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英锋

  摘要:高校是创造无形资产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拥有无形资产最多的主要场所。高校无形资产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防止无形资产流失使高校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真正体现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使其在新时期为高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强其管理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2-0123-03
  
  无形资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资本。[1]在人们所从事的经济活动中,无形资产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进入21世纪,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愈发彰显出有形资产无法替代的价值。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行业,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也是创造无形资产的摇篮。无形资产是高校资产中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办学资源。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含义、特征及构成要素
  
  (一)含义
  目前高校无形资产没有统一的定义,有学者将其定义为:高校拥有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为高校长期使用的某种特有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2]另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在同等条件下,在大学运行过程中不以其实物形态独立发挥作用,而与其它大学投入一道形成同级大学教育产出价值差异的教育投入成本。[3]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教育部[1999]3号令)中的相关规定,结合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理解,高校无形资产定义为:高等院校所拥有的用以培养人、提供教育服务以及商品的生产和供应且无实物形态并能同时为高校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非货币长期资产。[4]
  (二)特征
  高校无形资产属于特定行业特有的无形资产,因而它除了具有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高校独有的特性。
  1.高校无形资产服务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非盈利性的特质决定了高校无形资产首先要用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不是单纯获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没有学校‘个体利益’的结果是从根本上取消了激励作用和竞争作用,取消了学校发展的利益动力机制。”[5]高校的非营利性特质并不排除高校可以从事经济活动并从中获取经济利益――如利用学校知识产权创立的企业,为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和积累必须的办学经费,以缓解我国高等教育因教育经费不足带来的诸多矛盾。
  2.高校无形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办学资源,大部分还不能创造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教育发展水平、社会影响力以及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如学校名称、专业结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
  3.高校无形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具有教育的公共物品属性,表现为教育的公益性;另外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高校无形资产必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表现为资本的盈利性。
  4.高校无形资产主要是从科技成果转化而来的技术知识产权,其具有无形性、创新性、单一性、增值性和不可比性等特点,市场上一般找不到相同的,因而当无形资产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没有可比的市价,为其转让价值的确定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主要构成要素
  1.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资产是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受法律保护的高校自创或外购的各种凝聚人类智慧的产品转化成的无形资产。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商誉以及其它财产权利等。
  2.人力资源
  一方面,指高校所拥有的各类优秀人才的优良品质和素质能力优势所转化成的资产;另一方面,指高校毕业生中经过自身的努力奋斗取得显著业绩的知名人物对母校发展给予的经济捐助及对提高学校知名度产生的辐射作用。高校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凝聚力、吸引力,才能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产。
  3.办学理念
  指高校在长期的管理实践活动中,经过不断的努力所形成的管理哲学、管理制度、文化特质等的优秀性和先进性以及由于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而拥有的政策优势所转化成的资产。包括高校创立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独特的办学模式,拥有的文化特质和文化氛围等。
  4.市场资产
  市场资产是指高校通过自身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而可能获得的利益总和。它包括信息资产,即由信息技术系统的开发所形成的信息拥有量和信息捕捉能力形成的资产;关系网络资产,即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所建立起来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各种良好社会关系形成的优势;学校形象资产,指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努力奋斗逐渐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看法和评价、要求和标准,亦即由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转化成的竞争力资产。
  
  二、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尤其是我国进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时期,各种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以知识为基础的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各行各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的价值逐渐被体现。高校是人才和高新科技集中的地方,拥有大量的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型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的取得都是国家和社会各行来投入资金,经过高校科研工作者的长期研究实践积累而形成的,是属于学校的智力成果,是学校发展和成长壮大的基础。
  然而高校无形资产在管理与核算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大部分高校只有简单登记,没有价值核算,同样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要想满足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树立起无形资产的价值观念,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机制,运用法律知识,保护无形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为高校取得合法的经济效益。
  
  三、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意识不够
  从高校资产管理者角度来说,对无形资产的认识是概念多于管理,重“有形”轻“无形”,在日常管理中重视有形的材料、设备家具等管理及其投入效益,而忽视无形的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的资产管理及投入效益,在每年国有资产内部清查时常常将无形资产排除在外。由于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所以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加上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意识,即当无形资产被出卖、转让时,高校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权利受到侵害的现象普遍。如科研人员经过长期研究形成的研究成果(论文、报告、著作等),忽视相应的专利申请,许多成果被国外或其它单位凭借“申请在先”的规定而预先申请了专利所有权。
  (二)制度体系不完善
  通过对大多数高校无形资产管理方式调研,采用实物资产管理模式居多,均对无形资产没有一个统一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牵头负责部门。管理表现形式为:科研处或校长办公室负责成果专利权和校名校徽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国资处负责土地使用权等登记管理,财务处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而无形资产的使用或对外投资、转让,由产业处(或资产经营公司)负责,部门之间各司其职,相互衔接联系较少。
  另外许多高校自身不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大部分无形资产的监管处于空白状态中,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是一片空白,因为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指责,推卸责任。
  (三)核算缺位
  在很多高校财务上只核算无形资产产权申报登记费用计入事业支出,对无形资产不进行研发成本价值核算,也未将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出让金确认为无形资产,从而未能正确反映无形资产价值。因此,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如此做法不利于管理,更造成了财务信息的失真。

  (四)人才流动造成流失
  现在全国范围内如“985高校”和“211高校”及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单位等,以国家实施“千人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为契机,均加强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以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广泛吸纳人才。致使在教学、科研、学术上具有高水平的人才交流频繁,但随之带走科研成果、学术研究、技术工艺等现象时有发生,致使高校声誉和实力水平的受损,形成无形资产流失。也有部分专家、教授利用手中的专有技术纷纷“下海”创办企业,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利益,造成了学校无形资产的流失。
  (五)转化率较低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平均转化率仅为20%左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在专利研究之前,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不够充分,专利被市场接受比率偏低;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中间渠道不畅通,致使急需科学技术的企业得不到技术支持,而高校的科研成果又推销不出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四、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改变观念
  由于高校无形资产的形成大多是用国家下拨的教学科研经费所完成的,属于职务发明,和有形资产一样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同样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科学管理。加强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提高全体教职工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和法律保护意识。建立一种行为意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为保证宣传效果,宣传工作主要针对全校范围内的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进行,从而逐步提高校领导、科研人员、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对无形资产的重视和了解,增强对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
  (二)健全体制,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以提高无形资产使用效率和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无形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构建无形资产管理组织体系。
  第一,要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就必须健全管理机构。即成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处为牵头主管单位,校办、科研处、财务处、资产经营公司、出版社等单位为二级管理部门的管理体制,明确其职能,赋予其权力,这是加强资产管理的基本条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学校无形资产实行归口管理,党委校长办公室负责校名(含简称、字体)、校徽及学校标识使用权的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土地使用权的管理;科研处、出版社负责专利权、著作权、版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的管理;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学院负责相应层次以学校名义办学权的审批管理;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特许经营权及其所属单位(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计划财务处负责无形资产价值核算、收益、处置等账务管理。
  第二,在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框架下,建设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即建立学校无形资产管理办法为龙头的制度体系框架,健全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科研成果管理与实施转化管理办法,徽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管理细则,产权归属制度、财务核算及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成果考核、奖惩制度及价值评估制度等制度体系。使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使无形资产管理处于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之下。
  (三)加强核算
  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与核算体系是无形资产管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对于高校而言,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学校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在知识产权成本价值核算上,先由无形资产开发人申报,然后科研处与财务处协作,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支出情况详细登记,方便将来可以及时将无形资产的费用支出转入无形资产账户。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前需要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应按评估价及时调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后应及时冲减无形资产。
  (四)建立奖励机制
  推动无形资产转化的奖励机制,使无形资产的转化效果与个人的职称、待遇、奖励等挂钩,尽可能地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科研成果转让和有偿技术服务等无形资产转让时既充分 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同时还考虑学校整体发展,又能调动部门和个人的积极性。如科研成果、专利技术转让纯收益分配时,上交学校25%(其中管理部门5%)、所在单位25%、课题组50%;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对外入股时,技术股本学校占35%~55%、所在单位占25%、技术持有人可占20%~40%,按期股对待,参加联营企业的分红,从学校所占技术股分红中提取10%作为学校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对外技术服务纯收益交学校15%(其中管理部门5%)、所在单位15%、课题组70%。对于在科技成果转让、技术服务过程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单位或个人,学校视情况对主持人、发明人、中介人给以奖励,并颁发有关证书,晋升技术职务时进行政策倾斜。
  (五)管理队伍建设
  依据无形资产的特殊性,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配备高素质管理人员。高校无形资产的管理要求责任明确到人,其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公私分明、敬业精神等基本的职业道德外,还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应由精通法律、财务及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知识的不同专业人才组成。同时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熟悉国内、国际对知识产权的申请、评估、转让及利益分配等方面具体操作方法的规定。条件许可情况下学校应根据需要为无形资产管理人员安排必要的业务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时期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人研究和探讨。高校无形资产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化及高校自身的改革发展,无形资产在高校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高校只要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加强管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就一定能使高校无形资产既保值增值,又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维平.企业无形资产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王小兰.高校无形资产的特征与价值实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3] 张远增.大学无形资产及其评估初步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0(4).
  [4] 安怡,冯文全,徐安兴.高校无形资产的内涵及其保护管理对策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
  [5] 徐冬青.学校的产权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7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