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内的大学生数量在不断上升,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从学校毕业,然而社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不高,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在高校中还存在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心理、性别的原因而形成特殊群体,他们的就业难度更加困难。因此,高校的就业管理部门需要出台一系列帮扶措施,帮助特殊群体的学生就业。
关键词: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引言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上升为国家的重点关注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影响社会的稳定。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共同合作,帮助大学生提高工作能力。2018年国内的高校毕业生达到800多万,大规模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给整个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很多学生由于特殊的原因在毕业时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导致其毕业后则失业,这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的浪费,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社会和学校需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注,就业主管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帮扶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问题,真正创建和谐校园和社会。
一、特殊群体毕业生的界定
在研究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情况时,将毕业生因为学业、身体、经济、心理等因素影响而展现出“特殊性”、在经济状况、权益实现、教育资源的占有与获得、竞争嫩李、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者比较劣势地位的学生群体称为特殊群体毕业生。结合工作实际,主要有学业困难群体、经济困难群体、心理困难群体、身体残疾群体、女大学生群体和其他特殊群体六种类型。
学校就业部门需要深入研究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特征,进而制定出界定这些学生的标准,结合毕业生学习、经济条件、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
二、原因分析
(一)家庭的原因
学校内的特殊群体学生往往都是家庭环境不好,即家庭经济条件差、父母脾气不好等,这些因素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由于家庭长期物质匮乏,导致学生心理产生一些自卑的情绪,或者父母经常吵架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阴影。尤其是在家庭产生家庭暴力问题时,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曾经有研究学者调研发现,在那些家庭环境不好、父母经常吵架,很少与学生沟通的环境中,那些学生就会容易生成心理疾病 。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
校内的这些特殊群体多数都是由于内心孤僻、不够开放,与同学之间有一定的隔阂。大部分学生是由于自控能力弱,很难承受外界较大的压力。当其遇到学习困难时就会退缩,还有部分学生热衷于玩游戏,将美好的青春浪费在游戏中。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心理比较脆弱,当同学给自己开玩笑时都会认为同学在歧视自己。这些学生内心比较敏感,会由于受到周围环境微小的波动而造成情绪巨大的起伏。
(三)高校的原因
由于部分高校对这些特殊的学生不够重视、关注度不足,多数学校均对教学和科研工作重视度比较大,而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很少关注。在学校各个职能部门中,部门之间的合作配合力度不强,给学生上课的教师只管学生的成绩和课堂的学习,而对学生是否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不关注。高校内的辅导员由于面对的学生比较多,往往抓住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那些具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很难抽出精力重视和关注。有的辅导员老师意识到这种问题,但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只能给这些学生做一些思想工作和心理的疏导。
三、帮扶对策
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稳定,过去的帮扶主体是就业指导部门参与,其他帮扶部门参与较少,协作配合差,从帮扶手段来看只注重了经济资助,经济资助是基点不是终点,更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多途径、多层次的帮扶体系。
(一)以政府為主导,制定就业帮扶政策
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关注和重视,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建立渠道、多途径的帮扶体系。例如,给这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扶措施,如给他们提供助学金,给予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一定的资金支持。政府需要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让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学生积极培养实践技能。政府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接收毕业生的档案,给毕业生提供一定的便捷服务。而对于那些身患残疾、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供免费服务,并把这些学生推荐给企业和事业单位。同时,政府还需要给这些特殊群体开辟就业绿色通道,让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降低招聘的要求,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就业岗位。
(二)以学校为核心,构建就业帮扶体系
高校需要给即将毕业的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尤其是在毕业找工作期间教师要传授学生面试技巧,帮助学生制定未来的职业规划。领导干部要与特殊群体毕业生“一对一”帮扶,积极与特殊群体毕业生保持联系,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学校与社会企业实现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结合党员教师上课的班级情况来选择对象确立“党员教师帮扶”,利用党员优势特长对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帮扶,提高学生面对困难的意志品质,重点加强对这些特殊群体毕业生的关注,督促学生踊跃的参加实习活动。同时,学校内部的学生工作管理部门还需要对每个班级内那些家庭困难或者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心理咨询服务,排解学生心中的困扰,联合校外的医院到校园开展心理治疗,以及开展心理咨询讲座活动。在毕业前期学校也要有针对性的给这些特殊群体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联络社会的各个部门提高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并为学生提供实质性的帮扶措施。社会企业应该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关注,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予毕业生更多工作岗位。在招聘员工时,适当向当地应届毕业生倾斜,给予毕业生更多的关注,以此来提升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
(三)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依托,实施三轮帮扶模式
就业指导中心是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的主要部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干预,帮助特殊群体提供心理健康水平;通过专职职业指导师、就业指导师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绿色”平台,针对不同情况设置不同平台,对学生进行跟踪帮扶。以“关爱”为帮扶理念,做特殊群体毕业生生活上、学习上的朋友,真正地关心成长和发展。 (四)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就业意识
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基层管理者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辅导员帮扶”感情更易沟通,更容易成为学生生活上的关爱者和道德成长的伙伴;“就业专员帮扶”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完善个人简历,指导如何参加面试以及根据工作岗做准备。要从学生的内在因素增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竞争力。学校要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对工作的认识,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试、找工作。学生需要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如制作简历,在互联网上搜索企业的招聘信息,以及学习面试的经验技巧等。与同学互相探讨面试的各种要领,以此提高面试的经验,增强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要及时摒除那些等、靠、要的思想和心态,积极主动争取工作机会。学生平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自己的简历添砖加瓦。在就业时需要明确自己找工作的方向,制定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以自己专业和学校的优势拓宽自己的就业方向。
四、结语
特殊群体学生就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在建立完整、规范、科学的帮扶体系基础上,高校内部的教育部门更要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提供帮助。对毕业生心理进行疏导,给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开展就业课程培训。和社会企业联合,给特殊群体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 孙磊.高校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
[2] 周俊颖.提高河南省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长效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9).
[3] 信圆.基于精准扶贫机制下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实践[J].长江丛刊,2018(32).
[4] 王伟兰,杨毅.基于特殊群体大学生就业援助机制的研究——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7(08).
[5] 朱心琪.高职院校学生特殊特殊群体“四助”帮扶体系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1(05).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9年度山东省就业创业专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SYB026;文章为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问题研究的成果。
作者简介:丁英娣(1982.08- ),漢族,甘肃张掖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就业创业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136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