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患者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术中压疮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215-02
手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天内发生的压疮,其中以术后1-3天最多见。因为手术过程中无法改变手术体位而缓解局部组织压力,所以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的高危人群。现对手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及防护综述如下;
1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
1.1患者的内源性因素
1.1.1年龄因素据统计大于70岁的老人术后发生压疮的危险比一般人增加2倍。老年人运动感觉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皮肤干燥松弛,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较薄,极易发生压疮。
1.1.2疾病因素严重营养不良,瘫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恶性肿瘤,镇静,发热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位人群。其中糖尿病发生压疮率最多。
1.1.3体形因素肥胖体形因体重增加致压力增加,患压疮的危险也增加,而极度消瘦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也易发生压疮。
1.2患者的外源性因素
1.2.1压力是造成压疮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疮最主要的因素。手术床过硬,体位摆放不当,使用约束带过紧等。都会使病人承受压力过大。长时间保持固定姿势,身体某一部位持续承受身体的压力也可引起压疮。
1.2.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上皮组织,床单,约束带,体位垫等表面粗糙、潮湿、操作时振动过大,对受压部位有明显摩擦力,移动患者也可产生摩擦力。
1.2.3剪切力 剪切力是两层相邻组织表面间骨行而产生进行性的相对移动力。皮肤固定而基底组织移动产生剪切力。常见于特殊体位患者和强行移动麻醉者。
1.3手术室的特异性危险因素。
1.3.1手术时间:手术时间越长,患者压疮发生的几率越高。
1.3.2手术体位:手术体位决定患者的受压部位。极易发生术中压疮的部位是骶尾部。
1.3.3手术类型:心脏,血管,肝脏,脊柱及神经等手术,由于部位及手术时间原因,是手中压疮高危因素。
1.3.4温度,湿度:体温过高或过低,皮肤潮湿均可使患者形成压疮的机会增加。
2术中的防护措施
2.1实施预见性护理,术前认真做好访视,给患者安慰鼓励,加强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以稳定其情绪,并对身体做好综合评估,找出术中极易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并加强手术室专科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风险预测能力。
2.2正确摆放手术体位:摆手术体位时既要符合手术要求,又要考虑患者的解剖生理的耐受性。重点保护骶尾部的骨突处,合理使用体位垫,分散身体各部位的压力,减少压疮的发生 。
2.3避免摩擦力及剪力的产生:保持床单平整,干燥,约束带,体位垫柔软,术中移动时避免拖,拉,推,用力协调一致。
2.4术中保暖,防潮。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4度。用棉被为患者保暖,冲洗腹腔用温水冲洗,冲洗时注意保护术区的身体部位干燥。
2.5加强责任心
术中巡视,动态管理,对患者皮肤建立交接单,与病房护士交接并签名。
2.6医护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室护士加强专科培训,提高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3小结
手术室护士术前至术后对压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仔细巡视,观察,保护手术患者免受压疮的痛苦。加强专科知识的培训学习,使术中压疮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陈云超,唐晓娟.手术中压疮高危因素的分析及防护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15期25刊1358-135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8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