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体育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要把“育人”放在体育教学首位。体育教学比其它学科更有优势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坚毅、勤劳、勇敢、团队精神、组织纪律性等优秀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从教材、教法等方面来渗透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8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17-02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直观性、实践性、交往性、社会性、突发性、即时性,这些独特的、有别于其它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体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优势所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寓德育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之中
  纵观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无不强调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力地阐明了榜样力量的重要性和教师道德威信的重要性。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不仅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智育、美育理想和发展方向无不具有深刻的影响力。被誉为“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他以自身的优秀品德激发了学生勤奋读书、热爱祖国、为国为民多做贡献的豪情壮志。我们体育老师也要树立起美好形象,以产生良好效应。
  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既要有一般教师庄严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因此,要注意文明用语,幽默,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和针对性,通过自身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和彼此相互尊重学习的好习惯。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教学要精益求精,并严格要求自己,用新的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充实自己,通过体育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为良好的德育教育奠定基础。
  实践证明,体育老师形象的优劣与体育教学工作成就是成正比的。如果一个体育老师只是“一专有余,多能不足”,就会造成体育课的力不从心,甚至造成错误示范和失败。示范体育教学中最直接的教学方法,准确、规范的动作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模仿、学习的愿望。而生硬不协调的示范动作则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老师的鄙视,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另外有些体育老师不重视自身文化的学习,文化素质不高,也必将带来教学负效应,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如果老师在和学生的交流中,连一些最基本的常识问题都搞不清楚,甚至一问三不知或错误百出就会给人以“头脑简单”的印象,再加之有些体育老师平时言语粗俗,行为莽撞,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心,对体育丧失兴趣。另一种表现为,对那些身体素质较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缺乏耐心,常常进行严厉的呵斥,甚至冷嘲热讽,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
  上述各种迹象表明,体育教师如果平时不注意自身的修养和业务水平,那么他所从事的体育教学工作必然效果差。如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懂得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那么他在体育教学中得到的回报肯定是丰富的。
  二、寓德育于严格规范的课堂教学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因此,在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些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性。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把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严格执行课堂常规,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中,更有助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体育竞赛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2.《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涵的德育因素也不同。例如,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的比较多。在实际练习中就要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日常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区别对待。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让他们明白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使其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适时渗透顽强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同时,运动技能学习中,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3.结合学校德育中心工作进行教育。作为德育系统工程,要从多种途径实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园德育活动,通过重大节日活动、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各项评比竞赛等的形式去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学校每年一次的全校性运动会,不仅促进了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而且还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体育教师和班主任一起参与学生的各项活动,通过各种活动,融洽师生情谊,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艰苦奋斗精神。另外,把单一式的教育改为多校化,使学校、社会、家庭三方结合,形成合力,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影响的教育活动。发挥整体效益,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质量。
  体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一切活动都要通过教师作用于学生。如何把德育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关键在于教师。因此,老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拓宽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以求更好地展现学生德育中的优良传统,培养优良的生活习惯,使他们的情操与理想得到升华,真正验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2649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