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事情,而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式不完备、不系统;创业实践能力培育差,创业支持政策滞后;缺少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度,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不到位;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大学生创业欲望难激发。针对上述问题,借鉴国外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参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亟需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个人“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从四个层面共同“发力”,以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有效化解创业风险为目标,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创业成功率。
  关键词:创业教育;四位一体;创业能力测度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之后,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升高,到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20万,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25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失业”的情况,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社会、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鼓励大学生创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应对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创业教育是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动机,获得创业技能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事实上,创业教育己经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创业教育称为大学生学习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都被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事情,而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支持。纵观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在涉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上述四个方面均存在欠缺,主要有:
  (一)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方式不完备、不系统
  根据调查发现,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当前缺少完善系统的教育体系,创业相关课程理论大于实践,更有甚者没有实践内容;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形势的变化;课程独立,缺乏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创业知识体系不完备,且上课形式单一,尤其是缺乏实践教学,无法做到系统全面。同时也欠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绝大多数由辅导员担任,或由经管学科的老师兼职担任,这些教师多数比较年轻,本身就缺乏创业经验。从教育效果看,多数学生不把创业教育作为学习的重点,无法培养起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的兴趣,多数学生对学习创业教育知识持应付态度。
  (二)创业实践能力培育差,创业支持滞后
  目前高校的创业实践基地数量有限,社会上的众创空间数量虽多,但基本属于搞形式、摆样子,存在“炒概念”现象,尤其是创业导师介入少,对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发挥作用不大;个别开展比较好的,大多企业化运作,以免费提供“办公场所为诱饵”,以推广自身技术、推广相关设备为目的,对大学生创业缺乏实用价值。另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扶持力度不够,有些创业支持政策是“马后炮”政策,创业成功了才兑现,而没有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最需要资金时予以“雪中送炭”,资金问题是大学生创业的“拦路虎”。
  1.缺少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度,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不到位。创业教育的实施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单纯依靠高校是远远不足的,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响应号召相继推出了若干创业政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了创业率但尚未取得理想效果;有些政策“一味”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没有分析什么样的大学生才适合创业,实践中缺少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测度,也缺少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更缺少有效化解大学生创业风险的相关政策和保险机制。
  2.受传统观念影响大,大学生创业欲望难激发。目前,依然有很多大學生对于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倾向于公务员、事业编、银行、教师等较为稳定工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其创业欲望难激发、创业意识普遍较低;少数大学生通过学校、社会的影响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往往因为信心不足、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资金短缺等原因不了了之,虽然有些大学生自身的相关素质不错,但创业欲望不强将难以在自主创业方面有所建树。
  二、国外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模式
  国外创业教育开始于20世纪初,目前创业教育模式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其格局是“政府引导、社会主导、高校辅导”的分工,政府提供融资、补贴、优惠的税收政策等扶持创业政策,社会提供中介服务和资金支持,成立许多创业教育基金会为高校提供大量创业教育基金。美国高校主要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能力进行培养,将其内化为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并成立各种层级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对创业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改进。第二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模式,其格局是“政府、社会和高校三位一体”的分工,政府拨款成立大学生创业委员会管理创业教育,社会为学生提供创业实习、培训和资金支持。英国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负责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进行系统化、多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与教学相结合,创业课程普及度高。第三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其格局是“政府主导、社会和高校辅导”的分工,政府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制定并改进能促进创业的法规政策,不断完善扶植政策,扮演了计划制定、政策引导及居中协调等一系列重要角色,社会方面积极为高校提供信息及资金等保障。日本高校主要负责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大学在政府和社会的提供的有利条件下不断优化创业教育方式,升华创业理念,及时引进全新的办学思想。加强创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聘请具有优秀创业家资质和创业经历的“双师”,使得高校与企业双向交流,提升创业教育质量和实践能力,形成了产学官联合的创新体制。
  通过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创业教育课程开设较早,其开展也较为系统深入,将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规划的核心。国外很多高校还将创业理念通过日常授课渗透到各科教学方案中去,设立了创业孵化器、创业中心为学生进行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具有完善的师资队伍,不但拥有理论科研型的教师,也有许多优秀创业家担任兼职创业实践指导教师。这些经验做法为我国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对策建议
  对照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分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绝不是高校和大学生本人的问题,要提高教育效果和创业成功率,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需要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个人“四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从政府层面、社会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齐发力”。
  (一)政府层面
  1.完善创业政策体系。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在政策制定前充分调研、制定中不断整合、制定后依情补充,完善创业政策体系做到政策体系多层次,全方面,政府也是政策的执行者,在实施过程中各部分要权责明确,确保政策的实施落实到个人,真真正正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帮助。各地方在中央创业政策的前提下根据其具体情况出台有利于当地特点的创业政策。我们认为,目前应着力加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的“精准性”,要重点支持有创业能力、所选择有创业项目可行性强的大学生优先创业。
  2.建立创业风险化解和保险机制。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稍有不慎满盘皆输,风险性大。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比一般创业者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差,这也是大学生不敢自主创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建立创业风险化解和创业保险机制,可以降低、化解风险性,增强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保险机制由政府牵头提供一定补贴,保险公司实施推出创业风险商业险,个人根据自身情况按需参保,可在创业风险出现时申请资金支持,度过艰难时期、降低损失,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
  3.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创业帮扶。一个好的项目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准确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并规避,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风险评估人员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识别、项目风险进行调控,利用专业化的服务来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其次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诸如贷款、法律、税务等专业问题政府可建立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创业帮扶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咨询服务;据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创业政策知之甚少,因而放弃创业,政府可以联合高校定期举行创业政策宣讲,普及创业知识。再次,政府可以联合企业提供部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能力评估将项目交到真正有创业能力的大学生手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也能让好项目得到良好开发,还可为企业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
  (二)社会层面
  1.提供多种融资渠道。现阶段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小额担保贷款及全额贴息贷款等政策来帮助大学生缓解创业初期的少资金、难融资的情况,依然无法解决创业大学生资金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三方机构的加入,比如企业、风险投资、证券公司等提供多种融资的渠道,社会方面可以成立主要赞助创业的基金会,可以通过商业计划大赛奖金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
  2.改革社会上的众创空间运营模式。要想充分利用众创空间作为大学生创业的有效支撑平台,必须改革现行的众创空间运营模式,由“公助民办”改为“公办民营”,即把众创空间作为政府的公共产品来对待,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业团队进行专业化经营或由相关企业运营,配备好创业导师,切实做好创业导师与创业者“结对子”工作;同时支持其与风投机构配合做大做强。
  3.开展大学生创业能力测度服务。建议开展创业能力测度职业资格证书认证,选拔一些专业从事创业能力测度的职业工作者,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开展创业能力测度,并通过测度指出目前存在问题和改进的目标方向,给予必要培训,合格后颁发相应资质证书,并作为申请政策创业政策支持的前提条件。同时,相关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要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通过论证可行的项目,政府才给予办理创业注册手续并享受相关支持政策。
  (三)学校层面
  1.开设系列课程,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教育。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应纳入教学方案并开设创业教育系列课程贯穿整个大学阶段,对学生实行系统的、全程的指导和培养。高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职业能力结构的培养,课程内容应更加丰富,注重实践紧跟时代发展、把握市场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教育,全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2.明晰激励体系。创业教育课程目前虽被纳入必修课,因学分低、易通过,大多数学生将其视为非专业课而不认真对待,若想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需制定明确的激励政策,实施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制度。如目前大学生参与“三创”比赛的占比少,建议在高年级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中大力开展“三创”比赛,并把参加“三创”比赛活动记入学分,把创业教育真正的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另外,除了学分还可以设立创业奖学金,对于好的项目可提供資源、资金给予直接支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完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完善的师资队伍才能带来好的教育,现在各高校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多都由校内年轻老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没有创业经验,只能传授理论知识且内容单一。建议高校邀请专兼职老师组建“创业导师团”,既有专门为学生讲授创业专业知识的理论型教师,也有为专门为学生的创业疑惑进行咨询的综合型教师,还有专门为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的实践型教师,组成优势互补且专业齐全的创新创业导师团。
  (三)个人层面
  1.转变就业创业观念。大学生应正确就业定位,在求职时应根据社会和市场的实际情况转换思路、更新观念不受传统观念影响局限于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类等稳定的工作,利用学习交流、网络资源等,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技能、价值观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认为,大学生毕业时不一定就肯定选择自主创业,可以开展试探性就业,在就业与自主创业两方面进行比较衡量,如创业有利就下决心创业。
  2.培养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增强抗风险抗压能力。在面临日益激烈残酷的社会竞争时、充满风险与挫折的创业过程中大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转折,充满热情、坚定信念。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其能够直面困难与挫折、积极从容应对的心态,增强抗风险抗压能力。并且也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在面临困难挫折时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放弃。
  3.加强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创业能力。在良好的心理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当前社会大学生要培养自己与人沟通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还要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加强同社会的联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创业活动创造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研究教育,2009(3):40-44.
  [2] 姚凤云.大学生就业与创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21-22.
  [3] 顾欣,党梦溪,任小菲.浅谈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教论坛,2018(10):65-66.
  [4] 王伊筠.大学生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实证研究[D].济南:济南大学,2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高校就业创业“双新成果”项目《大学生创业能力测度方法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Q16031);本文系2018年度济南大学学生工作科研项目《大学生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项目编号:XG18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朱孟斐(1988.01- ),女,山东临沭人,硕士,济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创业能力测度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549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