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新建博物馆文物库房选址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中国园林博物馆是于2010年开始筹建,2013年5月18日与第九届中国园林博览会一同对观众开放的国家级园林主题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永久文化机构,中国园林博物馆(以下简称园博馆)是收藏园林历史文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园林艺术魅力、研究园林价值的国际园林文化中心。从建馆初期到开馆至今,以园博馆为代表的新建博物馆始终以收藏职能为根本,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保原则,通过博物馆自然环境研究结合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特色对文物库房进行选址,在不断加强文物库房建设与文物藏品保护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园博馆的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位于博物馆心脏位置的文物库房保藏国家历史文物与文化遗产的重要功能。
  关键词:新建博物馆;库房选址;自然环境;园林空间
  1 中国园林博物馆场地规划条件
  中国园林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永定河以西地区,其馆地位置北至永定河新右堤,西至鹰山东坡,南至射击场路,东至规划京周路新线,属于园博园西北角鹰山的东侧地块,用地规模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2.8万平方米,是第九届中国园林博览会的点睛之作。由于我馆规划用地位于鹰山东侧与山脚下,大部分地形相对平缓,但有少量用地位于鹰山东坡,其场地相对高差约为32米。另外,2010年《中国园林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文件》中已对园博馆要在室外建设不少于3座现在无存并在原址无法恢复的小型园林作为室外展对观众开放有明确要求。若我馆在整体建筑外设立文物库房,则会造成室外公共区域与文物库房管理区域分散化,对文物库房消防、安防、应急部署产生额外负担,更不便于文物藏品的管理与保护。因此,在博物馆整体建筑内拟定文物库房选址为园博馆场地建设的基本条件(图1)。
  2 中国园林博物馆自然环境研究探索
  2.1 北京地区气候条件
  中国园林博物馆所在北京地区经纬度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117”30’,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夏季主导风向为南风,平均风速3.4米每秒,典型风速约5.5米每秒;秋、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平均风速3米每秒,典型风速约5米每秒。另外,北京市气象局近30年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为零下9.4摄氏度,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27.4摄氏度;年平均最高气温为30.8摄氏度,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摄氏度;年平均气温11~13摄氏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年平均降水量为640毫米,夏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4%①。因此,无论新建博物馆落户于何地,对于文物库房的恒定温湿度、光照管理、消防安防等因素的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2 中国园林博物馆拟建场区地震地质研究
  中国园林博物馆在主体建筑建造前,对场地27.0米深度范围内揭露地基土的年代及地层岩性进行地下勘探,共分成8层:第1层为人工填土,第2~5层为一般第四系沉积层,其下为第三系长辛店砾岩。根据地下堪探结果结合地质资料分析地震灾害,“八宝山断裂”从拟建场区西北通过,“永定河断裂”从拟建场区西侧通过,“黄庄—高麗营断裂”通过拟建设场区,但不属于北京历史强震震中区,因此断裂对拟建场区稳定性影响不大(图2)。
  此外,在2013年第九届中国园林博览会期间,鹰山已成为园博园的一部分,并经过人为的地质灾害治理,因此不存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但是,地震地质的研究表明,震后引发的次生灾害同样会威胁到博物馆库房内文物藏品的安全,因此山体的边坡支护工作不应忽视。
  2.3 中国园林博物馆拟建场区水文地质研究
  根据中国园林博物馆对拟建场区的勘探,在20.0米深度范围水文地质特征及地下水类型得出结论:拟建场区内现在未有对地下水的开采活动,因此未见地下水。在园博馆地基建设与文物库房选址方面,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较小。此外,根据场地周边的现场调查,位于园博园内的永定河河岸近30年未发生过洪水等自然灾害,但永定河河床被定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存水处,因此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会对地下水位的浮动产生影响,必须做好排水施工设计,避免由于园博馆建馆施工改变地形导致地层失稳,排水不畅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文物库房渗水、漏水的情况发生。
  3 中国传统园林筑建空间与地下文物库房功能要求的特殊性
  3.1 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园林特色
  中国园林博物馆不同于一般的博物馆,其兼具博物馆的文化气息和园林的典雅精致,追求博物馆内容与园林环境完美融合的境界,将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浓缩在博物馆馆地建设的基础上,在空间及环境的营造中考虑园林要素和传统造园技艺的展示内容和方式,并充分考虑博物馆环境中园林特色的综合体现[1]。因此,在园博馆文物库房选址实践上,要求中国传统园林“小中见大”“曲径通幽”“移步异景”的造景方式对博物馆文物库房功能做出让步。
  3.2 新建博物馆文物库房功能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物库房是长期妥善保存文物藏品的安全空间,要为文物提供必要的保存环境,因此文物库房在收藏、管理、保护等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2]。另外,文物库房还应保证文物藏品在收藏过程中能得到妥善的保护,满足防尘(包括有害气体)、防虫、防潮、防光、防火和防盗等自然环境因素或人为因素带来的损坏。对于新建库房来说,有三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充分考虑今后藏品的极限(最高额),存放文物的库房应力求大一些,留下收藏的储备余地。二是安全设备和保管设施要配套和坚固,以杜绝日后任意的改造破坏原来的整体格局,如消防器材的安置、通道与门窗的防盗报警性能和光控监视仪、库内温度测试仪、特殊柜架的制作等。三是文物库房力争与展厅邻近,最好设置几条线路通达展厅(电梯)[3]。因此,文物库房的功能规划与选址建设是新建博物馆能否安全保藏文物的必要前提。
  3.3 博物馆文物库房选址的四种类型   3.3.1 建设地面文物库房
  将文物库房选址于展馆外,特别是馆外平地处的布局方式对库房的管理、安全防火较为有利。但基于我馆地震地质断裂带位置与鹰山山坡位置32米高低差等因素限制,再综合园林室外布景空间中,山、水、动物、植物、园林建筑等已经形成动静结合、步移景异、风格独特的传统园林空间布局考虑,地面文物库房的选址方式不适于园博馆,倒是比较适合大型新建库房、特库或文物库房搬迁所应用(图3)。
  3.3.2 将文物库房与展厅毗连
  文物库房与展厅毗连这种选址布局方式既方便二者的联系,又能保持一定隔离,对防止人流路线干扰、安全防火均有利。而这座蕴含园林特色的博物馆所呈现出的整体环境,乃至展厅空间布局均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无限”的空间层次感,馆内建筑中相互错动遮映的建筑墙体,形成时而通透、时而遮挡的视线组织关系,若在此基础上硬将文物库房与展厅毗连,刻意设计成为追求园林艺术而忽略其保护馆藏功能的文物库房则会弊大于利。因此,这种选址方式同样不适宜园博馆使用。但是将文物库房与展厅毗连,在结构处理方面比较容易,有利于博物馆文物库房的扩建,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库房布局方式,在用地不算紧张的情况下,比较适用于对文物库房规模有硬性要求,且能有序规划、设计的大中型新建博物館。
  3.3.3 将文物库房布置在展厅的顶层
  将文物库房选址在展厅顶层的这种布局方式具有建筑紧凑、与展厅联系便利的优点,展厅顶层是我馆重点考查的开放式文物库房选址位置之一。但受制于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特色,营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园林景观布局类型,在园博馆的部分室内展园的光照布局上采用了天然光源与人工光源相结合的方式,若不加以处理,将文物库房与馆藏长期暴露于天然光源中,红外线、紫外线等光源以及受光照影响的不稳定温湿度会对文物库房的收藏功能产生反效果(图4)。
  3.3.4 将文物库房布置在博物馆的底层
  此种选址类型同“文物库房布置在展厅顶层”的功能与布局关系相似,文物藏品出入库方便,可以降低藏品因远距离搬运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在人流路线设计方面能确保库房的安全。另外,由于园博馆的地下位置属于非观众参观区域,在文物库房的选址上可不参照园林景观体系来整体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文物库房的收藏功能。但是,将文物库房布置在建筑底层并非无后顾之忧。若新建博物馆的场馆建设与库房选址不合理,会导致库房地面泛潮、漏水,并且一年四季内库房内湿度随室外湿度产生变化,严重的会造成不同质地的文物产生霉斑、腐烂、生锈等不可逆的损伤,对文物价值有所影响。
  因此,这种选址在博物馆底层的文物库房除了要做好预防性保护,还应在防震、防尘、防虫鼠等方面进行“人为介入、最小干预”的常规性保护。对此,我馆结合自然环境研究与中国传统园林造景特色对园博馆文物库房选址进行探索与实践,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物保护原则,将文物库房落户在博物馆与观众隔离的区域,确立了文物库房设立在园博馆主体建筑底层的大方向。
  4 园博馆基于地下文物库房的预防性保护举措
  4.1 园博馆的山体护坡与绿化工作
  地处北京市丰台区的中国园林博物馆主体建筑位于鹰山东坡以下,与鹰山山顶具有相对高差。为了避免园博馆主体建筑与地下文物库房受到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鹰山植被环境的改善主要通过地质灾害防治的方式对边坡不稳定的土壤基质进行了护理。在植物选植方面,采用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相适宜的植被作为育种与苗木栽种,根据鹰山边坡的土层深浅,对常见园林植物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地被进行合理栽植,在保证植被抗性与适应性的前提下,注重深根系与浅根系植物的护坡效果,继而将鹰山园林景观与护坡绿化相结合,保证植物群落演替的观赏性与稳定性,为选址在鹰山脚下的园博馆场馆与文物库房搭建弱化地质灾害的天然堡垒(图5)。
  4.2 设立温湿度恒定的文物库房环境
  中国园林博物馆地处北京地区,一年四季温湿度变化明显。不同质地的文物藏品对温湿度都有相对适宜的控制标准,空气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决定文物库房内气候环境能否保护文物的重要指标。为了使园博馆地下文物库房中空气恒温、恒湿,弱化季节更替对库房带来的影响,较为科学的预防性保护方法是将馆藏文物分类保管,并通过现代化设备设施分库恒定温湿度。其次,文物库房温湿度变化不宜过于剧烈,一般认为20±2摄氏度为温度的合理标准,其中部分动植物材料类与胶片类文物藏品所需温度需要达到5摄氏度甚至更低,相对湿度以45%~55%为宜,波动在±5%即可。由于水分是造成文物破坏的基本因素,所以防潮、防干燥对于园博馆文物库房预防性环境保护举措尤为关键。
  4.3 科学的文物藏品排架定位原则
  科学的文物藏品排架不仅关系到藏品是否能够严谨、方便、有序地管理、利用和充分发挥藏品在研究、展览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库房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4]。园博馆对文物库房进行科学排架是预防性保护的管理前提,同时也是园博馆检验文物库房选址是否合理的重要实践。中国园林博物馆文物藏品排架顺序采用藏品分类号从小到大依次排序,遵从“上小下大”“上轻下重”“前低后高”“高卧矮立”的排架定位原则,藏品之间的距离以保管员手掌大小作为距离分隔,对于尺寸较大或重量较沉无法顺号排列的藏品,应另放置于库房内特定位置并标注存放方位。
  4.4 文物囊匣与软性固定的应用
  由于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周边区域分布着“黄庄—高丽营断裂”“八宝山断裂”“永定河断裂”等可能辐射到博物馆的地震区域,囊匣的应用为园博馆选址于地下的文物库房的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性与安全性。囊匣定制的尺寸与囊匣内所保护文物近乎一致,但会略大于文物本体,如遇不规则形状,还需详细测量腹径、双耳间距等藏品数据。一件经过精心设计、制作精良的囊匣不仅具有防尘、防虫、防鼠、防污、防腐蚀等预防性基础保护功能,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过库房科学排架后的文物囊匣在文物防震上也具有良好的表现。另外,较重、较大件的藏品还可用文物拍子做底,用紧绳器固定藏于文物架的下格位置,通过软性材料及固定材料隔离、固定文物,同样能起到与文物囊匣近似的基础性保护功能(图6)。
  5 结论
  中国园林博物馆自2010年筹建,通过对自然地质勘探与资料的研究分析,在园博馆拟建场区根据地震地质、水文地质、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进行探索性实践,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文物保护原则基础上,确立了文物库房设立在园博馆主体建筑内的大方向。在文物库房选址方面以博物馆收藏职能为核心,结合园博馆整体景观建筑布局与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将文物库房置在博物馆底层,极大推进了各项文物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园博馆于2013年5月18日与第九届中国园林博览会同步面向观众开放,从而助力园博馆各项社会职能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亦工,张宝鑫,李炜民,等.中国园林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与实施[J].风景园林,2014(3):62-66.
  [2]王晓荣.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库房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3]贾晓伟.浅谈文物库房保管工作的重要性[J].科学时代,2014(4).
  [4]丁步平.略论库房藏品排架的合理性对文物保护和研究的作用及其应用[J].上海文博论丛,2014(1).
  【作者简介】李明(1989—),男,本科,中国园林博物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藏品总账管理、藏品信息化与文物保护。
  ①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园林博物馆规划设计方案征集文件》第22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483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