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段 英

  摘要:作为以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为主体的广播电视大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坚持以育人为本、服务于人,是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向新目标的重要任务和根本出路。教育信息化建设应该体现在:要以为社会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要以师生满意度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标准;要以提高信息素养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信息化 方向 目标
  
  一、以人为本,就要以为社会服务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方向和目标。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促使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和蔓延。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就在于,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管理,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构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达到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效果。教育信息化建设大致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就电大而言,主要是指满足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所必需的卫星接收站、多媒体课室、网络教室、校园网、资源中心、会议视频系统等的硬件建设;二是教育信息化软件资源建设与使用。主要是各种教学、教学管理、行政办公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题库、电子文献和数字图书馆等的积累和建设。三是对教师和学生(可以面向社会公众)全面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观念、教学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技能等培训。在此基础上,教育信息化的实现至少是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基本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相对提升,并且教育信息化管理已经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或工作方式深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教育乃民生之首,从教育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来说,教育信息化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解决民生问题,满足人民对于享受教育利益诉求,体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手段。电大10年来所进行的开放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各级电大通过在这一领域的努力,不仅大大加快了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而且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实现教育公平做出了积极贡献,教育质量赢得社会好评,2007年,电大在校生已达到222.5万人的规模,占成人高校在校生总规模的30.48%[2],这是教育信息化服务于社会公众的最好例证。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的大背景下,党和政府期望电大教育有更大的作为。最近教育部领导指出:电大应该以服务于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己任,以搭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大平台为目标,建立以卫星电视、互联网为载体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各种高质量的培训和学习服务。整合全社会的各种优质继续教育资源,建构开放的数字化继续教育学习资源中心,实现优质学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3]。这说明,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在更高的层次上服务于社会及公众,是电大今后的神圣使命和艰巨任务。这就意味着,以教育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智力支撑,是电大必须长期坚持的办学方针。
  二、以人为本,就要以师生满意度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标准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应当处处体现服务的理念,把出发点、着眼点、落脚点放在充分调动教师、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并把推进信息化与提高他们的素质、改善他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教育信息化的特征是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这些都是建立在方便、实用的基础之上。无论是建设的指导原则与规划,网络环境的构建,教学平台的利用,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OA系统的运行等等,都要着眼于学员、教师、管理人员的需求,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准则。电大系统应该加强系统内部的合作以及与系统外部的协作,形成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系统内部的硬件、系统软件应有统一的标准,从而使硬件、系统软件的投资能够共享,克服“孤岛”现象,减少重复投资和技术的维护难度,以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服务效率。在追求服务的有效性方面,应该特别强调个性化服务,只有从学习者的个体出发, 分析个体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习惯, 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实践中,要大力提倡面对师生的“一站式”服务,通过建立移动教学平台和远程接待中心,采用面对面、电话、邮件、短信平台、QQ群、语音系统等多种信息手段,实现与师生的多渠道联系。同时,还应对现有的网上各种平台进行整合,加强教学平台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得师生使用更加简单, 实用。高质量的服务,应该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良好支撑。
  三、以人为本,就要以提高信息素养作为信息化建设重点
  强调以人为本,而人的信息素质能力又是本中之元。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环境下,可获取的信息资源丰富,数量巨大,获取方式方便快捷,这对学习者提出了如何增强信息素养,善于整合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问题。信息素养是贯穿于从信息获取到使用全过程的一系列思想、意识、技能和知识。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材培养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人们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4]。培养良好的信息素质, 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只有具备了相应的信息素养,具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信息分辨与协调能力, 具有接受相关学科的信息启发能力, 才能为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打下基础。现代远程教育是基于网络为任何社会背景和不同经济环境的学习者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的教育,学习者在与教师时空分离的状态下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进行学习并接受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行为的最终完成依赖的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信息素质,这就要求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比传统高校的学习者需要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说到底,信息素养问题实际上是关系到创新型人才能否得到全面发展的问题。多年来,尽管电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但是与网络环境等硬件建设相比,信息素养教育还显得相对滞后。相当一部分学习者学习理念落后,缺乏信息意识和基本的信息能力,网络知识水平较低,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弱,许多人不具备应有的信息检索和获取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判断、评价和加工组织能力,因而直接影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所以,教育信息化在搞好外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内涵建设,把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作为重要任务之一。
  参考文献:
  [1] 陈至立.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8(2),7
  [2] 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教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68
  [3] 王佑镁.教育信息化开放生态系统模型建设策略.现代远程教育研究[J] .2009(1),6-7.
  [4] 陈更海.论远程开放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 .中国远程教育,2002(10),9-10.
  [5] 陈阳.高校信息化网络的建设与应用[J] .航海教育研究, 2009年 (1)
  作者:
  段英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3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