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患者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隨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G和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好应用效果,能起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循证护理;血糖;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2(b)-0130-02
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难度较大,病情复杂,糖尿病也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更是临床中的难点[1]。患者不能进行自我管理,依从性较差,血糖控制不佳,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方案给患者相应支持,该研究以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为目的设计对照实验,现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就诊于该院的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52.1±12.3)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6.6±2.3)年。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3.2±11.3)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7.1±2.5)年。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循证护理流程如下。
1.2.1 疾病常见问题分析 精神分裂症和糖尿病都具有病程长、难以治愈的特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消极治疗心理,针对这一患病特点,护理人员需着重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积极与患者沟通,根据患者个人特点确定护理关键点,帮助患者树立信心[2]。
1.2.2 个体护理支持 每例患者都有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通过搜集相关护理文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为病人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满足患者个人需要。
1.2.3 循证护理具体运用 ①心理照顾: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常有自卑、焦虑、厌世等心理,护理人员主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沟通,及时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对患者进行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消除患者疑惑,指导患者坚持良好心态,避免其他外界因素刺激加重病情;②饮食方案制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缺乏,常出现暴饮暴食或拒绝进食,因此需要由专门的护理人员管理患者饮食,合理控制每餐进食量,少食多餐,避免各种甜食和含糖量较多的食物[3];③适当运动:患者治疗环境封闭,活动有限,且应用药物治疗后,患者睡眠时间延长、精神倦怠,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定时组织病人在病区做体操、打球或散步等活动,既可以提高患者胰岛素用药的敏感性,还能有效改善患者悲观心理;④加强血糖监测:精神分裂症患者机体敏感度降低,自知力下降,需要护理人员关注患者的糖尿病相关症状,及时识别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关注患者是否存在多汗、无力、轻微口渴等症状,如有相关症状发生,及时测血糖,并进行相应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
1.4 统计方法
研究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应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PG和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病患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糖尿病发病率较普通人高,且一旦患病则血糖控制较差,这与精神分裂患者的自知力、配合力较低相关,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饮食、用药都无法控制,使糖尿病病情加重,进一步发展产生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且有些抗精神分裂药物长期应用可以并发代谢性疾病,患者肾功能减退,这些情况进一步增加了糖尿病的治疗难度[4-5]。由于这两种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6]。患者不配合医师治疗,拒绝服药,导致病情加重,预后不良。为解决这一问题,临床工作者应用循证方法设计护理方案,客观分析目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集中讨论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血糖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觀察组在治疗后FBG、2 hPG和HbA1c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循证护理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指标,且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活质量。循证护理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临床需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支持、健康宣教和饮食护理,与患者密切沟通,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同时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更高,也能更好配合医师治疗。江熏英[7]研究发现,接受心身各方面综合性护理方案的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更好的治疗依从性,进一步说明应用符合该疾病特点的全面护理治疗该疾病能获得更好地治疗效果,这一护理方案的宗旨与循证护理方案相同。循证护理有更强的客观性,从文献出发收集有关疾病的大量资料,通过合理分析得出该疾病的患病特点以及既往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该疾病的特别护理方案,具有针对性[8]。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有较好应用效果,能起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泽慧,李书琴.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2124-2126.
[2] 孟建凤,姜诚勇,凌迎春, 等.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医院感染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 28(9):1417-1419.
[3] 刘向群,朱明文,赵志君, 等.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膳食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山东医药,2019,59(8):69-72.
[4] 阮淑芳,布龙华.临床药师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8):1140-1142.
[5] 胡建军,孙喜蓉,孔燕.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脂肪酸与血糖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19,43(4):589-591.
[6] 葛聪聪,张伟波,杨莉, 等.上海市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9):2365-2369.
[7] 江熏英.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运用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8):2554-2555.
[8] 谢晓洁,张亚楠,张丹,等.循证护理教育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4):1937-1940.
(收稿日期:2019-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432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