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医学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吻合国家创新型驱动发展战略的目标,各医学类高校逐年加大对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的整改力度。本文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例,对医学类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类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R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许多学者已开始重视高校实验教学,指出“要在实验中认识世界,在实验中改造世界;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便是实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模式是高校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的最有效途径便是实验教学的改革”[1]。但目前医学类高校中本科各专业学科课程设置依旧普遍采用实验教学配合理论授课的办法,仅仅旨在通过实验深化学生对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2]。
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进入高校前,学生们在中小学学习阶段就已经接受过实验课教育。中小学阶段开设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强调实践联系理论,使其获得理性思维能力,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创新与应变能力[3],正如齐永钦老师深刻指出“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或者终极目标是创新能力的培养”[1],以此适应相关行业科技快速发展的现状。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基础至高等教育始终,对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具备科学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二、医学类高校本科实验教学现状
医学类高校本科专业课程门类多,而且这些理论知识几乎全部来源于前人实验研究的成果积累。因此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都开设了相关的实验教学,以满足整体教学效果的要求。但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医学类高校本科实验教学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重理论而轻实验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这是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根本问题。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中小学教育者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以期学生在升学考试,特别是中考、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重视不足[4],造成大部分学生由中学升入高校后,实验技能“从头来”的尴尬局面。医学类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性更强,知识体系更高深而系统,考核方式依旧主要以试卷为主。受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医学类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被“理论”化,造成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兴趣不高,惰于思考,主动学习能动性缺乏,实验教学效果较差[5]。
3.考核机制不科学
医学类学科当前普遍采用理论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占总成绩的80%;而实验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以教师批阅实验报告为主,其成绩仅占20%[6]。造成许多学生对实验课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课中“逢场作戏”,为取得本部分学分只关注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甚至互相抄袭。这种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还存在着“无奖无惩”的问题,例如一些通过认真完成实验的学生会提出很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或建设性意见,可是没有一项考核制度奖励这样的同学,他们只能将想法写进实验报告获得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学分,久而久之失去思考积极性,不可以不说这是一种重大损失!再如一些学生不按规定操作造成实验器材损坏或者不按要求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的,同样没有考核制度对其进行责罚,使其觉得“无所謂”,很难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改革措施探讨
作为重要医学专业基础课之一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抽象深奥,实验教学成为其关键部分。上述问题在其中表现尤为明显。现以该学科为例探讨改革措施,为其他医学类专业课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1.设置基本操作实验
学期初,设置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操作实验[5],以使学生强化基本实验技能为目标。如设置缓冲盐溶液配制实验,其中会涉及常见玻璃器材、微量取液器、天平等的使用、清洁和维护,实验后物品归置等,让学生注重操作细节,养成良好实验习惯。为开设更高层次实验教学奠定基础。
2.改变依赖实验讲义的教学模式
实验讲义应当作为实验教学的参考,而不能成为实验教学的“权威”。 教师及学生摆脱对实验讲义的依赖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可从以下两个主要方面入手:
(1)开展“阶梯式”实验课程安排。所谓“阶梯式”实验课程安排是指实验内容从易到难,如设置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试验及综合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可注重学生对实验的背景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培养其基本的科学思维;设计性实验可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要求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利用已学知识自行设计实验,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创新性实验可引导学生针对某一实验提出新的实验方案,改进方法,并与之前的作比较,分析创新点的优势并形成报告,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综合性实验中,教师可设置研究项目供学生选择,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实验准备、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及形成论文,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3.完善考核制度
合理的考核制度是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激励学生创新可从以下方面改革考核制度:
(1)加大实验考核成绩比重。可将实验考核分值从原来的20%增加至30%-40%,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注意力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学习。
(2)多方面考核。 实验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不能只将实验报告作为考核的最终依据。可将是否着白大衣进入实验室、操作是否规范、实验后是否保持实验区整洁干净等纳入考核范围,作为实验基础成绩,对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酌情扣分。另外,对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应给予加分奖励,激励其创新积极性。
四、结语
实验教学在医学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培养出科学素养高、创新能力强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当今的教学体系已不能接受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
本文以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例,针对现存问题探讨了若干实验教学改革措施,希望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实验教学模式越来越完善和科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陈烨,袁小平.重视科学精神在高校实验改革中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11(37):269-273.
张茜,谢书阳,李有杰,岳真.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带教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8,14(36):102-103.
符星伟.中小学实验教学常规化研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3:76-77.
彭干瑜,欧阳泽英.有效促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开展的策略-以湖南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为例[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7,9:77-79.
颜亮,马金珠,凌烈锋.医学院校临床类专业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3:138-180.
陈群力,王梅林,万学东.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基础医学教育,2017,6(19):440-4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3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