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喻 翔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首先把它放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在信息化社会的历史条件下,网络的迅猛发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习惯上被定义为“第四媒体”。网络自产生以来,迅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影响自然是巨大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受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一、网络的形态与特征分析
网络以其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独特方式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深入地分析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必须首先明确网络的形态,网络的主要形态包括万维网(即3W网)、电子邮件报刊、电子公告版等,其服务内容包括交易型、资讯型、娱乐型及数据库型等多种类型。同时,还必须深入分析网络的特征。
从网络的特征来看,虽然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普遍的观点认为,网络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五个主要的方面:一是广泛性和特定性的统一。与传统传播媒介需要特定的物质条件、固定的地点、活动空间和既定的时间,受众在接收信息上受到了诸多限制相比,网络要广泛开放得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创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也造成了受众在网络中行为观念的差异性;二是虚拟性与真实性的统一。虚拟性可以被认为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虚拟的主体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虚拟的活动,充分显示了网络的虚拟性特征;然而,在网络条件下,又存在着真实的一面:虚拟环境的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环境的反映;网络的用户在虚拟代号的后面,又是客观存在的个人或群体;三是互动性与单向性的统一。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传播是单向流动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在网络中,受众在选择信息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BBS等进行讨论。另外,网络下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实际上就是一种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四是即时性与易逝性的统一。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又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具有了即时性特点。但是,为追求时效性而进行的频繁的信息动态更新,客观上就容易形成信息的“瞬时化”和“碎片化”:五是海量性与有限性的统一。与传统媒体相比较,网络传播的信息内容是无所不包的: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娱乐等应有尽有。但是,信息的选择最终还是由受众群体来决定的,受众群体在选择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来选择,因此又是有限的。
二、网络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网络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机遇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动力和重要力量,网络技术也不例外,它也将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体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将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创新。首先,网络的发展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一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掌握最新和最全面的信息,了解各门科学的理论前沿,必将大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二是网络的出现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时的、全面的、准确的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减少了实践中摸索的时间,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三是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手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传统单向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被“双向互动式”与“灌输式”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所取代,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真正实现了互动,从而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手段和方式的改变。其次,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迅速传播,必然导致新的网络文化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大学生受众吸收优秀的文化营养,增强自身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科学性。一是网络文化的现代化丰富性,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有助于大学生确立全球观念、效率观念和民主观念;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自由平等及合作意识;二是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即时传播的,有助于大学生受众道德智商的培养。
(二)网络背景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挑战分析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信息传播者的相背离性。随着网络的迅速出现和普及,打破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表现为传播者大众化了。在网络环境中,作为信息传播者的相当数量的人群与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存在着差距。大学生群体由于是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这种传播者大众化必然会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其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众的主动性增强带来的挑战。传统媒体中信息的单向传递性特征,使得受众始终是被动接受信息,处于信息传递的客体位置。一方面,受众所接受的信息,都是由传播者经“把关人”过滤之后传向受众的;另一方面,即使受众具有一定的信息选择能力,但是这种权力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要受到诸如传媒条件、时空条件的限制;在网络环境下,受众拥有的权利前所未有地增强了,他们不仅可以自由选择信息,也可以自由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从而可能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信息;再次,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受众对网络的信息依赖程度的加强,将会使大学生群体面临被异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大学生信息需要的异化,另一方面是网络的异化,无论是信息需要的异化还是网络的异化,都将最终导致大学生这一网络主要使用群体的异化。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有必要针对这一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是要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环境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来达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目的。
(一)优化思想教育中的网络环境
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在这一背景下,传播者传递的信息和受众获取的信息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所以,优化网络的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网络环境的优化,是指充分改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周围的信息条件,通过发掘积极因素和排除消极因素,优化资源环境。网络环境的优化,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社会导向性原则、整体一致性原则(包括横向统一性原则和纵向统一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从网络环境优化的途径来看,主要包括技术途径和非技术途径。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一是被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把关人”的信息过滤、删减、屏蔽和“封杀”有害信息。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有害信息向大学生受众传播,从而起到预防和补救作用,
保障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进行。但这只是消极的被动式技术手段,不能从根本上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合理发展;二是主动式的技术途径,主要是要在应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包括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宣扬主旋律;在各个影响较大的网站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形象生动的栏目当中;建立相应的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估机制等。其次,从非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要建立媒介监督制度,加强网络宏观管理,独立运行的网络监督组织应具有信息发布、学者参与、公众动员等功能。同时,要以法治网,加强网络法治监管力度;要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和司法:积极参与国际信息网络方面规则的制定;加强信息网络管理人才的培养等。
(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首先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全面的网络信息技术素质,包括信息技术使用能力、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创新信息的能力、信息监控能力;其次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较高的思想素质和较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政治素质则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水平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再次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另一方面,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力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具备的文化知识包括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产生影响的知识,包括网络知识和一定的外语知识,尤其是英语知识;最后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备完善的业务能力素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监控能力。
综上所述,针对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从媒介载体和传播者两个主要方面努力,逐步通过网络环境的优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全面拓展,最终达到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最大化。
责任编辑:蒋晗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098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