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温针灸治疗遗尿症30例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颖新 姬冬梅

  关键词 遗尿 针灸治疗
  
  遗尿症是指年满5周岁以上,具有正常排尿功能,但在睡眠时不能自行控制而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近年来我们采用温针灸治疗遗尿症3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均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遗尿症的诊断标准,并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7~18岁;病程2~13年。
  治疗方法取穴:关元、中极、百会、三阴交。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将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1~1.5寸毫针,直刺关元、中极0.8~1寸,使针感放射到前阴部;百会平刺0.8~1寸,三阴交直刺0.8~1寸。施行补法,然后将2cm大小的艾柱置于针刺关元、中极、三阴交穴的针尾上点燃,灸2壮。每日1次,每10次为1个疗程。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儿科学》。①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睡中小便自出,醒后方觉。②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日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至每夜遗尿1~2次以上者。③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发现。④部分病人腰骶部x线摄片显示隐性骶椎裂。
  疗效标准①痊愈:遗尿症状消失,清醒后能够自主排尿。②显效:遗尿次数明显减少。③有效:遗尿次数有所减少。④无效:遗尿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治疗结果痊愈16例,占54%;显效1l例(36%);好转2例(7%);无效1例(3%),总有效率为96%。
  典型案例 患者,男,9岁,学生,初诊日期为2005年8月9日。主诉:自幼遗尿,每夜必尿,平均每夜2次,睡前饮水或劳累之后尤甚,伴有肢冷畏寒,曾服中药及偏方效果不显,而来针灸治疗。查:面白神疲,形体瘦弱,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诊断为遗尿症,证属肾气虚弱,下元不固,治以温补肾阳,按上法进行针上加灸治疗,针刺3次后,患者症状明显减弱,夜尿次数减少,针6次后,夜里能自行起床小便,针1个疗程而获痊愈,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随意排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大脑皮层的控制,随年龄增长其反射中枢逐渐发育完善,膀胱排尿由大脑皮层控制,成为随意动作。因此,满5岁的儿童大多可以控制排尿,偶因疲劳或饮水过多而遗尿,不属病态。小儿遗尿多属功能性,其原因一部分是因尚未建立起排尿反射,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如膀胱肌肉控制排尿机能差,膀胱容量较小;另一部分由于情绪或体质上的影响如紧张受惊,病后体虚,白天疲劳过度,睡眠过深等。
  中医学亦称本病为遗尿,认为尿液的正常排泄,主要有赖于肾的气化和膀胱的制约功能。肾的气化功能正常,可以使水液的潴留、分布、排泄正常。膀胱是贮藏津液、排泄尿液的重要器官,其贮藏与排泄功能失常,则发生遗尿。遗尿的原因主要有不良习惯、禀赋不足、病后体弱,导致肾气不足,下元虚冷,膀胱约束无力,或病后脾肺气虚,水道制约无权,因而发生遗尿。病变部位主要在肾,病变性质以虚证为主。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的交会穴,能补肾固脬:中极为膀胱的募穴,亦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取之以加强膀胱的约束之力;百会属督脉,督脉通于脑,下病取上,意在调节膀胱约束功能;三阴交用以调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目的是以后天之气补养先天肾气。施以温针灸,可以温补元气,以固肾气。同时有热效应的产生,这对生物是一种有益信息和能量,可从多方面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针灸治疗遗尿疗效较好,特别是大脑皮层失调、营养不良、感受风寒等引起者,针灸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遗尿的疗效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机体功能状态好、头脑反应灵敏者疗效好,下午治疗,特别睡前用灸法效果好。本病有一定的复发率,特别当阴冷天,或患儿过于疲劳,白天过于兴奋,或感受风寒后。一般复发后再针灸仍然能够获效。
  对本病患儿应解除心理负担和紧张情绪,树立信心,消除自卑、怕羞心理。避免精神刺激,严禁斥责体罚。其次应培养良好习惯,在其经常尿床的钟点前唤醒之以让其起床小便;纠正贪玩,避免过度疲劳;晚间限制进水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7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