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区心理干预对慢性病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斌

  [摘 要] 目的:观察实施社区心理干预措施对慢性病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社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康复治疗信息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相比于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中对类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以、减少复发和促进预后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病;心理应激;社区心理干预
  伴随着当前医学模式的不断变化,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以及病前预防和预后康复方面的影响也随之不断增大,亦为人们所更加重视。慢性病患者由于自身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较大,加之长期治疗的费用亦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些都给慢性病患者造成了较重的心理负担,另外部分患者对预期的治疗效果没有足够的信心,更是加重了此种心理不良情绪,严重者可出现担忧、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1]。对于此类患者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社区心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医疗保健工作。本次研究即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观察对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病例选取笔者所在社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0例,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44 69岁,平均年龄(55.3±12.6)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7年,平均5.4年。将全部患者按照随机平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健康知识宣教以及康复治疗信息服务;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面对患者的各种不良情绪时,社区医生应遵照尊重、爱护患者的原则对患者进行耐心地讲解、关系和鼓励,社区医生的态度要亲切,语言、举止要温和,始终给患者以积极的影响,使其恢复对医生的信任,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
  1.2.2纠正错误认知
  由于长期患病,COPD患者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知,同时部分患者对后续治疗的信心不足,故而产生了一些列诸如恐惧、焦虑甚至抑郁等的不良情绪表现,鉴于此情况,社区医生应主动询问、发现患者认知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详细且生动地讲解本病的致病原因、发病过程以及预防康复知识,纠正其在疾病认知上的错误,同时列举一些成功病例以增加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2.3增强社会心理支持
  社区医生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家属经常交流,以便在及时了解患者情况的同时对患者家属及好友进行指导,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鼓励、暗示等行为技巧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支持,从而能够振奋精神,缓解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
  该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社区医生每月进行2次家访,根据随时获得的患者的情况及时地调整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全程记录干预措施实施的过程,分析干预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待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措施实施完毕后,对全部病例进行焦虑程度的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进行评价,患者填写自评量表前由社区医生进行相应的解释,文化程度较低、无法独立完成自评及填写者由社区医生采取问答的方式代为填写。
  2 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差异不大(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心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较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P<0.05);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相比于干预前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具有发病率高、病程常且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由于该病反复发作,且治疗时间较长,通常预后不理想,且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均受到严重影响,故该病患者往往具有较重的心理负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和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仅凭临床药物的治疗是不够的,就需要辅以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方可收到较好的效果[4]。
  近些年来,报告显示对COPD患者实施心理疗法可有效缓解支气管痉挛,畅通呼吸,疗效确切。本次研究结果亦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应激情绪均有显著缓解和降低,从而有利于自身疾病的控制以及后续的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在社区中对类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慢性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对自身疾病的治疗以、减少复发和促进预后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北医协和联合出版社,2004:314.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3]旺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出版社,1999:235.
  [4]袁琛,周继新,张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前后情绪变化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8,10(3):350-3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5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