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钢琴在我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葓野
摘 要:20世纪,爵士钢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也对整个世界的流行音乐发展和各种音乐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首先探讨爵士钢琴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相关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爵士钢琴在我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现状,以期提高人们对爵士钢琴的重视程度,促进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爵士钢琴;发展历程;演奏特点;流行音乐;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39-02
爵士钢琴(jazz piano)并不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音乐形式,是指由爵士音乐演变而来的音乐体裁,用钢琴演奏,故称为爵士钢琴。爵士钢琴是由移民到美国的黑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及人文环境下所创造的一种音乐形式,它节奏非常鲜明、变化很多、在旋律中大量使用切分音方式,给人一种动感十足、捉摸不定的感觉[1]。在演奏上,爵士钢琴也使用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常采用即兴演奏的方式,摆脱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可以让演奏者自由地展现音乐才华,充分发挥音乐天赋。爵士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调即兴演奏的艺术。爵士钢琴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多种音乐元素的渗透和各种演奏技巧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爵士钢琴不仅对美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也对整个世界的流行音乐发展和各种音乐形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爵士钢琴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在研究爵士钢琴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爵士钢琴在我国流行音乐应用的现状。
一、爵士钢琴的发展史
钢琴是爵士音乐中最主要的演奏乐器,在爵士乐发展史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继承和发扬古典钢琴的演奏风格及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爵士乐自己的独特演奏技法和风格,创作出许多快炙热口的经典名作。因此,爵士钢琴成为了爵士乐的代名词,爵士乐的发展史也就是爵士钢琴的发展历程。爵士钢琴十九世纪末产生于美国南部的新奥尔良,当时新奥尔良是一个移民城市,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到这里,这里对于各种人种政策非常宽松,也就促成了大量的黑人、白人还有克里奥尔人混杂居住的状况,也为爵士钢琴的萌芽提供了沃土。爵士钢琴是由黑人布鲁斯音乐(Blues)与欧洲白人音乐雷格泰姆音乐(Ragtime),通过作曲技法与演奏技巧的有机地融合而形成了的[2]。
从20世纪20年代到现在已经经历很长时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传统爵士乐也就是新奥尔良爵士乐、大乐队演奏的爵士摇摆乐、比波普爵士音乐、冷爵士音乐、50年代的硬波普、60年代的自由爵士、70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以及而后的拉丁爵士、进步爵士融合爵士、冷爵士等等。爵士乐经历了一个长达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爵士钢琴的发展是伴随着爵士乐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同样也经历了各种不同时期,风格也存在差异。首先,是基于雷格泰姆的一种流派,这种流派的弹奏风格多为自散拍乐以及大跨度钢琴演奏效果,这种流派在美国东北部地区比较盛行;其次,是基于蓝调的布吉乌吉弹奏风格,在美国南部乡村以及中西部地区比较常见。
二、爵士钢琴的特点
爵士钢琴是在古典钢琴演奏的基础上不断与爵士乐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爵士钢琴鲜明且独特的节奏特点、爵士音阶与和弦、曲式与主题以及即兴特性等等。
(一)爵士钢琴节奏特点
爵士钢琴的演奏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按照节奏律动形态分为平直节奏和摇摆节奏。第一种,平直节奏也就是传统上说的拉格泰姆节奏,这种演奏形态常常采用大量的切分节奏,主要是利用加连线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可以改变节拍的规则和重音位置。另外,切分节奏和低声部节奏经常进行强音交叉和重叠,形成了独特的复合节奏,这种演奏形态直接影响了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模式;另一种是摇摆节奏,它是继承了布鲁斯的演奏特点发展而来的。三连音是其构成的基础,旋律上常采用4/4拍,伴奏上采用12/8拍,速度上要比布鲁斯音乐快一些,并切分音使用较多,因而避免了强拍的反复出现所造成的影响。摇摆爵士乐的流行和发展对当今的舞厅舞以及流行歌曲节奏的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爵士钢琴音阶与和弦特点
爵士钢琴旋律是由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共同组成的,也经常使用一些中古调式音阶和建立在此基础的变化音阶等特色音阶。爵士钢琴的和弦与音阶紧密相联,和弦结构是布鲁斯音阶作旋律的主要素材。大多数爵士和弦为七和弦,同时也有使用替代和弦,各种七和弦延伸音的配合与序进方式也被广泛应用。常用的有和弦延伸音、装饰和弦、替代和弦等。
(三)爵士钢琴曲式与主题特点
爵士钢琴音乐是“即兴演奏”的艺术,一个好的爵士钢琴作品往往是半创作半即兴演奏的产物,作品的一部分内容是预先写好的另一部分内容就需要演奏者即兴发挥,因此,可以看出爵士钢琴更倾向于以表演者为中心。爵士钢琴主题的选材范围很广,民间音乐、古典音乐的片断或流行音乐都可以成为它的主题,当然也可以选择专门创作的爵士乐主题等等。
(四)爵士钢琴的即兴性
即兴性是爵士钢琴的灵魂,其本质就是即兴创作的过程。爵士钢琴的即兴并不是随心所欲、漫无目的的。是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利用旋律变化、和声变化或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旋律变奏主要是对主题旋律的节奏进行改变,而和声是以和声为主题的变化。
三、爵士钢琴在我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
(一)爵士钢琴在我国的传播
爵士钢琴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传播到世界各地,在20世纪30年代传到了我国,上海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成为了中国爵士钢琴的中心。早期的中国爵士钢琴是与流行音乐共同发展的,以流行歌曲的演奏和创新为其主要形式。也出现了很多音乐大家,例如黎锦晖、黎锦光、陈歌辛等杰出的代表,他们将爵士钢琴的演奏特点、方式、创作手法与传统音乐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很多独具中国传统风格的爵士钢琴作品。这一时期代表性的作品有[3]:陈瑞祯的《等着你回来》;陈歌辛的《夜上海》、《蔷薇蔷薇处处开》、《玫瑰玫瑰我爱你》;黎锦光的《香格里拉》;刘雪庵的《蓝花花布鲁斯》;严折西的《如果没有你》、《告诉我》等。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各种政治原因,爵士钢琴在中国跌入谷底,在最近几十年爵士钢琴才重新回到我们的视野,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爵士钢琴在我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现状
目前,爵士钢琴已经形成了十种以上的流派,而各个爵士钢琴流派的爵士技法在中国流行歌曲上都有运用。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爵士钢琴技法是:布鲁斯技法、新奥尔良爵士乐技法、摇摆爵士乐技法、冷爵士技法等[4]。
1.布鲁斯技法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现状
布鲁斯技法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调式音阶,主要是通过在自然大调基础上降低三级音或七级音来实现的。在我国的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布鲁斯技法运用得很多也较常见,例如:电影《搭错车》的插曲《把握》;由谢承强作曲、林萍演唱的《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歌手杭天的《还给我吧》、《傻瓜》、《不要想太多》等一系列成功的作品。这些歌曲中出现了大量的布鲁斯调式音阶,降三级音的运用非常频繁,有的还加入了电吉他的伴奏,将布鲁斯爵士钢琴技法巧妙地应用于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中来,使得歌曲个性鲜明、独具一格。
2.新奥尔良爵士技法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现状
新奥尔良爵士钢琴风格欢快、活跃,乐器配置有小号、单簧管、长号、班卓琴、钢琴、贝司和鼓等,演奏中多采取集体即兴的方式进行演奏。在我国的流行音乐中这种技法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台湾作曲家翁清溪作曲,陈秀慧演唱的《心事》;由林伟哲作曲、莫文蔚演唱的《爱我的请举手》等等。从整体上看,这些歌曲大都是按照新奥尔良爵士钢琴技法集体即兴演奏的风格特征而编写的,欢快、热烈和兴奋的情绪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和声方面并未进行爵士化的改造,保留了流行歌曲的特点。
3.摇摆爵士技法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现状
这种摇摆爵士技法的旋律性很强,多声部的同步演奏形式,采用Swing形式,以达到节拍重音移位的效果,和声比较简单,与流行歌曲较为相似。该流派的爵士钢琴在曲风以及演奏技法上均符合中国听众的欣赏需求。因此,中国流行歌曲中摇摆爵士乐的技法运用得很多,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歌曲:姚莉的《玫瑰玫瑰我爱你》;孙悦的《游来游去》;潘迪华的《爱神的箭》、《看着我》;朱雨辰的《我的青春谁做主》;金海心的《把耳朵叫醒》;蔡琴的《好预兆》等。这些歌曲在节奏、和声以及曲式上融合爵士钢琴,并进行了创新,充分体现了摇摆爵士钢琴的特征,中国音乐曲调与摇摆爵士乐元素在这些歌曲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4.冷爵士技法在中国流行音乐中的运用现状
冷爵士技法是通过对乐曲的精心设计和编配,采取有节制的即兴演奏,追求安宁、平和与浪漫的气氛,重在追求和谐、优美、缓慢、温柔的情调。由于这风格不受中国歌迷的喜欢,因此代表作品较少,由董沁演唱的《没有了你》,是一首运用了冷爵士技法的中国流行歌曲。歌曲速度缓慢,音量柔和,展现出宁静而温柔的气氛,节奏平稳,以八平的节奏律动为主。另外,各个伴奏声部各司其职、相得益彰,与人声共同呈现出平和、浪漫的冷爵士气氛。
结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流行音乐是在吸收了本土音乐元素,在爵士钢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爵士钢琴技法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已经对爵士钢琴的一些基础理论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对于爵士钢琴技法的运用以及其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创作理论及实践的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解芳.论爵士钢琴曲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0,(6):17.
[2]钟卓文.爵士钢琴音乐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发展[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0,(1):64-69.
[3]徐宁.激昂与柔情—探究中国风格爵士钢琴作品[J].大众文艺,2011,(12):5.
[4]王和.中国流行歌曲中的爵士乐技法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0.
(责任编辑:范秀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31404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