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术的不断进步,教育理念得以不断发展创新,当代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严苛的要求。“互联网+”背景下,可实现多样丰富资源的交流共享,并可摆脱传统时空的限制,从不同角度引入至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推动高校实验室的有序运行。文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的内涵特征,然后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以期为促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顺利开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实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对大学生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摇篮。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转变成促进社会、经济、生活等发展的有力驱动力,互联网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标志了我国“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环境下,越来越多高校提高了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有效重视,并不断将“互联网+”引入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通过充分发挥其资源、时空方面的优势,可极大水平提升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及科研水平[1]。
一、“互联网+”
“互联网+”,指的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诸如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关系,通过优化生产要素、完善商业模式、重构业务体系等,进一步创造出一种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旨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依托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生产力,进一步促进收获更理想的社会效益。对于“互联网+”特征而言,主要包括有:1)各种行业相互跨界融合。“+”即为相互跨界、相互融合,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前社会提出了越来越的发展需求,各种行业通过相互跨界、相互融合,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可推动各行各业健康发展;2)创新驱动。“互联网+”打破了传统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等内容,依托互联网思维来求变、来改革,可发挥出强劲的创新力量;3)开放生态。“互联网+”可实现对以往制约创新的流程环节的有效化解,并建立起一个跨行业的生态产业链,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特征[2]。
二、现阶段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现阶段,在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因为一些高校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这便使得一些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管理水平有限,并且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推进实验室的改革创新。与此同时,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教学改革面临诸多难题,加之教学理念较为落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模式十分单一。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投入资金有限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即为针对学生对实验室的应用开展创新建设、创新管理,然而一些高校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关注度不足,投入资金有限,使得实验室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的实验效果,进一步对高校科研事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信息化技术应用不足
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中,由于部分管理人员尚未明确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对各式各样先进信息技术有效引入与应用,使得实验室建设与现代科学发展相脱节,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策略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相关人员必须要与时俱进,革新思想观念,加强对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成功经验的学习引入,为切实促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顺利开展,现提出以下几点策略思考。
(一)打造联合开放实验室
开放实验室指的是实现实验室仪器设备、指导考核、项目资料等的全面开放,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通过预约,不受时间限制地到实验室做自身准备好的实验项目,或做自带的实验项目。“互联网+”环境下,打造联合开放实验室,首先,开展顶层设计,由相关主管部门协同建立联合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管理实验室的各式各样开放资源,完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细化实验室管理规定等[3]。其次,配备适应联合开放实验室的专业实验教师团队,打造一支有良好职业素养、有奉献精神的实验教师队伍,适当提升创新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重,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开展自主设计,并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重大科研课题等设立实验项目,引入应用性、实践性、应用性等内容。最后,在实验内容设置方面,解除传统实验教学体系中依据学科划分的界限,依照学科群的研究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各门实验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在实验方式方面,结合各专业学科的实际要求及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行分层次、分类别、分模块的个性化实验教学模式。
(二)打造联合虚拟实验室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应当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平台,引入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对联合实验室开展模拟,打造联合虚拟实验室。联合虚拟实验室主要涉及:建设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常用药品、实验流程及操作、实验原理虚拟模块,建设大型设备、高新仪器的功能、原理及操作流程虚拟模块,建设分析仪器设备的结构特征及使用时相关注意事项虚拟模块等[4]。联合虚拟实验室可实现与学生智能手机、电子计算机等移动终端的有效连接,使学生可不受时空限制,便捷地对实验室各项信息进行获取,诸如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仪器设备功能、实验室器材消耗情况等。
(三)加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力度
高校相关领导应当革新思想观念,提高对实验室建设的有效重视,推进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好统筹规划工作,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信息建设环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序推进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更新换代。高校实验室资源可否实现有效利用,信息化设备可否实现有序运行,重要取决于日常管理维护,而管理维护则取决于资金投入力度。所以,高校应当适时划拨相应的经费,用以仪器设备资源及信息化平台建设,对信息化设备进行维护维修等,以此保证仪器设备资源、信息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使實验室资源功效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当划拨专门的资金,用以对大型精密型仪器设备开展定期检修、维护保养等。 (四)推进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必须要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该支队伍的成员在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既要能够娴熟掌握与应用各式各样的现代信息化技术,从事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等工作,又能够对计算机系统开展有效的开发、更新及维护。所以,推进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高校应当秉承以人为本原则,加强教育培训,构建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工作地位,健全职称晋升等,依托各式各样激励手段,调动起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综合素质。除此之外,高校在选聘实验室管理人员时,可适当提高信息专业人员的选聘比例。另外,还可邀请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专职或兼职,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出谋划策。
四、結语
总而言之,高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的重要平台,在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凭借一所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相关人员应当紧扣如何更有效推进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进行探索、研究,提高对“互联网+”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加强对现阶段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面临主要困境的深入分析,打造联合开放实验室,打造联合虚拟实验室,加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高素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等,积极促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黄小军.“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J]. 时代农机, 2017, 44(04):169-170.
[2] 覃力立.“互联网+”环境下传媒实验教学结构性变革--论全媒体实验室“教学云”平台的建设与管理[J]. 新闻爱好者, 2016,17(01):81-83.
[3] 石磊,迟强,管宏宇.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实验设备管理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29(05):85-87.
[4] 李利敏,于英翠,刘思春,等.双一流大学建设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8,08(04):80-82.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2018年度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 web 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JT180863)。
作者简介:吴义平(1990.11- ),男,汉族,福建建瓯人,本科,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96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