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运用刍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小飞
摘 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高校体育教学要倡导教学方法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别要求提高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为终身体育服务。体育课堂必须是个自主负责的环境,也必须是有意义的学习,如此学生才能体会终身学习的乐趣。文中着重诠释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其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自主学习必要性教学运用
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有: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因此也带来了学习方法的多样性,但无论从学习形式上的不同,还是年级、性别和专业上的区别,学习的自主性是大学生共同的特点。随着大学生学习意识的基本成熟,其表现出学习的独立性、学习选择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自控性、学习的批判性、理论思维独特性的自主学习特点。大学学习内容的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的学习必须采取自学为主的方式。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大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上较于中学的转变是基于其生理和心理成熟发展而产生的。较之于中小学,大学生心理发展成熟趋向主要体现在认知结构的逐步完善和“自我”概念的更为明朗。
一、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委员会提出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其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自学,尤其是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自主学习之所以备受各方的关注,是因为社会发展、教育革新、个人成长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一)人类社会正进入知识经济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带来了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的深刻变化。与工业时代相比,信息、知识的广泛应用导致新职业和新技术的使用,迫使从业者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拓展业务能力,才能够适应新的问题和任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指出,在半个世纪前,人们从大学毕业后,大约有70%的所学知识可以运用到其退休,而在当今,这个数字缩减为2%。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只有在工作岗位上不断地自学知识才能适应自我发展的需要。这提醒了目前处于高校中的大学生不能过于依赖课堂教学和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而更多的是要学会进行自我学习,树立终身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观念。
(二)教育自身发展的呼吁和必然选择
应对新时代知识和信息日新月异的变化,终身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观已经被人们所接受。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学生在学校中学会运用网络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学会能够自我调控学习的能力;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到与能力发展并重。为此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提出教育工作的重心必须从掌握知识转移到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上来。
(三)个体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长期的自主学习研究表明自主学习适合学生心理机制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且新时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性地位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重视。社会创新型和开发型人才观的确立引起学生对教学作用发生置疑,自主学习的采用既符合学生主体观念变化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自我发展,培养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自2001年6月,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涉及了自主学习的问题以来,自主学习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各基础学科在针对自主学习在本学科的应用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纲要中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信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运动健身的逐步重视,在校学生的体育活动氛围也在国家、社会、家长的各方因素下,有明显的改善。就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度的调查来看,也普遍得到了提高,调查表明近年来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健身意识都得到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活动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球类运动方面学生参与性较高,学生的活动类型也越来越多样性,随着运动环境的不断改善,活动类型从单一的活动想向多种类型的活动发展,如出现了游泳、舞蹈、定向等活动。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如学生的健身意识还不够强,活动环境和学生人数配比不合理,学生活动缺少系统化和科学化指导,活动方式总是随着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去开展,普遍采取随机性的方式,缺少一定的活动方案,教师指导方法单一,没有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理念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合理,学习效果不明显,使得学生对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失去兴趣,体育活动持续时间也随之减少的现象。
一堂好的体育课应该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不在于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决定上,更不是学生的主观性和自由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应该体现在学生对学习课题的好奇和执有的兴趣上。教师如果明确了,并准备了学生能感到好奇和喜欢的学习课题,那么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也就有了他们发挥的学习平台。教师心中始终要有“有效教学”的概念,能利用简练的讲解和示范以及有序的教学组织,给学生留出足够的主体性活动时间,最大限度地从时间上为学生创造条件。教师能以“容忍学生的错误”的教学态度,在合理的限度上为学生留下主体性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运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能在课堂上找到答案。一般说来,在体育课的前部分,教师的讲解、示范、传授和集体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体现得并不明显,教师就应该在这一部分中创设适当的疑问,供学生的积极思考,而在随后的教学深入中,主体性就应该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转入有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中来,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学生在掌握了动作要领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自我拓展,此间教师的指导就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若即若离”。经过了以上四个渐进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如果能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集体或小组的学习中去,让同学们在集体的活动中得到集体的技术提高、集体的竞争、集体的展示和比赛中得到激励和鼓励,使学生有序和有效的学习,那么本堂体育课毫无疑问是成功的。
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带给教育特别是学习的最大影响就是终身学习观念的出现。身在高校的大学生认清了这一时代趋势,更应该主动发展自我以求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学会正确地自我设定学习目标、选择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效地进行自我检查和调节的自主性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规律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得心应手地适应社会对学习、知识、能力转变需要。
教育的对象是发展变化、有思想、思维能力不断进步的“人”,教育的本身也是一个需要广大教育者不断发展、变化和提升的过程,我们只有在不停地教学实践中去关注学生,满足学生课堂需求,不断实践总结有关学生导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并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毛晋平著.学习与建构:论大学生的学会学习[M].湖南教育出版,2002.
[2] 李鹏程.略论自主学习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02.
[3] 陈德松.自主学习研究综述[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
[4] 朱先明.学习者自主概念的涵义及实现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5.
[5] 毛振明,赖天得.如何正确理解运用自主学习[J].中国学校体育,2006.
(杨小飞: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体育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