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基础组(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和实验组(采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治疗), 各28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基础组, 血小板平均体积小于基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为(1.11±0.22)次/d, 明显少于基础组的(2.37±0.53)次/d, 持续时间为(10.11±2.19)min, 明显短于基础组的(15.07±3.43)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 减少疾病发作次数, 缩短发病持续时间, 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 替格瑞洛;阿司匹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应用价值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心肌梗死疾病, 该疾病临床特点以发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为主,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目前, 该疾病多采用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可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潜在风险因素较多, 部分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所以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对于这部分患者给予药物治疗[1]。随着临床研究进展, 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逐渐增多, 其中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作为常用治疗方案, 虽然临床疗效总体良好, 但是仍有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2月本院治疗的56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基础组和实验组, 各28例。基础组患者男8例, 女10例, 年龄56~83岁, 平均年龄(69.53±8.03)岁。实验组男17例, 女11例, 年龄57~83岁, 平均年龄(70.02±8.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心脏标志物检查:可见肌钙蛋白T明显升高;超声心动图检查:可见异常性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阶段性运动;②对本研究药物耐受性强患者;③研究知情, 同意签同意书患者;④凝血、肝肾等功能正常患者;⑤接受本研究治疗前, 未接受手术或者其他抗凝治疗患者。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失常史、血液传染疾病史、自身免疫疾病史患者;②肿瘤中晚期患者;③合并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④研究知情, 不愿签署同意书患者;⑤不愿配合治疗患者。
1. 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心肌缺血等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 基础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83, 规格:75 mg/片)+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40076, 规格:100 mg/片)治疗, 氯吡格雷首次服用剂量300 mg, 再次服用剂量75 mg, 1次/d;阿司匹林首次服用剂量300 mg, 再次服用剂量100 mg, 1次/d。持续治疗4个月[2]。实验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30020, 规格:90 mg/片)+阿司匹林治疗, 替格瑞洛首次服用剂量180 mg, 再次服用剂量90 mg, 2次/d, 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同基础组, 持续治疗4个月[3]。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疾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基础组, 血小板平均体积小于基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疾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療后, 实验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为(1.11±0.22)次/d, 明显少于基础组的(2.37±0.53)次/d, 持续时间为(10.11±2.19)min, 明显短于基础组的(15.07±3.43)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伴随着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病率增加, 同时该疾病与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故具有相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即斑块破裂。另外相关文献显示[4], 因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理基础为斑块破裂, 导致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学受到影响, 出现阻塞现象, 逐渐形成血栓症状。由此可见, 对该疾病患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至关重要。
阿司匹林作为临床中血小板抑制作用较强的一种药物, 常用于心肌梗死复发、心绞痛发作治疗, 而且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指标、白细胞指标无影响。相关研究证实, 在急性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阿司匹林, 可以抑制血小板内环氧合酶合成作用, 从而控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形成几率, 促使患者病情得到快速改善[5]。不过长时间使用阿司匹林会导致患者出现缺铁性贫血, 因此考虑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氯吡格雷作为一种二磷酸腺苷选择性抑制剂, 其对于血小板受体和二磷酸腺苷(ADP)作用具有抑制功效, 而且因其自身对血小板ADP受体作用为不可逆的, 所以经过口服, 可以提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但相关临床研究显示, 部分患者对氯吡格雷存在低反应症状, 而且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 可增加出血事件, 导致临床疗效不理想。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也是一种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 所以与氯吡格雷作用存在相似性, 由ADP受体对血小板活性、聚集作用进行抑制, 但是该药物无需肝肾代谢, 服用后立即发挥作用, 且相对比氯吡格雷对ADP受体不可逆性质, 替格瑞洛的作用可逆;此外, 该药物一经停药, 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可迅速恢复, 有效解决出血事件。孙辉[6]研究证明,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应用替格瑞洛, 患者血小板指标改善明显, 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 有效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于基础组, 血小板平均体积小于基础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相关研究存在类似性。治疗前, 两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疾病发作次数为(1.11±0.22)次/d, 明显少于基础组的(2.37±0.53)次/d, 持续时间为(10.11±2.19)min, 明显短于基础组的(15.07±3.43)min,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减少发病次数, 缩短发病持续时间。
綜上所述,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优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体积, 减少疾病发作次数, 缩短发病持续时间, 应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晓刚, 胡立群, 刘玉峰, 等. 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9):789-791.
[2] 叶明, 王喜福, 贾平, 等. 替格瑞洛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观察与安全性分析. 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43):356-358.
[3] 牛红霞, 褚晓雯, 康枫, 等.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疑难病杂志, 2016, 15(10):994-997.
[4] 王万虹, 张荣林, 丁浩, 等.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 21(1):22-26.
[5] 冯燕, 郝晓云, 赵朝. 替格瑞洛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10):1473-1474.
[6] 孙辉. 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河北医学, 2017, 23(1):135-138.
[收稿日期:2018-11-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