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艺术魅力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姬英涛

  摘要:《罗密欧与朱丽叶》最初是由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95年根据一个流传已久的感人的爱情故事所创作的话剧,后来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谱曲,使其成为享誉世界的芭蕾舞剧。该文主要从音乐与舞蹈两个方面做简要的论述,使读者能更直接的感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人们带来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芭蕾舞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艺术魅力
  
  芭蕾是法语Ballet的音译词,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它最早起源于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到17世纪形成于法国, 18世纪传播到俄国, 19世纪早期至中期已经变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创造了脚尖站立的舞蹈技巧和 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训练方法,并慢慢形成了风格各异的流派。20世纪初,现代芭蕾学派出现,并衍生出很多流派,风靡欧美。构成芭蕾的元素有很多,可以说是舞蹈、戏剧、音乐、美术等很多方面的结合,并以此来展示作品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与思想情感,从而使观众有美好的艺术感受。历史的发展是这么惊人的相似。1877年,《天鹅湖》的音乐当初没有被那些芭蕾编导们接纳,舞剧更是几乎夭折。1910年1月11日这出由话剧改编而成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了巨大的意想不到的成功,也预示着苏联芭蕾舞剧艺术的一大成功。此剧是苏联三四十年代创作的舞剧中最有影响力的一部芭蕾舞剧,芭蕾史学家盖斯特赞美它是“苏联时期出现的最伟大的舞剧”。
  
  一、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音乐
  该舞剧由著名作曲家谢・普罗科菲耶夫谱曲,完成于1935年9月8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曲谱以新颖独特的展现手法,复活了莎士比亚笔下角色的生动形象――他们的热忱和冲动,以及角色间的戏剧话矛盾与争斗。
  (一)“主导动机刻画每个角色”的创作方法
  在音乐中,根本没有嵌入进去的“插图式”的舞蹈插曲,它们大都运用内容表现丰富的管弦乐、恰当的古老特色“绘”出的一幅幅形象真实的“音乐之画”。普罗科菲耶夫大量地运用了以“主导动机刻画每个角色”的创作,整个抛弃了主要运用原有的舞蹈体裁来推介主人公的常规手法。第一幕中“青春美少女朱丽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音乐伊始就用小提琴声部演奏出的十六分音符的急速旋律,健美而富有张力,它好像让观众看到1岁的小女孩朱丽叶还在无忧无虑、毫无拘束地奔跑与欢声笑语。然后,黑管吹出了优美抒情的爱情旋律,表现了欢乐之余沉浸于梦想的少女对将来美好爱情的憧憬。与此同时,这两个中心主题在交替进行时候低音声部间或插入情绪低沉的音调或几个不相称和弦,这就好像在暗示马上要降临到朱丽叶头顶的悲惨命运。这段音乐总共不到90小节,却展示了作曲家擅长把外在的个性描绘与内在的心灵刻画糅合在一起的大师风范。
  (二)精准的“音乐肖像”刻画
  在舞剧中,普罗科菲耶夫都为每一位出场的主要角色都作了对应的“音乐肖像”。比如:提伯尔特的个性主题是由“骑士舞蹈”音乐转化而来的“低音声部迈着重重的步伐”,高音区带附点节奏的声音进而“慢慢进逼”,加上特意制作的尖锐音效互相联系在一起,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幅提伯尔特手操宝剑、眉宇之间表露出步步紧逼、杀气十足的凶狠“肖像”。相反的是, 塑造的劳伦斯神父的音乐肖像就凸显了他的和善、慈祥及对年轻人的爱,而不去凸现他浓厚的宗教色彩。迈丘西奥的主题是由一直贯穿着重音与跳跃音型交替穿插的曲调――使观众听到他爽朗地哈哈笑声,活泼生动地“绘”出了这个调皮鬼,滑稽人物的“肖像”。
  (三)“内心动机”与“画面”导致“对位”的方式
  在舞剧音乐中,普罗科菲耶夫时常还不按照常用的“配乐”手法提示了角色之间繁杂的关系,而巧妙地利用了表现人物的“内心动机”与“画面”导致“对位”的方式,来记述故事的内容。比如,第二幕第三场中有一段描绘已经和朱丽叶成婚的罗密欧试图劝阻提伯尔特不要武装斗殴的情节。罗密欧这时的“内心动机”是源于对提伯尔特的表妹、自己夫人朱丽叶的爱。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在音乐中,嵌入了一段有关朱丽叶的主题,他的心灵深处就不想与提伯尔特流血冲突,由于他内心有朱丽叶,而她恰是提伯尔特的表妹。编导拉甫洛夫斯基曾说:“普罗科菲耶夫完成了柴可夫斯基没能完成的事业。他发展了舞蹈剧音乐的交响性原则,他使人的真实情感与性格鲜明的角色搬上芭蕾舞台。他那前卫的音乐艺术处理,清晰的性格描绘;音乐节奏的多样化与繁杂性,以及违背传统和声的手法,都是为了促进舞剧的戏剧性发展。”
  
  二、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芭蕾舞蹈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舞蹈由著名芭蕾舞剧编导拉甫洛夫斯基创造完成。此剧舞蹈既表现了大众性的节日活动,又描绘了情窦初开的女孩细腻的内心活动;既有壮观的广场械斗,又有情意绵绵的双人舞。大小场面融合,情感对比明显,生动地表现了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精彩章节和角色形象。
  (一)大场景凸显时代性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广场场景是原来没见过的。宽大的剧院舞台上,出现了热闹无比的维罗纳城一角:狂舞的青年、乞讨的乞丐、乱跑的小孩……高举圣像游行的队伍在人群中穿行,一边跳着民俗舞。就像一副巨大的大众欢度节日的画面,生机勃勃,富有生活的气息。就在这张色彩绚丽的活动背景前面,插入了重要情节的展开――罗密欧想念朱丽叶,奶妈四处寻找罗密欧,并将美少女写的愿意成婚的字条交付于他。凯普莱特的家庭舞会是另外豪华的大众性场景:绚丽夺目的装饰、诱人可口的食物,宾朋满座,中间还时常加入各种舞蹈段落。比如,在“小步舞”的音乐中,宾客陆续入场,他们穿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宽袖衣服,且有披肩,能够看出这里的舞蹈不是单纯表演性的部分,更不是纯粹的过场戏,而是被融合了时代特点和推介环境的含义。
  (二)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戏剧内涵
  编导拉甫洛夫斯基在创设出这些前后左右平衡、对称的舞蹈队形、高雅的舞姿的同时,一直没有忘记凸现舞者的个性:凯普莱特庄严豪迈地舞蹈;提伯尔特高昂的头,脸上有一种高傲自负的神情;帕里斯礼貌有加,舒心地舞着;朱丽叶却眼睛下看,极不愿意地与帕里斯共舞。此剧在第一幕有很多械斗的场景,从舞剧结构的视角解析,编导安排的这部分械斗还不只是仅仅引人入胜的大场景,它有极其深奥的戏剧性内涵:械斗、流血、势不两立的家庭与朱丽叶、罗密欧之间的甜蜜恋情形成明显的对比,也为这一悲剧的结果作了充分的“铺垫”。第一幕第一场编导重视摄取全景,第二幕中编导把重点放在了几个主要角色身上。在相同的拼杀的情境中,强调提伯尔特、迈丘西奥与罗密欧的个性冲突和形象创造。
  (三)双人舞精准的拿捏
  舞剧中双人舞是描绘人物形象,展示主人公的复杂情感,展示他们的心理活动的重要方法。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编导给两位男女主角编排了五大段双人舞,这些舞蹈的编排已经彻底打破了从彼季帕时代就格式化的程式(慢板、男女变奏、尾声),利用肢体的运动与姿态来替代“台词”、表露思想,把每个戏剧发展阶段的主角的情感――“舞会相遇”时的“一见钟情”、“阳台约会”时的“热恋”、“秘密结婚”时的“神圣结合”和“卧室诀别”时的“依依不舍”――都作了酣畅淋漓的发挥。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出演以来的四十多年中,依据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又创编了许多种版本的芭蕾。
  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戏剧描绘的是一对年轻男女为了恋情的理想而对阻挠他们结合的封建势力所进行的坚强抗争。在剧中,莎士比亚痛述了封建势力对恋爱自由的扼杀,痛斥了家族间世代所结下的无原则的仇恨,同时也赞颂了青年一代诚挚热烈、坚贞不屈的情感。该剧不管是音乐创作还是舞蹈编排都是一部经典的杰作,这里面无不透射出此剧难以抵挡的魅力,尽管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个悲剧,但它让人们体会到了艺术魅力。只要人们所需要的艺术继续发展,《罗密欧与朱丽叶》就将永存人们心中!
  
  参考文献:
  [1] 钱世锦.世界经典芭蕾舞剧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2] 许民,顺通,辛琪.音乐作品欣赏实用教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9.
  
  (姬英涛:河南科技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与舞蹈表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