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 老年人如何保护好冠状动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进入春季,气温多变,对老年人的心脏是一个考验,易出现血压升高甚至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教授指出:从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临床情况看,不合理饮食、生活不规律、情绪激动和过劳都是冠心病的触发因素。为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保护好心脏的冠状动脉。
心脏同样需要血液供应
张健主任介绍说:人的心脏是供应全身血液循环非常重要的器官,心脏本身也需要足够的血液供应,供应心脏血运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的,動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就如同水管上结满了水垢,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供应心肌的血流量减少,供氧不足。因此,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当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超过一定程度时,导致心肌缺血,可出现或不出现症状,症状如:心绞痛、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甚至猝死。
高血压与冠心病是孪生姊妹
张健主任指出: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不论哪一种,如果持续处于偏高状态,对大小动脉和心脏本身都有不良影响,其中对心脏的损害首当其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冠状动脉的损害。长期高血压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冠心病患者中有一多半有高血压病史。因而,人们常把高血压和冠心病称为一对“孪生姊妹”;二是对心脏本身的损害。血压长期升高,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心脏因代偿而逐渐肥厚、扩张而产生高血压性心脏病或导致心脏并发症,有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房颤动等。此外,高血压可以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和慢性脑缺血。长期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动脉玻璃样变等脑血管病变,最终导致脑出血、脑梗死等,急性脑卒中发作与慢性缺血性脑病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能很好地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重度动脉粥样硬化不可逆
冠状动脉上发现斑块后能清除吗?这个过程可逆吗?张健主任解释说:如今随着一些先进技术的问世,像血管内超声以及他汀药物的问世等,和在欧美国家大量的临床试验,用他汀类药物把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8以下,维持在两年以上,就可以用血管内超声监测到冠脉内斑块的体积减少了9.3%。这就证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可逆的,是可以清除的。对一些不需要搭桥、不需要做支架的非常轻微的斑块,可以采取长期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去掉不良的生活方式,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维持在1.8以下较长时间,这样的斑块就会稳定、逆转,至少不会再进一步地恶化发展。这种手段的选择必须遵从医生的推荐。但是,对于严重的、大体积的、堵塞血管非常严重的情况,不要期望用这种手段来消除斑块。因为逆转和消除斑块是非常缓慢的,可能在没有消除或减轻之前,就因为严重堵塞、缺血发生心梗或猝死。
冠心病可预防
张健主任建议老年朋友: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好血压,有助于积极预防冠心病。
1.坚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蔬菜水果搭配适当;主食(米、面、杂粮)适量因人而异;少吃肥肉及动物内脏;依据个人情况适量增加豆制品、鱼类、奶类、蛋类食品;控制食盐摄入量;不吃或少用咸、腌制品等含钠盐量高的食品。
2.定期测量血压。成人理想血压<120/80mmHg;60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血压应小于<140/90mmHg。张健主任特别强调:高血压患者不可随意增减降压药和擅自停药,药量的增减都应请主管医师诊断后进行。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依靠降血压药物控制。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疾病,同时服用降压药配合治疗。
3.控制体重。成人体重指数分成几个等级: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体重指数,体重指数<18.5为体重过低,18.5 - 23.9为正常体重,24.1 - 27.9为超重,体重指数≥28为肥胖。判断肥胖还有另一项指标腰围,我国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为中心型肥胖。建议:最好每6个月测量一次体重;肥胖或减重者每个月测量两次体重。
4.坚持适量运动。运动强度控制在有氧运动即可,如:步行、快走、慢跑、游泳、气功、太极拳等。
5.戒烟限酒。吸烟者易患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病、肺癌等。过量饮酒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心脏病、脑出血发生率。因此一定要管好自己,适可而止。孕妇和青少年不建议饮酒。
6.保持良好的心态。打牌、下棋等竞争性较强的文娱活动极易造成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长时间的紧张状态,会使脑部充血,周身血液循环失去协调,平时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在玩的过程中可能会因紧张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因此,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享有快乐生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723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