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理论的分歧与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冷 英 莫 雷

  摘 要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理论与模式,它们试图对读者阅读过程的信息加工过程做出解释。文章从发展的角度介绍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的历程、基本假设和实证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各种理论派别的分歧与整合的趋势。
  关键词 语篇阅读,建构主义,最低限度假设,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
  分类号 B842
  
  书面语言的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书面语言承载的信息的理解,自上个世纪初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等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语言学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认知科学研究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日益深入,对人类语言的获得、理解和应用的机制的探索越来越显示出研究的优势地位。字词解码、句子理解和段落、篇章理解构成了书面语言阅读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篇章阅读理解受到研究者的重视,读者阅读过程中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构成了这一领域研究的主旋律。
  
  1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概要
  
  西方阅读研究可以追溯到Huey1908年的《The Psychology and Pedagogy of Reading》一书,书中对阅读理论进行了阐述,而现在人们公认Bartlett1932年的研究是实验心理学上第一个严格的文本阅读和记忆的实验研究[1]。他用图式(schema)概念对因时间间隔引起的阅读材料内容回忆的变化进行了解释,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人们会用头脑中的图式去同化阅读的信息,在回忆的时候,是对储存的结构化图式的回忆。Bartlett的研究在文本信息阅读研究领域起了先导作用,继他之后近30年的研究中,图式理论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中、后期语篇加工的研究集中在确定课文的记忆方面,如故事语法(story grammar)、脚本理论(script theory)、指代结构(referential structure)、因果结构(causal structure)和确定课文理解的即时加工方面,如推理和工作记忆[2]。其中Kintsch提出的文本阅读表征层次理论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阅读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Kintsch认为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会产生三个层次的表征:第一是字词水平的表层编码(surface code),表征文章句子的准确字词与句法。第二是语义水平的课文基础表征(textbase),表征句子和文章意义的一系列命题,而非准确字词和句法。第三是语篇水平的情境模型(situational model),表征关于文章的内容或由课文的明确陈述与背景知识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微观世界[3,4]。
  Kintsch提出的文本表征的三个层次的区分为大多数语篇研究心理学家所采用,达成了对文本表征的共识。然而,随着80年代对文本阅读研究的深入,也产生了重要分歧。
  
  2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的理论分歧
  
  2.1 分歧之一:字词水平、语义水平与语篇水平表征之间的分离与相互作用
  语篇阅读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是围绕这个争论而展开的。除了kintsch提出的表征的三个水平外,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另外两个水平的表征和加工[3]:交流水平和课文类型水平。交流水平指实际的交流语境,课文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被描述的,作者准备与读者交流文本信息,故事叙述者准备与听者交流故事情节。课文类型水平指不同的课文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论说文、笑话等等。交流水平和课文水平加上Kintsch提出的三个水平共同对读者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建构语篇的意义表征起作用。
  许多研究者都承认表征存在五个水平,然而这五个水平的关系如何一直在争论。例如是否存在独立的课文基础表征,字词和句法是否可以直接作为情境模型建构的线索而不需要任何课文基础表征作为中介。又如,读者是否建构作者的形象,如果在课文的交流水平上明确提到作者的某些特征时情况如何。再如,能否设计实验来分离表征的不同水平。研究者用句子再认判断来分离表面编码、课文基础表征和情境模型[5,6]。
  2.2 分歧之二:语篇水平表征建立的时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篇阅读研究主要是围绕这个争论展开的,根据对语篇水平建立过程的不同看法,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
  2.2.1 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onist Theory)
  建构主义理论经历了早期建构主义理论向新建构主义理论发展的历程。以Bransford和Frank的研究开始,他们对文本加工采取强的建构主义方法[7]。新的建构主义理论包括意义后搜寻原则,该原则更确切的表述有三个关键的假设[8]。
  1、读者目标假设(reader goal assumption)。读者有目的地建构意义表征。
  2、连贯假设(coherence assumption)。读者试图建构在局部水平和整体水平上都连贯的意义表征。
  3、解释假设(explanation assumption)。读者试图解释课文中提到的行为、事件和状态的原因。
  早期的建构主义理论没有明确采用所有的这些假设,也没有确切预期哪些推理在阅读中即时发生,而Graesser提出的建构主义明确地采用了所有三个假设,并且直接关注推理产生的问题,为了区别早期建构主义理论,在本文中把Graesser提出的理论称为新建构主义理论。
  新的建构主义理论预期6种推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即时发生的:①指代(referential)推理;②格结构角色分配(case structure role assignment)推理;③因果先行词(causal antecedent)推理;④高级目标(superordinate goal)推理;⑤整体主题(thematic)推理;⑥主人公的情感反应(character emotional reaction)推理。
  如果读者能够把正在读的陈述和先前句子或工作记忆里的信息联系起来,那么读者的阅读达到了局部连贯;如果读者能够把正在读的信息与课文更宏观的结构里的信息或者课文先前的、已不再处于工作记忆里的信息联系起来,那么读者的阅读就达到了整体连贯[3]。第1、2、3种推理是建立课文局部连贯需要的,第4、5、6种是建立整体连贯需要的。
  Suh和Trabasso[9]、Lutz和Radvansky[10]、Richard和Singer[11]等的实验结果支持建构主义理论。
  2.2.2 最低限度假设理论(Minimalist Hypothesis)
  Mckoon和Ratcliff提出在阅读中只有最低限度的自动加工的推理。在缺乏专门的、目标-指向的策略加工条件下,只有两种推理在阅读中被建构[7]。
  第一,建立当前课文的局部连贯表征的推理。这些推理包括相同概念的例子之间的联系、代名词指代和因果关系推理。第二,依靠快速获得的和容易获得的信息的推理。所谓容易获得的信息指处于工作记忆里的信息和在长时记忆里高度活跃的信息。
  只有当明确的短时记忆信息和一般知识都不能建立课文的局部连贯表征时,读者才会用策略推理来建立局部连贯。
  Mckoon和Ratcliff让被试阅读三个不同版本的记叙文,控制版本、重试版本和替代版本,用整体目标推理不能在阅读中产生验证了最低限度假设理论。

  2.2.3 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Memory-based Text Processing)
  McKoon等在最低限度假设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记忆基础文本加工观。该理论认为无论对正在读的课文还是正在听的演说,每一个新的语言信息根据从记忆中唤起的信息而被理解。新信息唤起旧信息的过程被称为共振,它是背景信息从记忆中恢复的基础。信息的恢复是快速的、被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短时记忆里的线索平行地与长时记忆里的所有信息相互作用,这个快速的容易的过程通达记忆里所有的信息[12]。
  Myers和O′Brien对共振过程进一步探讨,提出共振过程有两个关键的特征,第一,它是连续的,一个信号被连续地发送到所有的记忆。在长时记忆中共振的内容随着活跃记忆内容的每一次改变而连续地改变。第二,这个共振过程是笨拙的。充分共振的信息回到工作记忆不依赖于这个信息最终对进一步的加工是有促进作用的还是阻碍的[13]。
  Greene和Gerrig、McKoon和Gerrig以记忆基础的加工观为指导进行实验设计,使用了局外人在场和局外人不在场两个版本的记叙文[12],测查非先行代词阅读理解的机制,同时验证了记忆基础加工观的有效性。
  
  3 当代西方语篇阅读研究分歧中的整合
  
  从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的发展历程看,三个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对语篇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的看法,然而,这三个理论又不是截然对立的,显现出整合的趋势。
  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到中期,以主动的意义搜寻原则作为其理论的核心,将早期建构主义的三个假设扩展到对阅读中进行的推理的即时性做明确的预期。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存在即时推理的情况,又存在不推理的情况,推理与否主要取决于读者的阅读目标,即建立有意义的课文表征,如果需要推理才能够建立意义表征,那么读者就倾向于推理;如果不需要推理也能够建立意义表征,读者就不去推理。而读者所建立的意义表征不仅是局部连贯的而且是整体连贯的,所以局部连贯和整体连贯所必需的推理就会即时发生,推理的线索是指代词、格角色、因果先行词、主人公的高级目标等,推理的原动力是主动的意义搜寻。
  最低限度假设理论的基本假设是读者不自动建构推理来完全表征课文描述的情境[7],它把理解过程看成是一个不受读者目标和动机或所读材料类型影响的非策略加工过程,它不否定在阅读中有许多策略加工,但它不关注这些加工,把它们作为专门的目标而忽略了[1]。例如,对句子“三只乌龟在一块漂浮的原木上,一条鱼在它们下面游”的表征,建构主义认为应该包括鱼在原木下游的推理,这个推理是自动进行的;而最低限度假设认为这个推理不会自动进行,因为它对获得局部连贯不是必需的,鱼在原木下游的信息也不是一般知识[7]。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区分了自动推理和策略推理:读者在阅读中建立的局部连贯的推理与依靠很快就能获得的信息和很容易就能获得的信息而进行的推理属于自动加工的推理,自动推理是在没有专门的目标或策略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推理,而且它们发生在加工的最初几百毫秒。只有当局部连贯被打破,读者要继续维持阅读,才会产生推理,这时产生的推理就是策略推理。建构主义理论讨论的是即时推理和非即时推理问题,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在讨论自动推理和策略推理问题时,也涉及到即时与否的问题,认为基于容易获得的信息的推理和需要局部连贯的推理是在阅读中被编码的。
  记忆基础的文本加工观其中心原则是记忆中的信息使理解成为可能[12],可以说它整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和最低限度假设理论的一些观点,讨论的问题范围大于建构主义理论和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它不仅探讨阅读中推理的产生,而且探讨信息的激活及其机制。它既认可最低限度假设理论的自动推理维持局部连贯的观点,又赞同建构主义在整体水平上建构情境模型的假设,认为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新信息不断激活旧信息,旧信息作为进一步理解的基础,新信息对旧信息的激活是自动的、非策略的,只要与当前新信息有关的旧信息都会被激活。
  
  4 语篇阅读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综合考察了语篇阅读研究领域中三种主要的理论之后,我们发现阅读过程中的信息加工活动是如此复杂,以致于每一种理论都不能覆盖信息加工的所有过程,留下了一些尚未探明的关键性问题,如在局部连贯的情况下,推理自动、即时发生,那么推理之后是否一定建立情境模型,推理在情境模型的建构中是否是必须的;读者头脑中保留的是一个个有意义的命题还是一个个的情境模型;信息什么时候整合,整合后的信息是否就构成了情境模型等等。
  语篇阅读研究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对阅读过程中信息加工的看法,有分歧也有整合,我们相信正如许多其他的科学理论发展的轨迹,在经历了分歧―整合―再分歧―重整合―……之后,人们对阅读研究这个旧话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会产生新的认识,使整合后的理论不仅具有解释力,而且具有预测力。语篇阅读研究的过去清楚地表明每一种理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适用的条件,每一种理论都获得了大量的实证支持,在发展过程中不是一种理论推翻另一种理论而取而代之,而是不断吸取原有理论的精华阐发新理论。语篇阅读研究理论未来可能发展出一种大整合理论,它不再是一个理论,而可能是一系列理论组成的理论体系,它可以涵盖单个理论不能解释的现象,而且可以预测尚未出现的经验事实。具体言之就是有一个纲领性的假设,即阅读理解过程的信息加工究竟进行的是何种加工,每一种材料模式具体的加工形式又如何。在未来的研究发展中很可能探索出在一种材料模式下是这种加工,在另一种材料模式下是另一种加工,但其最本质的加工内涵是一样的理论。
  
  参 考 文 献
   1 Lorch R F. Research for the future: Understand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Current and future contributions of cognitive science.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7, 22: 213~246
   2 Frank R V. Contemporary theory and research in the study of discourse process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0, 113(2): 306~318
   3 Graesser A C.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Annual Review Psychology, 1997, 48: 163~189
   4 Kintsch W. A comprehension-based approach to language and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993, 30: 165~213
   5 Schmalhofer F, Glavaniv D. Three components of understanding a programmer′s manual: verbatim, prepositional, and situational representation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86, 25: 279~294

   6 Zwaan R A. Effect of genre expectations on text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ngnition, 1994, 20: 920~933
   7 McKoon G, Ratcliff R. Inference during reading. Psychological Review, 1992, 99: 440~466
   8 Graesser A C,Singer M, Trabasso. Constructing inference during narrative text comprehension. Psychologycal Review, 1994, 101: 371~395
   9 Suh S, Trabasso T. Inference during reading: Converging evidence from discourse analysis, talk-aloud protocols and recognition priming.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3, 32: 279~300
  10 Lutz M F, Radvansky G A. The fate of completed goal information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1997, 36: 293~310
  11 Richards E, Singer M. Representation of Complex Goal structures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Discourse Processes, 2001, 31(2): 111~135
  12 McKoon G, Gerrig R J, Greene S B. Pronoun resolution without pronouns: Some consequences of memory-based text process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and Cognition, 1996, 22: 919~932
  13 Myers J L, O′Brien E J. Accessing the 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during reading. Discourse Processes, 1998, 26(2,3): 131~157
  
  DI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ON DISCOURSE PROCESSING
  THEORIES IN THE WEST
  Leng Ying, Mo Le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i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Abstract
  Contemporary researches on discourse comprehension have developed many theories by which the researchers attempted to make clear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uring reading. After sta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points of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onist, minimalist hypothesis, and memory-based text processing, typical experiments supporting those theories are introduced. The di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on those theories can be seen.
  Key words Discourse reading, constructionist theory, minimalist hypothesis, memory-based text processing.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4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