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通过农药进行杀虫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影响下,绿色防控技术得以应用,对玉米常见病虫害起到了有效的防治作用。通过合理种植、物理诱杀、生物防治等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的质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达到保质增收的效果。
关键词: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
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市场需求量较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优质、安全成为饮食关注的焦点。由于自然等不可抗因素,玉米在种植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病虫害,影响其质量和产量,例如玉米螟、地下害虫、粘虫、丝黑穗、蚜虫、双斑长附萤叶甲、大小斑病以及红蜘蛛等。化学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较为常用,但常常会影响玉米的品质以及自然环境。“公共植保、绿色植保”以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农产品安全防治理念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中提出,在近几年得到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應用。绿色防控就是将农田生态系统看做一个整体,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利用病虫害的自然天敌、干扰和破坏病虫害的生存条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达到降低病虫害的作用。
一、玉米螟虫害分析
玉米病虫害较多,以玉米螟虫害为例进行分析。玉米螟又叫玉米钻心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在玉米、棉花、高粱等农作物中较为常见,对农作物危害较大,通过常规的农药防止技术效果不显著。在玉米新叶期,玉米螟的初孵幼虫食用植物的叶肉或者还没展开的新叶,造成排孔花叶;三龄后的幼虫对玉米的茎秆进行钻蛀,直接危害玉米花苞、雌穗雄穗以及茎秆,阻碍玉米植株对营养和水分的吸收,影响植物健康生长。由于植株的茎秆发育受阻,较为脆弱,很容易被折断,雌穗的发育不良会直接导致玉米籽粒霉烂和缺损,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绿色防控技术内容
1.种子选择与搅拌。不同的玉米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在玉米种子的选择方面要优先选择丰产性好且抗病性强的品种。同时,为了防止玉米粗缩病的产生,不播春玉米也能够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在种子搅拌环节将7.5kg的玉米种子与30ml高巧、40ml萎锈福美双以及400ml水进行均匀搅拌,晾晒10分钟之后再播种。高巧和萎锈福美双能够有效防治蝼蛄、金针虫、小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防止玉米丝黑穗病,还能够在农作物的苗期对蚜虫、蓟马进行防治,并缓解玉米后期病毒病对农作物的影响。此外,通过这种方法拌种能够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保证苗齐苗壮,达到保质增收的作用。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发现,通过高巧拌种后的玉米增产可以超过32.5kg/667m2。
2.性诱剂诱杀技术。性诱剂诱杀技术具体是指在虫体成虫羽化开始时期(大约是6月上旬和7月上中旬),将诱捕器放在麦田、玉米田以及菜田等虫体交尾场所,一般情况下1个诱捕器能够覆盖667m2的农田。此外,还可以通过自制诱捕盆诱捕,诱捕盆可以采用直径为30cm的塑料水盆,将其注满水,在其中加入适量洗衣粉,并在水面距离盆沿大概2cm的位置悬挂诱芯,并用三脚架支撑放在田地里,为了成功诱捕需要将水盆位置高出玉米作物顶端10-20cm,使用时间可以达30天,在水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并将盆中诱捕的成虫捞出处理。性诱剂诱杀害虫不仅能够诱集大量成虫,还能够增加使用时间。此外,这种诱杀方法省时省力,不需要每天维护,能够抗拒自然环境对诱杀的干扰,灵活性较强。
3.物理杀虫技术。玉米螟具有趋光性,通过这个原理进行诱杀设计能够有效防治玉米螟成虫,绿色安全,诱杀效果较好。物理杀虫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高压汞灯和频振式杀虫灯对玉米螟进行诱杀。安装位置可以选择玉米秸秆集中处或春播玉米田中,高压汞灯的规格选择200 W或400 W,灯下方可设置捕虫水池,物理杀虫的防控面积较大,一般情况下每盏灯的防控面积可以达到16.67-20hm2 。如果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则不需要设置水池,诱杀时间一般选择5月下旬,常见的频振式杀虫灯为“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效果较好。“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诱杀原理是通过光、波、色、味4 种方法,在近距离用光,远距离用波,防治面积较大,能够诱杀多种害虫,还能够减少害虫落卵量,从根源处降低害虫的基数和密度,节约能源,还能够保护害虫的天敌,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害虫的抗药性,绿色安全,保护环境。频振式杀虫灯的安装范围是每盏2.67hm2,频振式杀虫灯应用范围较广,能够诱杀农、林、果树等87个科目的1287多种害虫。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频振式杀虫灯可以将害虫落卵量降低到70%左右,极大的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
4.生物防治。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赤眼蜂等在生物防治技术中均较为常见。苏云金芽孢杆菌防治技术可用于玉米螟虫害高峰期,使用的BT金芽孢杆菌属于细菌性杀虫剂,在虫害防治方面应用较广,防治作用显著,且没有残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了对人畜以及害虫田地的伤害。在使用后,害虫不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最为稳定。玉米螟的防治用药量控制在375-500ml/667m2之间最为适宜,在危害盛期保证2-3次施药。3-4天为最佳间隔期。由于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胃毒作用,因此需要使用容量较大的喷雾均匀覆盖至整株植物,喷洒时间为下午4点以后。如果下雨需要补喷药物。赤眼蜂防治技术则是通过松毛虫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破坏卵的作用减少幼虫孵化;白僵菌防治技术是通过真菌寄生昆虫的方法将其消灭。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能够通过安全、绿色、有效的方法保质增收,要根据实际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灵活选择多种防治方法,通过合理种植、物理诱杀、生物防治等方法不仅能够保证农作物的质量,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尽量全面落实绿色防控技术,实现全面覆盖,从而确保每种操作技术的实施及开展顺利进行。加强有效结合化学及生物防治是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重点,在培育健身及种植抗病品种的同时,科学防控尤为重要。根据地理位置及地质条件,综合防治,有助于降低毒副作用,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农业防治,从而保证玉米生产纯天然、绿色无污染。
参考文献:
[1]李晓河, 麦岱玲. 鲜食玉米主要病虫害及其他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5):201-202.
[2]何季东. 简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南方农业, 2018, v.12(20):64+67.
[3]王晓琳. 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吉林农业, 2017(3):85-85.
作者简介:李晓娜(1990-01-01)女,汉族,山东昌邑人。助理农艺师,助级十二级,硕士研究生,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研究方向:玉米栽培育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3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