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1 0 9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疏血通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次/d,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睡前口服普伐他汀1O mg,1次/d,连续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治疗24 h平均收缩压(205.6±4.3)mmHg,24 h平均舒张压(102.9±4.5)mmHg;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121.3±9.5)mmHg,24 h平均舒张压(83.6±6.6)mmHg。对照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205.4±4.2)mmHg,24 h平均舒张压(102.4±4.2)mmHg;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144.9±11.1)mmHg,24 h平均舒张(96.9±4.8)mmHg。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相比较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5.5±6.9)分,治疗后(17.9±6.1)分;观察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5.7±7.2)分,治疗后(14.4±3.1)分。比较接受治疗前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后评分明显降低,与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观察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是治疗高血压伴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高血压伴脑梗死
高血压伴脑梗死是常见的并发症,危险性极高[1],近年来,我们治疗高血压伴脑梗死多采用阿托伐他汀,临床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3月-2018年3月收治高血压伴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男29例(58.0%),女21例(42.O%),男女之比1.38:1,年龄57-79岁,平均(69.9±3.3)岁;24 h平均收缩压(205.6±4.3)mmHg,24 h平均舒张压(102.9±4.5)mmHg;病程0.5 -1年,平均(4.1±0.6)个月。对照组男30例(60.0%),女20例(40.O%),男女之比1.5:1,年龄58- 81岁,平均(69.5±3.6)岁;24 h平均收缩压(205.4±4.2)mmHg,24 h平均舒张压(102.4±4.2)mmHg;病程0.5 -1年,平均(4.0±0.5)个月。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胞二磷胆碱1.0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d;疏血通6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次ld。觀察组在此基础上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睡前口服普伐他汀10 mg,1次/d,连续治疗2周。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血压比较:观察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205.6±4.3)mmHg,24 h平均舒张压(102.9±4.5)mmHg;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121.3±9.5)mmHg,24 h平均舒张(83.6±6.6)mmHg。对照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205.4±4.2)mmHg,24 h平均舒张压(102.4±4.2)mmHg;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144.9±11.1)mmHg,24 h平均舒张压(96.9±4.8)mmHg。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血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血压相比较明显降低,与接受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5.5±6.9)分,治疗后(17.9±6.1)分;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25.7±7.2)分,治疗后(14.4±3.1)分。接受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接受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下降速度明显低于观察组,接受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脑梗死是目前比较普遍的疾病类型,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如今严重的社会老龄化,导致现在高血压伴脑梗死发病概率也在逐年增长。大部分临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广泛使用的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缺血性卒中、冠心病的发病概率。所以在治疗高血脂、高血压患者时,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是他汀类药物[2]。
据相关文献报道,人体能迅速吸收阿托伐他汀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985,主要作用部位在肝脏,血药浓度在1-2h达峰值,原药在血浆中的半衰期t1/2约14 h,但其活性代谢产物对还原酶抑制作用t1/2 长达20 - 30 h[3],说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患者效果显著。并且阿托伐他汀对活性氧族的产生以及能调节炎症反应,对炎症反应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压明显得到改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也明显下降,由此可见,治疗高血压伴脑梗死的有效药物是阿托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丽霞.人性护理在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7):5584-5586.
[2]陈小龙.普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中外医疗,2014(23):132-133.
[3]金涛,谭建萍,畅龙,等.阿托伐他汀钙片与普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8):1209-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