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教育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文章首先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然后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究辅导员如何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希望能够为其相关人员具体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大学生心理影响因素
  (一)适应能力问题
  在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该种问题在大一新生群体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表现,主要是由于该阶段学生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普遍较弱,部分学生会出现抑郁,失眠,厌学等心理状态,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进而产生退学,休学的想法。其次,相对于初高中学校而言,高等院校,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无法适应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以往学习中存在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困难时,会产生失落的情绪。
  (二)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校园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和价值观念普遍存在很大程度不同,导致大学生群体存在较为突出的人际关系矛盾,尤其是对于部分不善言辞,孤僻,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其他学生之间产生冲突矛盾,很难与他人进行交往,进而产生自闭情绪,长此以往,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择业问题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更大的社会竞争,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较为严峻,部分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矛盾心理,对自身就业前景感到困惑,迷茫和困顿,同时,还有部分毕业生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社会经验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心理素质也普遍较差,由于无法就业而产生失望,迷茫等负面情绪,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不利影响。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
  (一)完善教育工作体系
  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院校需要科学构建教育工作体系,由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专干共同组建教育队,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个别咨询和普及教育,结合传统教育和活动结合。基于宿舍,班级和院校科学构建关于网络,确保其完善性,明确相关人员具体工作职责
  (二)构建学生心理档案
  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概率普遍较高,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在发现自身存在心理问题时,不会主动进行治疗和心理咨询,基于此,高等院校需要科学构建心理档案,在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同时,基于测试结果,对其特殊群体进行跟踪观察和谈心谈话,在具体建设心理档案过程中,还需要基于后期观察情况,对其进行合理更新和完善,确保能够对学生群体心理状况进行重用,精确的把握,在此过程中,辅导员需要实时观察学生心理状况,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预警,排查和监控,同时,还需要對学生心理状况变化进行精确记录,有专业人员对疑似问题档案进行精确分析,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排查和有效解决,保证学生心理状态。
  (三)建设网络辅导平台
  高校需要科学构建网络辅导平台,以此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情况下,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大多个性内敛,很难直接陈述心理问题,在此过程中网络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最新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能够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辅导员需要科学应用邮件微博,微信,QQ等现代信息技术,确保能够与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同时,还需要科学构建教育网站专业心理咨询和心理普查等平台,保障及时明确学生心理问题,科学应用现代手段对其进行有效疏导,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现代化和实效性,保障学生心理状态。
  (四)科学开设教育课程
  为了确保在大学院校开展更为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在具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需要科学推进心理课程建设,确保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更为有效的引导。在我国目前,很大一部分高校都已经开始建设心理课程,但是,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教育体系的完善性还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主要是采取宣传,讲座,咨询等方式进行专业教育,没有将其纳入高校课程体系,导致学生无法进一步明确心理健康知识,进而无法确保对自身心里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基于此,高校需要确保科学推进心理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更为有效地引导教育,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健康心理,从而进一步确保学生人格健全。
  (五)优化教育系列活动
  通过同时进行线上活动和线下教育,确保辅导员能够及时明确学生心理状况,进而确保对其进行更为有效的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保障其个性化。与此同时,通过开设主题活动,确保学生具有更为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增进学生情感,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在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校园文化是高校特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具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校园文化环境试题相关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辅导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宣传教育,确保心理健康辅导的有效落实,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除此之外,还需要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群体进行心理问题方法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有效普及,确保大学生群体能够进一步应对心理问题。
  (六)创设心理教育环境
  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整体社会环境所存在的价值导向会对大学生成长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在学生适应社会生活过程中,如果自我认知能够与现实有效协调,则学生能够肯定自我,进而积极应对各项挑战,反正如果学生个体反自我认知,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否定时,其内心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冲突,进而产生消极情绪,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学校环境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具体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学活动,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辅导员需要确保自身职业优势的有效发挥,基于学生实际需求展开各项活动,确保能够进一步推进校园环境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还需要在班级内开展相关文娱活动,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确保学生能够更为积极融入大学生活。   (七)提升辅导员专业技能
  为了确保在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更为充分的发挥辅导员价值,全保辅导员实现更高程度的发展,高等院校需要积极组织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活动,通过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培训,使辅导员进一步掌握团队心理辅导的技巧和应用,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而确保能够更为科学的识别学生心理问题,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高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同时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基于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科学构建考核体系和激励政策,确保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科学构建制度保障,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需要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确保不同教师之间进行科学有效的交流互动,鼓励就是晋级考取相关证书,保障辅导员具有更高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具有科学那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看具体情况,最具体工作过程中表现良好的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专业鼓励和精神奖励,确保辅导员在开展具体工作过程中具有更大的工作热情。
  三、结语
  综上,通过完善教育工作体系,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建设网络辅导平台,科学开设教育课程,优化课程系列活动,创设心理教育环境,提升辅导员专业技能能夠确保在高等教育建设过程中,辅导员更为科学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高程度的保障,确保学生心理健康,推进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有效发展,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现阶段人才建设需求,确保为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现代教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高校辅导员个人价值探究[J].林区教学,2019(06):115-116.
  [2] 王妤.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1):150-151.
  [3] 王悦.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2):99+101.
  [4] 吴秀红.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维度及思路[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5):31-34.
  [5] 陈新星.基于高校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教育伦理[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7(01):69-72.
  作者简介:杨琳(1993.01- ),女 ,汉族, 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生,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梅航(1993.06- ),男,汉族,湖北黄梅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立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4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