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人工智能对图书馆的改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科技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进度,当科技把人类带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前沿,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人工智能的开发、运用以及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的冲击和影响已成热门。该文从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中国的状况入手展开探讨,从人工智能自身的发展趋势中探寻图书馆与AI的契合并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  AI  大数据  5G  图书馆  计算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1(a)-0161-02
  工具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类总是发明各种工具来摆脱劳动的艰辛,利用各种机器延展我们的能力,让机器具有人的智慧为人类创造财富大概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为此,科学家们不懈努力,在一个又一个划时代的突破技术迭代中,把人类带到了人工智能(简称“AI”)时代的大门前,开启了人类与AI之间的无限可能。
  1  AI的现状与发展
  在《基于专利地图的专利战略信息挖掘实证研究》[1]一文中,唐晖岚、文庭孝他们就从人工智能专利的战略信息挖掘、专利发明者的地域分布、专利技术研究热点、专利经济战略地位等方面展開分析、对比,从中得出:“美国既是AI技术专利申请的核心区域,也是该领域最重要的技术源地。可见美国在AI技术研发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处于绝对优势。”数据库、图像数据、控制单元、神经网、用户界面是AI研究的主题核心。
  AI从20世纪中起就逐步应用于生产、消费、生活等各个领域,开启“机器换人”模式。从早期的工业制造流水线到电子电器精细化元件生产线等自动化机械装备的使用,把人们从简单、重复、复杂、精准和危险的劳动中解脱了出来。
  随着大数据、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专家系统等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开启了我们正在历经的“人机融合”时代,即“弱人工智能”时代。虽然机器还不能代替人类完成所有的事务,还不具备人类思维的自由伸缩和无限延展。但AI还是按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走进了社会的诸多层面,包括航空、航天、航海、核能、医疗、艺术、教育、翻译、科研、金融、军事、交通、娱乐、家庭、消费乃至城市管理等方面。机器成为了我们很好的帮手服务于人类,改善着、提升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状态。
  目前,科技已让机器具备一定的深度学习和自主判断能力,而5G的推广、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又将实现万物互联互通,如果再加上IBM公司预计2022年即将推出的商用量子计算机,其运算速度的惊人度是你难以想像的,现有最厉害的超级计算机需时60万年的运算,量子计算机会提高到只需3h就完成[2]。这是何等的能力与速度,当机器具备了人类的中等智能,拥有了自我意识,完全可以摆脱人类的束缚,实现独立的自我重塑、自我再造形成新的社会存在。这就开启了“强人工智能”亦或叫“智慧机器人”的时代。人类的命运会如何变迁?会走向霍金所担心的AI毁灭人类文明的一天吗?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是我们人类可以想像又难以把控的世界,更是大多顶级科学家共识的2030—2075年将会实现的世界。
  2  AI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当AI出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自主智能等特质并逐步在应用中突显的当下,我国在尖端技术、高端芯片、核心算法、神经系统等的研发与成果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故,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把新一代AI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超级计算、5G技术、神经网络等新理论新技术构建开放协同的AI创新体系。营造高效智能的经济环境,加强学科建设、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引进高端人才,推动重点技术项目的落实。力争按期实现《规划》提出的3个战略目标: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3]。
  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目标有了、方向明了,顶层设计倾力支持力度可谓空前。正因为中国这几年重视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重视人材的引进培养,美国之流才以贸易战为借口对我国封锁高技术输出,打压高科技企业,试图用这种卑劣的手段阻止中国的发展。即使如此,自2013年以来,我们连续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的消费国,基本保持20%以上的增速,市场应用广阔。
  在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和《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2019)》报告中客观刻画了中国AI科技产业基本形态和内在结构,揭示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同时对中国AI科技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了科学评价[4]。报告提出,从检测到的745家人工智能企业就数量看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从事智能制造、科技金融、数字内容和新媒体、新零售、智能安防在内的18个应用领域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其涉及的核心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占比最高为21.3%,其次是机器学习和推荐、语言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人脸和步态及表情识别占比分别为17.2%、9.4%、8.6%等。种种数据表明,中国的AI正以技术赋能、后起奋争之态,在总体水平上已跻身于世界人工智能的第一梯队了。
  3  人工智能对图书馆的改变
  美国兰德公司在其2018年的报告中认为,AI所引发的信息环境变革与重塑具有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复杂性、普遍性、超连接性和指数增长性,因此应当更加强调和优先考虑信息环境内部以及可以通过信息环境获得的影响[5]。图书馆除了传承文化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文献的收集、整理、加工以及信息的传递和服务。大数据、云计算是AI的核心,5G是AI的纽带,拥有大量数据信息的图书馆,未来以数据为驱动可以有效地实现AI的服务升级:智能识别、自动存取可以协助馆员开展文献整理和库存盘点;自动感应、智能触屏可以构建全功能的智能桌面;智能跟踪、智能捕捉可以动态记录用户的行为、状态实时上传数据中心进行综合分析,提供最佳服务方案;智能搜索会自动分析、判断、解读用户的需求并给予专业的解答和引导。   在国外,美国康乃狄克州Westport图书馆2014年9月就引进智能机器人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日本山梨县南都郡山中湖村创造情报社在2015年9月也引進智能机器人作为正式员工[6]。在我国,上海图书馆的咨询机器人“图小灵”、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拟物机器运书车、南京大学图书馆的盘点机器人、天津滨海新区的导借服务机器人等的使用,开启了AI在我国图书馆的应用。
  AI融入图书馆的服务,不仅带给了用户新悦的人机体验,减轻了馆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决策的准确度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增强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粘合度。虽然目前大部分人工智能处于只能解决单一问题的弱人工智能,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向人类社会全面渗透,5G技术可以让万物互联且云平台又承担了主要的计算和数据海量,单个机器从理论上可以无需全能设计只增加柔性设计,只要赋予机器自我学习功能,只需与大型数据中心链接,就能让智能机器从云端很快获取别的智能机器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实现自我升级再造。所以美国网景联合创始人马克·安德森认为,未来全球将有上万熟练信息技术工作岗位蒸发掉,坐在电脑前处理信息的白领将失去工作[7]。可见,AI对图书馆的改变将是巨大的。有可能传统形态的图书馆会在整个社会信息数据大融合中逐步丧失功能被取代。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在AI应用的理论探讨和设计中回避或忽视了一个重要且突出的问题,就是把图书馆的人工智能化与大智能环境割裂开来展开论述和研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智能应用普遍落后大智能环境很多,并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被大智能所吞没。
  AI时代是一个高技术、大数据和信息高度融合的时代,从信息数据的产生、传输、交流、组织到服务会因为AI的介入改变人们的数据获取方式和习惯,当人们更多地信任和依赖智能专家系统的决策方案,对图书馆馆员的信息服务将是致命打击。如果AI进化到自己可以生产、消费数据并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机器代替馆员的梦魇就会到来。
  科技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和进度,当科技把我们的奇思妙想在现实不断呈现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带给人类的不只是惊喜、感叹也有担忧和恐惧。改变是无所不在的,顺应时代发展却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唐晖岚,文庭孝.基于专利地图的专利战略信息挖掘实证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1):14-22.
  [2] 尖端1号.人工智能将成人类文明终结者?科学家:两大科技或可打破霍金预言[EB/OL].(2019-04-23)[2019-07-27].https://new.qq.com/omn/20190423/20190423A0GF9L.html.
  [3]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EB/OL].(2019-07-27).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B0%E4%B8%80%E4%BB%A3%E4%BA%BA%E5%B7%A5%E6%99%BA%E8%83%BD%E5%8F%91%E5%B1%95%E8%A7%84%E5%88%92/22036716?fr=aladdin.
  [4] 刘刚.我国人工智能经济将迎来黄金发展期[N].光明日报,2019-06-13.
  [5] 王世伟.关于人工智能与图书馆服务重塑的五个问题[J].图书与情报,2019(1):80-90.
  [6] 李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服务探讨[J].情报探索,2019(3):102-106.
  [7] 王燕青.机器人将会“撕裂历史的结构”[EB/OL].(2019-07-27).https://www.docin.com/p-1882105360.html.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11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