兴衰
马氏弃武习儒自马云龙始。马云龙,字翔高,号腾海。“公习文教,勤诵读,沉研精义,年方弱冠,食廪胶庠,数入棘园累蹶,逐绝念名场。”贵州巡抚郭子章为其撰墓志(见附录2)。其妻李氏,封孺人,葬于省城北门小宅吉,貴州布政司右参议戴燝撰有墓志(见附录1)。马氏科第崛起又自文卿兄弟始。马文卿,字瑞符,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恩选怀柔县教谕。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巡按御史、山西道监察御史,巡按直隶、广东,二十七年(1599)告致归里,卒于崇祯十三年(1640),享年八十四,葬阿栗寨寿山(《贵阳府志·古城地图记》误载为石鞍寨)。生有八子:即士哲、士升、士睿、士鲲、士鹏、士庄、士鲛、士荩。马明卿,字玉台,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二十四年(1596)任陕西华阴县令,二十九年(1601)丁父忧回籍,三十年(1602)任四川雅州知州,后擢升晋宁太守,享年八十六。马士英,字瑶草,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四十四年(1616)会魁,四十七年(1619)进士。明万历年间,马氏“一门三举人两进士”,可谓光耀闾里,荣极一时。 有了荣耀的身份和地位,自然要回乡建宗祠、修祖坟,光宗耀祖。马氏四世祖马全,居住于贵阳城北麦架下寨。马全之子马福卸职后,偕夫人顾氏定居斯地。马福,字蘷南,“握卫符授昭勇将军三十余载,晚而喜佛,好行阴德,偕妻室顾淑人于兹土结茅庵三楹,茹素修持。每岁囤积,悉以济乡里生计不及给者,好善乐施数十年。”明万历四十年(1612),马文卿、马明卿兄弟在其祖父母所建茅庵的基础上,建造庙宇,创立祠堂,更名为马家寺。当年,建有大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另建祠堂三间,奉祀历代先人,招僧焚献,相沿不替。明亡以后,马氏家族随着马士英的败亡而家道中落,祠宇年久失修而风雨飘摇。康熙五十一年(1712),马氏家族得到马德超之女、詹事府詹事周渔璜之妻(淑人马氏)捐金三十馀两资助,重新作了修葺。清同治年间毁于“何二王之乱”(何德胜农民起义)的兵燹战火之中,成为一片废墟,如今马家寺铭文钟及修葺碑记早已不见踪影。明崇祯年间,马文卿还组织修建贵阳观风台(原名馒头山、晒经坡)、宅溪(宅吉)、修文马官问道园、石鞍寨起龙山等处祖墓坟茔,并在城东渔梁河畔阿栗下寨寿山卜建生基。
《贵阳府志》载:“马家寺寨,在(贵阳)城北四十里。原名麦架下寨,因万历四十年马文卿建寺,更名焉。”;“马家寺,在马家寺寨后,有将军殿、金刚台,里人马文卿兄弟建。”1这也许就是马家寺被毁前的记录。
随着南明弘光政权的败亡,贵阳马氏家族失去昔日的辉煌,在有清一代再没有出现与之相埒的达官显贵。马文卿之孙马羲浩(字河宗),以贵阳府定番州籍中康熙二十七年(1688)举人,任巴陵、砀山知县。而羲浩之孙马瑹,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湖北枣阳知县。马明卿之重孙马德润,康熙五十六年(1717)举人,官威宁教谕。德润胞侄马琳(字玉山),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官江西德和知县。但《马氏家谱》在马羲浩传纪中,录有其侄婿周渔璜贺其赴任诗二首,诗曰:“画舸湖南去,官闲事事幽。山川縻子国,烟雨岳阳楼。钧天乘夜发,窗外看渔舟。 老濞争衡地,鱼龙水气腥。廿年烽火断,千里稻田青。水驿通吴会,云帆满洞庭。恩波流处远,更读纪功铭。”周渔璜《桐埜诗集》中,《送马河宗令巴陵二首》与此诗有几句差异,2可能周诗付梓时有所改动。
《马氏族谱》对马士升的记载为:“文卿公子讳士升,贵阳府贡生,寿六十。妻周氏,葬观风台。生一子:海筹”。对马锡、马銮的记载:“士英公子銮,字伯和,庠生,袭尚宝司丞。妻谢氏,子:德渊、德灏。”;“次子锡,字仲藩,官总兵。妻刘二。德淦过刘状元家,曹氏,子庆景,继后还宗,不知派序。”但对马海筹,马德渊、德灏,马德淦之后俱无记载,说明该辈早已离开贵州而踪迹不详。《贵阳府志》明耆旧传中“明陈汤二马吴传”,有马氏云龙、禹卿、文卿、士升、羲浩的简要叙述。马士升在《贵州通志》有传,《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并有传证。马銮,陈田《明诗纪事》载其诗二首,并有小传。另外,马士英胞妹(陕妹)之夫李章玉(平奢安之役罹内庄之难的邓州知州、贵阳人李国栋第三子),曾任凤阳总督马士英军中监纪官,崇祯十六年(1643)初奉命回黔,招募黔兵赴凤阳护卫皇陵,中途改道徽州,被徽州绅民误认为流贼,遭到围击,所募黔兵损失七百人。后李章玉随马士英入朝,任弘光朝职方郎,弘光王朝覆灭而回黔,终老贵阳。马士英女婿章尔珮,字琳友,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顺治十六年(1659)官云南澂江知府,后任金沧道副使,其子嗣居住于贵阳城北窦官堡。又据江西宁都《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记载:谢士章(原名陈士章,以贵州普安州籍入仕为宦,官至云南临沅道参政,崇祯七年奉旨复谢姓)“副室熊氏,子谢复骥;女一,适同科进士马士英三子”。根据《马氏家谱》之载,马士英并无三子,长子马銮妻谢氏,应为谢士章与副室熊氏之女。疑为谢氏谱将“长子”误记为“三子”。
另外,贵阳附近马堰(马家寺)、都溪、苍坡所居住的马氏族人口头传述的入黔字派:“成俊忠谅、全福龙卿、士羲德履、天嗣国永、克宗尚贤、如存其学、作述开先、友之必正、登汝鸿年”与《马氏家族》所载完全相符。十二世“履”字辈多为王字旁的单名,如马玠、马珣、马璧、马琳、马瑹、马瑜等。十三世“天”字辈以后字派,是清嘉庆年间三修族谱时所订。如今,“尚”“贤”两个字辈的族人居多。由于两百余年没有再续修家谱,虽然次世辈份明确无紊,但在马氏族人中许多已分辨不清是马文卿或是马明卿支系的了,甚为遗憾。
三、对马士英“螟蛉子”等说的彻底否定
清代署名“花村看行侍者”所录《花村淡往》一书中云:“明末之袁崇焕、马士英,两重臣也。袁为弘光朝之大司马,马为崇祯朝之大柱国。袁系广西梧州府藤县人,己未科进士;马为贵州贵阳府新贵县人,丙辰中式,亦己未进士。马之原产亦系藤县,居同里,为北门街;生同岁,为辛卯年。马年五龄,为贩槟榔客马姓者螟蛉而去,本姓李……马则独揽国柄,竖党狎邪,肆贪导欲,丧身亡国之事,故蹈无忌,言之污口,笔之污史。未及一年,豕突鼠窜,逃过浙东,为福建乱兵活剥其皮,以代天诛……但袁马二人,本无奸谋恶术,辣手刚肠,如杞、桧诸凶,惟是手长智短,耳软眼瞎,酒色货利而己。”1此说被许多研究馬士英的学者所采信。
而《马氏族谱》马明卿、马士英的记载则为:“云龙公四子讳明卿……诰授光禄大夫,太仆寺少卿,寿六十九。配妻曹氏,赠一品夫人。继配房氏,诰封一品夫人,生万历五年,卒康熙元年壬寅七月十七日,寿八十六岁,葬观风台。生八子:士元、士甲、士奇、士英、士杰、士望、士伟、士雄。”“明卿公四子讳士英,字瑶草,万历乙卯举人,丙辰会魁,己未进士,官江南户部主事,迁河南府知府,升北直兵备道,随升宣化府巡抚,起凤阳总督,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入武英殿大学士,功封太保。生万历丙申年,卒顺治丁亥,葬于福建宁安县大佛庙坎下。妻周夫人,葬于江南,生二子:曰銮、曰锡。”(笔者注:马士英家传中:“瑶草”误录为“瑶章”;查福建无宁安县,仅有宁化县,疑为“宁化”误录为“宁安”,“化”字与“安”字易误识)。 马士英是马明卿八子中行四,前有兄士元、士甲、士奇,后有弟士杰、士望、士伟、士雄。且马明卿历官与广西毫无任何纠葛,又与“贩槟榔客马姓”有何关系?从何“螟蛉”而来?根据贵阳民间收养儿子的习俗,夫妻结婚多年无生育能力或生育的全是女孩,一般是以其夫兄弟(或堂兄弟)之子为“过继”,叫“承嗣子”,可入谱为嗣。其次则是收养他人之子,叫“抱养儿”,因有“三代还宗”之俗,不可列入收养人之家谱。其三是随母改嫁的“随娘儿”,亦有“三代还宗”之俗,亦不能进入继父家谱。且马明卿兄弟子侄众多,不可能去收养他人之子。计六奇所云马士英“螟蛉子”,是无根据的谬传。
同时,马士英的生年在《明史·马士英传》等史料中从未出现过,后人多沿用计六奇:马士英与袁崇焕“又同辛卯年(1591)生”之谬说。而族谱记载则为:马士英生于明万历丙申(即二十四年,1596),卒于清顺治丁亥(即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寿五十一。
有关马士英的生卒、死事及葬地,众说纷纭,史无确载。《马氏族谱》中马士英的记传,其科举、历官、爵位记载都是准确的,若族人手中无遗存资料是不可能做到的。虽未述及其死事,亦为马士英研究提供一些可靠线索。值得注意的是,马士英死于顺治四年(1647),“葬于福建宁化大佛庙坎下”,这也许是马士英“披剃为僧”“为清军擒戮”“殁后僧收其骨,得固子二十馀”、葬身“大佛庙坎下”之结局,不知当地史志有无片言之载。马士英死亡时间、葬身地之说,应该是马氏后人有所依据而载入族谱的,值得采信。
四、《马氏家谱》对地方史事文征的补充
《马氏家谱》中,郭子章《明勅封文林郎山西监察道御史腾海马公墓志铭》一文及志石的再现,说明道光《贵阳府志》在撰修之时,曾搜集到马氏家族提供的文稿,为避讳马士英之“恶”,付梓面世时确实把“马士英”之名删除了。
“马明卿,字玉台、四川雅州知州”及马士英“生万历丙申年(1596)”“万历乙卯(1615年)举人”的记载,印证了李先耕教授“马士英字冲然”的考证之确。因马明卿的字和马士英生年鲜为人知。钟惺《寿马太公序》中,“予乙卯以使职承乏出典黔试。中式者,今南民部马冲然最少,甫弱冠耳。”1,当年马士英中举,虚岁二十。“冲然尊公刺使玉台先生”,即指马明卿。古代民间有称字之俗,以示师友间的尊重。刺史即为知州别称。因此,马士英,字冲然,又字瑶草,才是完整的名字。
《马氏家谱》中,录存《士英公八岁游黔省东门外石船题》诗曰:“寂寂青沙里,何人戏石船?狂风吹不动,任从鸟□□。”说明马士英聪明早慧,八岁能诗,才气横溢。《士英公同光禄寺阮元海诸公春日居集园亭作》诗曰:“幽居山水石,苔径不知荒。偶得高人过,共欣初日长。烟柔春后柳,风薄夜来霜。万里桥西客,情深寄草堂。 若不因时乐,徒然与世疏。随贫具鸡黍,择客鉴图书。醉饱风烟外,逍遥放逐馀。郁郁亭半月,坐看几盈虚。”反映当年马士英同阮大铖在罢官赋闲中的私谊惺惜之情。因马士英的诗作存世稀少,传存下来甚为珍贵。
明天启二年(1622)二月至十二月,叛明贵州土司兵围省会贵阳,贵阳官民同仇敌忾,誓死坚守,城内粮绝,食人炊骨的惨烈之况,除了被围城中的官绅潘润民留下数首诗歌描述之外,他人诗作并不多见。《马氏家谱》录存了马文卿守城诗六首,实为沧海遗珠。《马氏族谱》记载:“天启二年,值安酋围城之变,除先捐二千金助饷外,又派养镇筸兵十六名,凡六月而止,后捐白米一百石,饷银二千两,且每日造饭抬酒上城,送官赏兵,不计其数。至八月本府两公到宅,又派白米八十馀石,草米六百,称后各衙门簿籍计捐饷人户外,开御史公名下捐过银一万六千三百有零,大约围城米价并算在内也。以致举家饥而就死,七世祖应龙绝支。解围后五家竟存高祖御史公、叔祖玉台并曾辈数人而己。此高祖老年亲笔遗训,并曾祖辈目击口颂受者也。公荩忠报国,世之罕有,享年八十有四。”深受其害而幸存的潘、马等姓人户对此刻骨铭心。当年,坚决反对贵州巡抚朱燮元对叛逆土司安氏的招抚,以致崇祯三年(1630)三月爆发了贵阳绅民殴毙安氏使者事件。朱燮元在《回奏访查苏按院疏》中云:“因汉把左之宾等来议款,乡官则有马文卿、潘润民、杨秉铎暨生员乡耆赴院控词。初非有意哄也,俄而千人、俄而万人,随打死猡贼七名,嚣凌于直指之堂,扬其波数其事,移时跪向北阙大叫:‘黄金有灵,苍生无主。’合声痛哭。如风霆之振大壑,远迩辟易,势甚猖獗。向非皇威慑服,则贵阳又成喋血乾坤矣。为之罢市者三日,稍间督臣捕胡朝栋等六人戮于市,出示招安,法不当如是乎……今黔事以杀人论抵是矣。其扑杀者,乃夷也、敌也,非人也。若以喧华论,按臣固有伤心之痛,士民各抱难穷之隐……”2。
马文卿《守城诗》六首,弥补了地方史事文征之缺。其诗曰:
天朝浩荡遍边疆,蠢尔乌蛮擅跳踉。烽火连霄迷白昼,干戈徂夏起东皇。朱提散尽无馀物,阿堵全输有蔽嚢。妇子凋残恒北望,天威咫尺莫徬徨。
青山白骨乱红尘,效死还馀击楫人。河上逍遥空负国,掌中筹画已如神。投醪为鼓从王气,献猷终须御侮臣。谁仗天威驱小丑,不知何事方逡巡。
孤城降帜肯教悬,十月支撑大义全。岂是纶巾擒孟获,顿令草木走苻坚。病中骨肉向能保,乱后沧桑亦可怜。欲问天阴鬼哭夜,何人更赋返魂篇。
猘犬猖狂虐焰横,城头鼓角送悲声。况当罗雀无由日,莫保亲疏共此生。饿死冰魂饶磊砢,穷时大节倍峥嵘。应知泉壤凄凉后,青史犹能著姓名。
朝朝焚祷待龙骧,不见貔貅下夜郎。编户倒悬嗟命绝,缙绅减食助军粮。黑云起处千骸爨,瘴雾迷时百骨伤。竚听圣朝隆将帅,稔知一怒净岩疆。
城中何所有,炊骨已如山。父子仳离日,室家保聚艰。臺城悲一饿,庚癸泪频潜。谁屈丈夫节,南冠向百蛮。
附录1:明诰封太孺人马李氏墓【志铭】
贵州布政使司右参议兼按察司监察御史戴燝顿首拜撰
太仆寺寺副李公石川之女,封御史馬公腾海之妇也。七德含章,三从禀训,结褵著姓,作嫔文儒。孝事翁姑,克勤洗盥之节;敬共夫子,则修佩悦之容。仁惠以睦闺阃,肃穆以承禴祀。惟工深丝麻,素艺殚织纴,且以礼备蘋蘩,宜其家室者也。封公雅以经术自负,而难与造物角奇,家计渐落,食指益伙。孺人茹苦自甘,拆节为俭,缟衣操作,讵侈绮纨之供,蔬食盘飱,宁厌粱肉之奉;宾客称其治办,娣姒法其忧勤。诗颂戴妫,传美钟姬,以今思古,殆无以过。壸职既修,母仪尤著。篝灯纺绩,丙夜营营,和丸课读,诵声朗朗。以□次君及叔子,息心外戏,壹意下帷。丹灵之价不渝,【青】云之期直上。乙酉、戊子先后联登,二难并美。迨乎壬辰,次公三对天人之第,双悬日月之明,龙鸾帝室,鱼雅承明,受笔札于尚书,窥图籍于閟府。已而乘骢都下,代狩岭南,慷慨批鳞,从容揽辔,豪右凛其风稜,萌藜沐其膏润。叔子先令华阴,继次雅州,晨鸟知警,春雉能训,两地有召杜之歌,百年著荗棠之绩。夫岂惟封翁式谷之美,抑亦我孺人义方之贻也。惟时輶轩过里,偕伯仲以承欢;醁醑盈觞,联兰玉而竞秀。南荆之树五百,东海之桃三千,朔其庆者,匪偶然也。无何封公溘焉中弃,孺人痛不欲生。诸子慰于堂奥,仲叔解其絓组。温清之美,养视三公;菽水之调,甘逾五鼎。循陔之齿不衰,时粥之人未老。跻寿八襄,敛箕裘五,斯人间之至乐,为壸内所稀睹者哉。孰时德府,遽霄慈颜,卷翟茀而弗留,谢鱼轩而长往。承家执法,在侍司仪,视舍则儿孙绕室,属纩则袒括蒲前,生荣死哀,亦怀何恨?惟拊育之勤,斯故悲忧之俪至耳。孺人性资婉静,德宇端庄,频笑不侵,跬步不阈。兄蒙亨为郡守,禄养二亲,施及弟妹。孺人惟守□荆素,不屑纷华。封公豪迈负气,孺人柔顺曲承。然念仲卿之食贫,勤乐羊以出舍,未始不泣衣正言,断机效警,抚养哲嗣,克成国器。至侍食告诫,临发叮咛,每期国事,以如家望,臣心之似水。井臼箕箒,不惮躬操,庋阁挥揓,宿钥必固。至若族戚咸获穷乏见告,则抚恤之屡加,无几微之德色。盖贞而能介,顺而能规,慈而能惠,俭而能施,女德备矣,地道光矣,以德全昌,不亦宜乎!孺人生嘉靖乙未年正月十六午,卒万历乙卯八月初三日申,寿八十有一。生丈夫子五:长禹卿,袭万户侯,配李氏;次侍御史文卿,万历乙酉中试,壬辰进士,改庶吉士,配张氏,封孺人;次汉卿,配李氏,继室陈氏;明卿,戊子中试,补陕西华【阴】县知县,升四川知州,配曹氏,继室房氏;次鼎卿,配熊氏。以上俱孺人出。又侧室郭,子台卿,配宋氏。男孙十六,重孙五。为禹卿出,曰士达,袭职万户侯。为文卿出,曰士升,廪生,妻周氏;曰士哲,庠生,妻陈氏;士睿,妻许氏;士宽,妻张氏;士庄幼,杨氏。为汉卿出,曰士鳌,妻袁氏;士蛟;三弟。为明卿出,曰士英,万历乙卯举人,丙辰会魁,妻周氏;士杰,妻吴氏;士伟幼。为鼎卿出,曰士奇,妻王氏。重孙男三,孙八。侍御史兄弟卜宅溪之原而窀穸焉。是月廿二日,侍御公伤悲杯棬之永绝,痛魂莫返,欲图不朽,以报所天,手状请铭于畴昔,备立岭东,在公宇下,余家小院。公风少五,字曰士英,新颂贤书,则余所刮目也。通德之雅,意不敢辞,用缀谫陋,聊存徽德云,【铭】曰: 案举前,迪尔子,玉双联。宜尔家,令问宣。繁尔孙,惟尔全。福有五,谁尔先。山此文,斯万年。
附录2:马腾海墓志铭志石铭文
明勅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腾海马公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勅巡抚贵州、提督军务兼制湖北、湖南、川东等处地方、泰和郭子章撰。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前陕西道监察御史、郡人许一德篆。
赐进士出身、征仕郎、翰林院国史检讨、新添丘禾实书。
万历巳亥夏四月,播事急,上趣子章入黔。至则日坐兰錡中,搜兵甲,练车徒,亡暇与缙绅先生游。比播平过,不自量裁《黔记》,思得长者孰八番七星故,一叩宛委,分其朱紫。或告予曰:“封柱史马腾海公,沉研精义,剖发异闻,彼方寸中,皆孔璧、汲冢也。而缩武郊落,不一入阛阓。”予曰:“行,且往见之。”亡何,闻公病;又亡何,闻公赴。予怃然曰:“斯人也,所谓名可得闻,身不可得见,非耶?”
已,仲子柱史君,叔子晋宁守,持予同年许观察公《状》来乞《铭》,余固辞不获。
按《状》:公讳云龙,字翔高。其先淮南人,国初始祖成从戎至黔,遂为黔人。六传至昭勇将军福,握卫符三十季,卫政肃举。晚辞荣学褝,筑精舍楗户修持。生子二:长应龙,袭祖爵;次即公。少端慧,昭勇公甚爱之。弱冠为郡诸生,每试辄高等。数入棘闱,娄蹶,则叹曰:“鹈志在水,鴷志在木,吾志故有在矣。世莫吾知,吾将游神莫竞之林,存心无营之室,恶能栖蜗附蜹于稠闹乎?”。乃挈孺人幼子卜筑于城北谷七堡止焉。長桐大穗为肆,溪翁牧子为友,彩云淡烟为幄,鶗鸠泽雉为倡和,冥灵、大椿、女贞、文杏为芘荫,丹砂、怪石、梧丘、素竹为嬉玩。足不履城堙,口不道世故。家藏书充栋,间于理数、堪舆诸帙一涉猎焉。
比诸子稍长,立之庭而诰之曰:“而谓而翁果哉,吾世守先人书,而辈偃卬弋钓其中,经纬蹊径,稍不迷矣。頋吾家起介胄,黔左罗右,苖而偃武与力,将何以佐缓急,犹捄火者然,或提盆榼,或挈瓶盂,方圆异器,名质相乖;至于盛水灭火,功亦齐焉。文以华国,武以凌敌,趋舍殊律,为绩平焉。长可骑射,读《孙》《吴》《尉缭》书,仲叔可辨博辞秇,读孔、孟、周、程书。”已,仲子、叔子相继举于乡。万历壬辰,仲子成进士,读书中秘。长子以西陲多故,公趍之逞,以战功拜爵。
仲子拜柱史,奉公暨孺人之长安邸中就养。公至逾月,诵谢元晖诗曰:“谁能久京洛,缁尘染素衣!”竟先孺人归。柱史奉命按岭南,过家,为公寿。公曰:“‘此方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昔人记之矣。”柱史唯唯。在岭南奏绩最,封公如柱史官。公服荐服北向叩头毕,语人曰:“枯体变为荣体,荣体故是枯体;缕体变为丝体,丝体故是缕体。何以别焉?所不敢不服者,主恩也。”
叔子令华阴,则又孜孜乎单父中牟不置口,曰:“孺子邀仙掌石月之霛,主于其国,为蓝田玉,毋为华山。”叔子唯唯。
黔自夜郎丧乱,师行棘生,公发囷饭饥,掩骼瘗枯,有昭勇公风。公年六十,柱史以兄在行间,弟在少华,不敢离子舍出补官。公亦安之。亡何病,病以万历辛丑十有一月廿七日卒,距所生得年六十有四。柱史兄弟筮甲辰四月初四日窆公于起龙山之阳。
公元配李氏,封孺人。子男六:长禹卿,娶李氏;次文卿,即柱史,娶千户张东恒女;三汉卿,娶李氏;四明卿,即晋宁守,娶曹氏,継房氏;五鼎卿,娶吴氏;六台卿,尚幼,未娶。孙男十二,孙女六:禹卿子士魁,娶李氏;女官妹,适指挥应袭刘鼎;寿妹,适指挥顾从新。文卿子士弘,聘周知县女;士毅,聘陈学博女;士衡,未聘;女吉妹,未许聘;御妹,许聘杨学博次男。汉卿子士鳌,娶杨学博女。明卿子士甲,聘刘中丞孙女;士英,聘周春元女;士杰、士望俱未聘;女举妹,适越郡丞次男、廪生其杰;陕妹,许聘李知县三男。鼎卿子士良,娶李氏;同生,聘王氏;科第,未聘。
予故交欢柱史,重以许观察命,乃为之铭。
铭曰:马氏之先,佻于马服。文称季长,绛纱掝朴。武有伏波,边郡田牧。著于淮南,衍于贵筑。昭勇折冲,文林诒谷。厥才犹龙,厥门则鹿。富水之干,高连之麓。诗书为耘,身心为鹄。庭诰嗣君,武雄文足。长也提剑,仲叔连谷。鸣琴仙掌,校书天禄。柱史奏最,驰恩淑郁。公服更荐,而心如璞。渔樵争席,云霞布幄。赴来谷七,数逅百六。佳城郁郁,崇山矗矗。百千万万年,克绥后禄。
【笔者注】
1、【】号内文字,根据谱传径补。□为原件残缺之字,无参照文本可补。
2、戴燝,字享荣,福建漳州府长泰县人。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历任沂州道员、广东、贵州、松潘参议、监察御史等职。以平定“奢酋之变”功,升四川按察使,卒于官。在贵州、四川任职时颇有建树,且工于诗文,为“漳州七才子”之一,有“词林宗工”之誉,文章为世人所重。著有诗文集行世。《贵阳府志·明贵州按察司长贰世表》载:“神宗万历朝,提督学政、驿传清军副使:戴燝,福建进士,任提学。”
3、新发现的《马腾海墓志铭》,志石正方形规格长宽90厘米,厚13厘米,有盖,规格亦同,青石质。志盖篆书“明勅封文林郎山西道监察御史腾海马公墓志铭”20字。竖排5行,每行4字。志文楷书,竖刻40行,每行38字不等。志石志盖保存完好。
责任编辑:黄万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395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