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胃炎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观察胃炎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p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癌变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西药结合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用中药胃炎汤口服,每日2次,疗程20天。西药组用西药标准三联,疗程7天,中西药结合组用中药胃炎汤加西药标准三联疗法。结果:中药治疗组根除率为70%,西药组根除率为73%,中西药结合组根除率为85%,中药治疗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治疗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胃炎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临床疗效肯定;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更佳。
  关键词:胃炎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根除治疗;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59.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4-0804-02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Hp感染是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原,是胃癌第一致癌原[1]。及时根除Hp成为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预防癌变的必要疗法[2]。近年来笔者采用宏观辨证与微观病理相结合,依照根除Hp原理:制酸、杀菌、保护胃黏膜屏障,拟成固定专方胃炎汤,对120例Hp阳性相关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癌变前期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120例,均来自2006年4月-2007月10月本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3组。中药治疗组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6岁,平均(46.3±7.5)岁。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0例,消化性溃疡7例,萎缩性胃炎13例;西药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1~77岁,平均(45.6±6.2)岁。浅表性胃炎伴糜烂18例,消化性溃疡8例,萎缩性胃炎14例;中西药结合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6岁,平均(43.8±7.0)岁。浅表性胃炎伴糜烂19例,消化性溃疡9例,萎缩性胃炎12例。3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构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均符合桐城幽门螺旋杆菌专题研讨会[3]制定的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有关慢性胃炎、痞满证、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治疗方药
  治疗组用胃炎汤(组成: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黄连6g,黄芩10g,丹参20g,黄芪15g,白术15g,茯苓15g,半夏10g,陈皮10g,煅瓦楞子30g,海螵蛸30g,莪术15g,地鳖虫12g,干姜8g)。中药(由本院中药房提供),每天1帖,每天早、晚2次,煎服。疗程:20天。西药对照组用标准剂量质子泵抑制剂三联疗法[3],组成:奥美拉唑胶囊20rag(AstraZenca国药准字H20030412),克拉霉素500mg(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216),阿莫西林1000mg(香港澳美制药厂生产,国药产品注册证号CH20030010),1日2次,口服,共7天。中西药结合对照组引用上述标准剂量质子泵三联疗法加中药胃炎汤治疗。
  
  2.2观察项目及检测方法
  2.2.1Hp感染检测分别于治疗前1天、停药后1个月、6个月、1年后各做1次14C-UBT呼气试验,检查前4周内停服抗Hp药物[3]。
  2.2.2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治疗前1天、停药后6个月各做胃镜、病理检查1次。
  
  2.3安全性检查
  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各查1次,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
  
  2.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3结果
  
  3.1根除Hp疗效判断
  参照桐城幽门螺旋杆菌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3],14C―UBT呼气试验检测“阴性”,定为根除。
  
  3.2胃镜和病理组织学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拟定。临床治愈: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溃疡及周围炎症全部消失,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溃疡消失,仍有炎症,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溃疡面缩小50%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胃镜复查溃疡面缩小不及50%,病理检查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3.33组治疗前 治疗后1个月及半年后 1年后HP感染情况的比较
  见表1示。3组治疗后HP感染率均明显降低,中药治疗组根除率为70%,西药组根除率为73%,中西药结合组根除率为85%,3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组间比较:中药治疗组和西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药组和治疗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半年后、1年后3组卡方值与治疗后1个月卡方值接近,无统计学意义。
  
  
  3.4 3组治疗后胃镜 病理变化的比较
  见表2示。治疗组总有效率65%,与西药对照组相近67%,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2组总有效率均低于中西药对照组(85%),差异有显著性(P<0.05)。
  
  
  3.5 不良反应
  3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情况。
  
  4讨论
  
  近年来,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根除治疗越来越重视,传统的西药三联或四联疗法,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其依从性差,耐药性高,副作用大,易复发[5-6]等特点日见明显,并且耐药性呈逐年升高趋势[7],严重影响了Hp的根治治疗。笔者在2006年4月-2007月10月间,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拟成固定专方胃炎汤,治疗以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为主的相关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前变的病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与(Hp)感染相关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前变,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病证范畴。临床研究表明:91.6%属于湿热型[8]。其主要病机为外邪入侵,脾胃气虚,湿热交结,郁而生痰化瘀。本项目设计的胃炎汤,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利湿、制酸和胃、活血祛瘀功能,方中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连、黄芩清热解毒除邪;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健脾和胃化湿,鼓舞胃气,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保护胃黏膜,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丹参、莪术、地鳖虫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炎症消退;煅瓦楞子、海螵蛸强烈抑制胃酸,改变胃内环境的酸碱度,破坏Hp生存环境,加速Hp死亡;干姜温胃祛寒,使寒凉之剂不伤胃。寒温并用,清补同施,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又据药理研究证实[6,9]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黄连、黄芩具有良好的抑制Hp作用,白花蛇舌草又能抑制胃黏膜的过度增生。诸药合用,能达到更好的灭菌疗效。
  本研究在3组不同疗法的比较中,中药组能消除(Hp)感染,保护胃黏膜,改变炎症反应,逆转部分萎缩性胃炎和轻、中度癌前病变疗效确定,且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价格便宜,其根除(Hp))率,相近于西药组;西药组由于耐药性的逐年增加,根治(Hp)疗效呈明显下降趋势,值得引起重视;中西药结合组,(Hp)的根除率明显提高,可能与中西药的联合使用,对机体内环境的改善,降低药物的耐药性及毒副作用密切相关,所以治疗效果为3组中最佳;同时我们也看到,中药组根除(Hp)率,远不及中西药组,可能与疗程短有关(只有20天),适当延长疗程至1~1.5个月,有望能提高根除率,完全取代西药对Hp杀菌。
  从文献报道来看,临床上中药针对Hp治疗,以辨证论治处方较多,中成药较少。多数以湿热型论治,或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或以健脾利湿、行气活血[10],很少提到制酸药物的使用。方法比较单一,疗效欠满意,且没有理想的中成药对Hp杀菌。所以此研究也为今后的中成药开发,中西药的结合使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戴高中,沙玲.幽门螺旋杆菌的球形变异及其中医药治疗对策的思考[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6):567-568.
  [2]李岩,林三仁.2005年全国消化道肿瘤诊治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0):631-633.
  [3]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旋杆菌若干临床方面的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316-3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2002:124-129,134-139,151-155.
  [5]邱世犹,陈文力.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方案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2,2(1):50-51.
  [6]杨丽华,李惠义.HP感染性胃炎的中药治疗及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药研究,2000,16(4):54-55.
  [7]胡品津,胡伏莲.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幽门螺旋杆菌学术会议纪要[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11):698-699.
  [8]张琳,杨连生,杨李君,等.HP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关系及预治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9):521-522.
  [9]陈磐华.中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1,3(4):205-207.
  [10]危北海,刘晋生,罗小石,等.宏观辨证和微观辨证结合的研究[J].中医杂志,1990,31(5):3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5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