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结果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
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抗骨髓过氧化酶(MPO)抗体进行检测,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患者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平滑肌抗体(SMA)等自身抗体;对比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
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AMA阳性率为28.8%(36/125)、ANA阳性率为11.2%(14/125)、ANCA阳性率为0.8%(1/125)、抗MPO抗体阳性率为0(0/125)、SMA阳性率为0(0/125)。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MA陽性率为42.7%(32/75)、ANA阳性率为44.0%(33/75)、ANCA阳性率为45.3%(34/75)、抗MPO抗体阳性率为41.3%(31/75)、SMA阳性率为29.3%(22/75)。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MA、ANA、ANCA、抗MPO抗体、SMA阳性率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联合检测, 能够有效地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诊断及临床分型, 可有效提升疾病诊断准确性, 在诊断、治疗及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区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检测;应用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1.024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 AILD)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肝病, 其主要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 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PSC)等[1-3]。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自身免疫性反应介导的慢性肝胆系统炎症性疾病[4, 5], 以肝脏损伤为主, 临床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尚无明确标准;随着近年来伴随着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发展, 发现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与肝脏相关的循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检测中随着越来越多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被发现, 诊断价值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依据, 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6-8], 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早期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 将患者误诊为较为常见的病毒性肝炎或者肝硬化等其他肝脏疾病, 甚至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病转化为终末期肝病, 延误病情, 就会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9, 10]。本次研究选择本院检验科2017 年10月~2019年6月接收的200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探讨患者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应用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检验科2017 年10月~2019年
6月接收的200例肝功能反复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 其中,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75例, 女45例, 男30例;年龄39~72岁, 平均年龄(41.5±10.6)岁;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36例,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24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1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25例, 女75例, 男50例;年龄37~71岁, 平均年龄(42.6±9.6)岁;
甲型肝炎患者14例、乙型肝炎患者65例、丙型肝炎患者22例、戊型肝炎患者24例。两种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研究对象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11] 临床表现为黄疸、皮疹、发热及关节炎等症状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有异常升高者;SMA、ANA、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等均为阳性者;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 无严重智力障碍和精神障碍, 伴有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痛等症状。
1. 2. 2 排除标准[12] 存在恶性肿瘤及精神病者;存在其他严重疾病者;无法顺利完成研究, 配合度较差者;伴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原发或继发性甲状腺疾病者。
1. 3 检测方法 严格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操作标准操作,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患者抗MPO 抗体进行检测;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AMA、ANA、ANCA、SMA等自身抗体进行检测, 对结果进行计算;结果判断严格遵循间接免疫荧光试剂的诊断标准;对比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检测结果。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MA、ANA、ANCA、抗MPO抗体、SMA阳性率均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主要是指人体机体对自身抗原引起免疫反应而导致的疾病, 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肝病之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 其发病率日益上升, 目前在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常出现与肝脏相关的循环自身抗体, 我国作为慢性肝病的高发区, 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 该病已受到临床学者的广泛关注, 但现在普遍认可的说法是自身免疫性肝病是因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失去平衡而使得肝细胞或肝内外胆管受到损伤, 自身抗体其可导致机体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13, 14], 是指机体B淋巴细胞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及细胞的抗体, 临床对于该病患者的自身抗体检测日益受到重视。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发病机制尚未明 确, 多数患者肝功能异常, 其无显著特异性表现, 常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15]。我国慢性肝炎的发病率较高, 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16], 有相当一部分的肝病患者其肝功能生化指标一直出现异常, 肝炎病毒指标却呈现阴性。
肝病进行早期的诊断与治疗在疾病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素是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治疗药物, 若诊断错误将严重影响疗效[17]。自身免疫性肝病通常使用激素类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 临床上很容易将自身免疫性肝病误诊为肝硬化或者普通肝炎疾病, 然后对患者实施抗病毒与增强免疫治疗, 导致患者久治不愈, 對患者的治疗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 明显违背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治疗原则[18]。
及时有效的鉴别这两种疾病对于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免疫印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对人体血清自身抗体、肝功能进行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迹法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分型中发挥着重要作
用[19, 20], 是检测自身抗体较理想的方法。
综上所述, 通过检测自身抗体阳性情况与肝功能指标能较好地鉴别自身免疫性肝病与病毒性肝炎, 能对两种疾病进行有效鉴别。
参考文献
[1] 谭立明, 张玉红, 陈冬莲, 等. 抗髓过氧化物酶及乳铁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检测的临床研究.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3, 29(8):839-843.
[2] 周厚清, 董敏. 自身抗体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中国热带医学, 2010, 10(2):159-161.
[3] 杜利国. 2011年1-10月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4):392-393.
[4] 于晓华, 刘国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3):27-28.
[5] 刘金涛. 自身抗体在临床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和诊断意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3, 29(6):669-672.
[6] 谭立明, 彭卫华, 董叶, 等. MPO、ANCA、ASMA 及A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意义. 山东医药, 2008, 48(27):114-115.
[7] 陈欣欣, 张海萍, 闫惠平. 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胃肠病学, 2018, 23(5):46-49.
[8]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1):9-22.
[9] 李慧. 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方面的应用价值研究. 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2):180-181.
[10]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自身抗体检测专业委员会. 抗核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8, 41(4):275-280.
[11] 周宏华, 向晓星. 自身抗体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14, 34(5):313-315.
[12] 翁厚光, 曹维克, 张迎梅, 等. 肝功能异常患者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意义.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6):
1885-1887.
[13] 赵艳, 闫惠平, 檀玉芬, 等. 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分型中的意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7, 15(4):283-286.
[14] 庞舒尹, 陈奕豪, 刘海英, 等. 胆道闭锁患儿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的筛查分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7, 38(4):278-282.
[15] 韩莹, 闫惠平, 廖慧钰, 等. 抗肝肾微粒体抗体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评价.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7, 25(11):852-857.
[16] 刘玲, 刘金花, 倪维, 等. 联合抗核抗体和抗纤维肌动蛋白抗体对自身免疫性肝炎Ⅰ型的诊断价值.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11):859-862.
[17] 高素纪, 徐芸, 保洁, 等. 加强对自身免疫性肝病三联重叠综合征的认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6, 24(2):293-299.
[18] 李元元, 王立峰, 耿华, 等.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频率变化及临床意义.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 30(5):
409-412.
[1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6, 24(1):23-35.
[20] 胡朝军, 李永哲. 重视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的规范检测与合理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7(2):81-83.
[收稿日期:2020-02-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86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