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防御能力的基本定义与特征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灾害的防御能力和应急管理管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本文从风险管理、危机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对灾害防御能力的定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灾害防御体系的基本定义和功能体系也进行了简要的阐述。通过本文可以知道灾害防御能力的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本文还简要分析了灾害防御能力的特征,希望为相关的工作者提升参考。
关键词: 灾害;灾害防御能力;应急;应急管理能力;危机管理
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应该重视研究灾害防御能力。此外,应急机制和灾害防御能力的建设非常的重要,同时也是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时也是政府提升自身职责的关键。灾害防御工作具有一定的特点,即发生的比较复杂,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都有影响,过程复杂,因此,重视灾害防御能力的评价很重要。
一、灾害防御能力的定义及其结构与功能体系
1.灾害防御能力的定义
灾害防御能力贯穿灾前、灾中和灾后,灾害防御能力的主要内容是社会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进行防灾减灾,不是分析发生灾害的具体原因。通过研究可以知道,社会灾害防御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在灾害来临之后抵御灾害能力的强弱,即在灾害发生之后能不能进行及时的预防,采取有效的措施将灾害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 发生灾害之后重新建设的能力的大小,即是否能够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灾害地区进行建设,进而保证其能够恢复到重建之前的稳定。
第三, 发生灾害之后对灾害的预防能力高低,即是否做到在灾害发生之前降低损失率。
2.灾害防御能力的结构体系
灾害防御能力主要包含灾害预防和抵御两方面。为了降低灾害对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社会发展中的各个因素,如个人、家庭政府等都应该科学的采取措施减低灾害和灾害带来的影响。但是不同的灾害所带来的影响和强度是不同的,一些灾害可能很快就消失和解除,但是一些灾害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人为的干预降低灾害的影响。因此,在面对灾害的过程中有预防和抵御两方面的内容,为此,结合灾害的特点制定备灾计划和减灾计划。
二、灾害防御能力的特征
1.灾害预防能力的体现
灾害预防能力主要是各种灾害主体的综合能力。主要有以下的内容:个人灾害的防御能力、事业单位灾害防御能力、社区灾害防御能力和政府灾害防御能力等。此外,灾害防御能力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特点,即指向性。因此,需要采取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因为防御灾害的主体是多方面的,有个人、企业和政府等,因此,防御的方式也是不同的,同时对灾害防御能力提升所使用的理论基础也有差异。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防御能力,而社区和政府的防御能力需要结合社会组织角度,同时企业的防御灾害能力需要从经济理论角度分析。举例而言,个人灾害防御能力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内容进行分析:
第一, 将个人防御的能力视为完成某种事件所需要的心理特征。
第二, 将个人灾害防御定义为在遗传基础上获得知识。
第三,个人防御能力主要是指个体完成一项活动的能力以及完成该项活动所具备的主观条件,如知识和技能等。这些能力逐渐在活动中形成和表现。
2.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灾害防御能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力结构中的智力是一般成分,而知识相比较而言是特殊成分。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能力进行界定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能力中知识的表现形式有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其次,个人能够在活动过程中体现,同时能够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换言之,能够通过个体的行为表现,外在行为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最后,个人的不断成长,其能力也不断提升,而且优秀的能力也能通过后天的努力获得。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个人灾害防御能力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灾害发生之后,通过个人的努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灾害的影响,该种影响既可以是经济方面,也可以使心理和生理方面。此外,灾害防御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在缓解、预防和反应的基础上对风险作出判断。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能力的适应性,同时需要不断的自我学习。
三、结语
本文主要闡述了灾害防御能力的定义及其结构与功能体系,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个人灾害防御能力的建设,灾害防御能力具有综合性和适应性的特点。此外,灾害防御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对灾害的有效管理。我国对灾害管理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因此,重视对灾害防御能力和管理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的研究管理模式能够不断提升灾害防御和管理的能力,同时经济的发挥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能够提升个人灾害防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永领,周晓冰,王伟. 我国旅游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构建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 116 -119.
[2]王绍玉.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J].城市与减灾,2015(3): 4 -10.
[3]顾建华,邹其嘉.加强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7(2) : 1 -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032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