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中医药频频遭“拒绝”传承发展中医药任重道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医药的起源可以说能一直追溯到数千年之前,中医药文化几千年来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流传至今。从古至今,中医药文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可泯灭的。然而,到了近代以来,传承传统中医药频频遭“拒绝”。
  从去年沸沸扬扬的“水煮驴皮”到“鸿茅药酒”事件,无不体现出传统的中医药文化正在被各种各样的思维和潮流所质疑,甚至批判。要知道,阿胶的应用迄今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药酒更是有据可查的中医药八大剂型中“酒剂”的代表。早在殷商时期,我国就有关于药酒的文字记载,这是我国传统医学养生健体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医疗方法。但从古至今能完整保存下来的药酒酿制秘方可谓屈指可数。
  针对近年来中医药遭遇的种种非议与质疑,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认为,对中医中药的某些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丧失对自身文化的自信,更不能抹杀中医药这个民族瑰宝。养生外衣的保健品中医药“背黑锅”
  养生保健是现在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事情,实际呢,这些所谓的中医养生的门店只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虽然口口声声的说着自己是中医专家,实际自己对中医一无所知,只不过是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就能上岗。像近段时间爆出的“权健”事件,更是让人们惊呼,看似一个个有模有样的中医养生,实际和中医毫无关联,只不过是打着中医的旗号而方便他们谋取私利。
  正是这些越来越多的虚假中医养生保健的出现,造成了更多人们对中医的质疑。这些事件的发生也让一些“黑中医”的人有机可趁,趁势加大对中医的抨击力度,造成人们对中医的信任危机。
  实际上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的养生保健功能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发现,例如现在的口服液、食品形态的糖、酒、茶等。中医有这样一句话:“损有余而补不足。”治病调理,都是在“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原则下进行。“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这是要义。关于酒能治病,古人早有论述,如《素问》中有“上古圣人作汤液醒”,“邪气时至、服之万全”的论述,这是关于中药入酒治病的较早记载。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收载的红蓝花酒、麻黄醇酒汤所采取的煮服方法,则类似于现代的热浸法。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则较全面地论述了药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药,以绢袋盛药内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大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停。
  如何解决中医药传承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国医大师李士懋曾说:“身为教师,当授人以渔。中医之渔何在?关键是临床思辨方法,亦即辨证论治体系。”笔者认为这是最高境界的传承。笔者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老师经常告诫,学习中医不是学习几个经验方,也不是学习几个学术思想,要学习中医平脉辨证的思辨方法。学生首先继承的是老师的思辨方法,方法正确了,就步入了中医的正门,而学术思想、经验方均是浅层次的技能。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和更多的學科专业共同参与和努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政策法规,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氛围;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医药原创性成果;逐步建立中医药自己的标准体系,合理搭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平台。我们相信,只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有前途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121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