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分析与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
  摘 要:文章对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的研究发文趋势、作者、机构、期刊來源、关键词等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侧重点和薄弱点,旨在加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动图书馆的智能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5-0075-04
  1 背景
  目前,人工智能(AI)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在各个领域掀起了研究和应用热潮。对图书馆而言,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已经在业界得到共识。《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年图书馆版》指出,人工智能是图书馆界六大技术发展之一[]。吴建中[2]认为,人工智能与图书馆密切相关,图书馆界和情报界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参与并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有所作为。王世伟[3]认为,“人工智能+图书馆”服务是当代图书馆创新转型的又一种机遇、可能和解决方案。由此可见,图书馆合理利用和发挥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必然选择,并可借此机会大力推动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转型升级。
  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对“主题=人工智能AND主题=图书馆”进行检索(截至2018年12月31日),经过筛选和整理后得到相关文献362篇,通过分析和探究发文趋势、作者、机构、期刊来源、关键词等分布情况,掌握了相关研究的基本概况,同时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研读,梳理该领域的研究侧重点和薄弱点,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方向和思路。
  2 “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文献分析
  2.1 发文趋势分析
  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中期,该阶段我国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不多,处于低迷状态;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10年代中期,该阶段我国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每年在10篇左右,处于活跃状态;第三阶段为2017年至今,相关领域研究的发文数量大幅增长,处于“井喷”状态,详见图1。
  2.2 作者分布分析
  对发文作者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了解该领域研究人群的基本情况。根据普赖斯提出的核
  心作者计算方法[4],可以判定发表论文在2篇以上的作者为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图2显示,本次研究中发表论文2篇以上的有34人,共发表文章74篇,约占检索文献总数的20.44%。这一数值远低于普赖斯定律规定的核心作者要撰写该领域全部论文50%的指标。由此可见,虽然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领域已出现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作者,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作者群。
  2.3 机构分布分析
  笔者对362篇文献的第一作者所在机构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发文机构比较分散,平均发文数量较少。本次研究中,发文数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南京大学(8篇)、上海图书馆(8篇)和武汉大学(8篇),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机构。东南大学(5篇)、盐城师范学院(5篇)、南昌大学(4篇)、浙江大学(4篇)、南京图书馆(4篇)等机构的发文数量紧随其后,详见图3。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高校,以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20所机构为例,高校占了15所,占比为75%,这与高校承担有科研任务不无关系。
  2.4 期刊分布分析
  362篇文献主要刊载在65种期刊上,载文量不少于7篇的期刊共有12种,占全部刊载期刊量的18.46%,共刊载论文116篇,占总载文量的32.04%,说明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刊载较分散。362篇文献中共有113篇核心期刊文献,仅占文献数量的31.22%;在发文量不少于7篇的期刊中,核心期刊载文量为77篇,非核心期刊载文量为39篇,核心期刊占高载文量期刊的66.4%,详见下页图4。由此得知,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的高质量文献总量并不多,该研究领域尚处于发展阶段。
  2.5 关键词分布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集中体现,也能反映出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可为今后开展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排除362篇文献中出现频次前两位的关键词“人工智能”“图书馆”后,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的范围和主题主要包括知识工程、学习、数字图书馆、机器人、智慧图书馆、大数据、智能图书馆、决策系统、搜索引擎等,详见图5。
  3 “人工智能+图书馆”最新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于图书馆空间环境的研究
  目前,图书馆建筑智能化应用得到显著拓展和升级,可实现馆内环境的自动调节,如智能安全门禁、安全实时监控、消防自动报警等。黄晓斌[5]等开展相关研究,通过构建智能馆舍设计和智能感知空间使空间设施物联以及建筑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最终为用户提供基于多样化情景感知的个性化服务。单轸[6]等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智慧空间的概念,对智慧空间的核心及特征进行了解读,阐明了智慧空间的资源、技术及服务要素的特点,为推广智慧空间概念和构建智慧空间提供了参考。笔者认为,未来图书馆的建筑本体呈现出的应是个性化、舒适化、智能化的阅读空间和文化空间。
  3.2 关于图书馆教育工作的研究
  人工智能所呈现出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知识开放等特征,已完全融入了用户的培训和教育。茆意宏[7]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塑学习与教育生态,一些常规的文献搜集及初级阅读等智力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造性学习与研究,图书馆社会教育、学习中心的地位将更加重要。陈茫[8]等认为,智慧学习中心模式是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一种新颖的服务模式,是未来图书馆“智慧化的虚拟信息环境+智能化的物理学习空间”的服务形式,必将成为图书馆服务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未来知识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   3.3 关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
  在开展信息服务方面,张兴旺[9]提出了“信息智能获取→知识智能生产→知识智能认知→知识智能体验→知识智能推送”这一信息智能推荐业务链,并分别对基本运作模式中的各环节进行了深入分析。张文竹[10]等调研了我国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对智能机器人服务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述评,预测未来图书馆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将更加规模化,并更加注重人机协作。这些研究为我国图书馆今后开展智能化信息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指引。
  3.4 关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
  在开展知识服务方面,柳益君[1]等阐述了应以智能感知和数据收集为起点、以知识抽取和知识发现为基础、以知识推理和深度学习为关键、以知识应用和知识服务为目标,构建“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并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关联性知识检索、场景化知识推荐、自动化知识问答等服务,打造智能化和智慧化的“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姚飞[12]等介绍了清华大学开发的实时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参与图书馆参考咨询、图书检索、自我学习等多种服务。陈锋平[13]分享了杭州图书馆近年来引入人工智能咨询机器人的案例,详细描述了人工智能咨询机器人的服务链路和主要功能,并分析了人工智能咨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4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分析和研读相关文献数据及代表性文献后发现,我国关于“人工智能+图书馆”研究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虽然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人工智能图书馆的研究热情较高,但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该领域的研究缺乏前瞻性、深入性和持续性,高质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并不多,研究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二是当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发文绝大多数是理论型研究,相关实践项目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与交流较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实际案例也不多。三是关于“人工智能+阅读推广”的研究凤毛麟角,图书馆今后如何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利用人工智能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四是论述“人工智能+空间环境”的文献很少,图书馆的空间环境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得到升级和优化,因此图书馆智慧空间的发展前景和方向有待加强实践和总结。五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虽然专家学者都有人才缺乏的担忧,但提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却不多,该领域亟待开展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
  参考文献:
  [1] 徐路.新技术支撑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变革——基于《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2017图书馆版》的分析与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17(5):40-48.
  [2] 吴建中.再议图书馆发展的十个热门话题[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4):4-17.
  [3] 王世伟.信息文明与图书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7(5):4-20.
  [4]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55.
  [5] 黄晓斌,吴高.人工智能时代图书馆的发展机遇与变革趋势[J].图书与情报,2017(6):19-29.
  [6] 单轸,邵波.图书馆智慧空间:内涵、要素、价值[J].图书馆学研究,2018(11):2-8.
  [7] 茆意宏.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1-17.
  [8] 陈茫,张珏.基于人工智能的图书馆服务实践应用创新与思考[J].图书馆,2018(12):8-16.
  [9] 张兴旺.以信息推荐为例探讨图书馆人工智能体系的基本运作模式[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12):69-74.
  [10] 张文竹,邵波.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8(12):2-7.
  [11] 柳益君,李仁璞,罗烨,等.人工智能+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现路径和创新模式[J].图书馆学研究,2018(10):61-65.
  [12] 姚飞,纪磊,张成昱,等.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新尝试:清华大学图书馆智能聊天机器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4):77-81.
  [13] 陈锋平.人工智能咨询机器人在公共图书馆的应用与探索:以杭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8(11):73-76.
  (编校:徐黎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07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