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长汀彭坊刻纸龙灯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长汀彭坊镇龙灯是福建省民间工艺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以独特的风格,记录了闽北地区的风俗、人文,为研究中国的花灯文化和客家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长汀彭坊刻纸龙灯,分析其艺术特色与发展。
  关键词:彭坊刻纸龙灯;闽北;社会价值
  一、 长汀彭坊龙灯的形成与发展
   长汀位于福建西部,与广东、江西相接,自古就是三省的边陲要地。武夷山南麓,唐开元二十四年置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之一[1]。自盛唐以来的一千多年里,长汀一直为州、郡、路、府治所在地,是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悠久历史,孕育出了长独特的客家文化,至今长汀还保留着独具风格的客家民俗文化——服饰、建筑、宗教和饮食等;其中,客家传统的花灯、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如船灯、马灯、龙灯、十番、鼓吹、台阁、花鼓等构成长汀客家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同时也孕育了长汀刻纸龙灯这一璀璨明珠。
   刻纸是闽北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技艺,源于剪纸工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是自唐代花灯艺术兴盛开始便被应用于花灯塑造的一门工艺。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刻纸龙灯在萌芽阶段受到了泉州花灯工艺的影响,特别是剪纸工艺的启发而产生。宋元时期,因造纸业的成熟,为这项技艺提供了原料上的条件,也为适应人们审美需求和时代的变化,花灯制作工艺的精细程度被逐渐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到了明清时期,剪纸工艺被更广泛的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去,灯彩、茶器、刺绣,无不是运用剪纸作为装饰再加工的。
   福建自古有着悠久的灯彩历史,早在唐代就有关于灯彩的记载,《朝野佥载》“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2],可知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大型的灯彩,形态迥异,且当时的人民对灯彩造型有掌控力,盛极一时。在宋朝时期,灯彩艺术趋于顶峰。各个地区有了别具特色的花灯样式和品类,有固定的生产中心。一直到今日,古朴的福建人民还保持着这一项风俗。其较为出名的为泉州彩灯、长汀刻纸龙灯与莆田花灯。其中泉州花灯历史悠久,是南方花灯的代表。
   长汀刻纸龙灯形成于清乾隆年间,经彭姓第十五世祖的彭景周传承至今,位于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是一门可考证历史已有两百多年的古老手工艺,融合了泉州的剪纸与花灯工艺,融合在其当地的花灯艺术当中,再加以创新。有着自身鲜明的文化特点。长汀刻纸龙灯以其精致的做工、别具一格的作品形象、古朴庄重的风格特点而受到民众的喜爱,是手工艺中的精品。刻纸图案中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及动物形象,并擅于运用民间传统题材,在出花鳥、瑞兽等具有传统特色的图案,尤以麒麟、龙凤、缠枝莲、云水等纹样为多。融合了中国古老的图腾艺术、刻纸艺术、花灯艺术还有客家文化,是闽北地区民间工艺的瑰宝。如今的长汀刻纸龙灯不管是在创作本体上,还是在装饰纹样上仍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持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长汀彭坊龙灯的制作工艺
   龙灯由龙头、龙身、龙尾三个部分组成,整条龙的骨架都是由篾条扎成。扎龙身与龙头的表面都是采用长汀传统的纸扎工艺,用扎、剪、贴、裱的工艺,制作工艺上考究,整条龙惟妙惟肖。龙灯的框架用上竹子劈成细条搭制成,是个共有26面多面型,其形状为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一般长3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左右,每档上贴图案。正方形上画面内容为历史人物、生肖、典故、民间神话传说、山水花鸟等,每一个正方形面上的图片内容,相互关联。三角形面上图案为纹理、简易花型图案,起连接过度效果。花灯的图案都由制作者自己设计,里面仍用蜡烛点亮,让传统得以继承,也给游行增加了未知因素,却也更加刺激,入夜以后彭坊村镇街道上一列列龙灯交相辉映。
   第一步为塑形,竹子劈出篾条,竹篾的宽度在5公分左右。用比较大的明火烧要弯曲的地方,弯曲固定,外侧是青篾,在里侧为黄篾。用火将竹篾烘烤,使竹篾变形,方便搭制形状;
   第二步为裱糊,龙头龙尾骨架扎好后,在在贴制图形前,先满糊白光纸,将大形统一,平整附上,以便于贴图形。浆糊一般用面粉制成,没有很严格的要求。之后上色纸装饰,根据龙头龙身结构位置的不同,附上不同颜色的色纸,大多为红色、紫色、金色、绿色、蓝色等吉祥色彩,对应中国古代的金、木、水、火、土;
   第三步为龙身采用“刻”的工艺,龙身由一盏盏的刻纸灯结合起来,裱褙后固定在桷子木板上,就形成了龙身。纸灯图案的制作分为裁纸、绘画、刻制与粘贴四道工序,刻分为“阳刻”、“阴刻”两种。将纸裁为大小为10厘米×10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0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刻纸工具为二十多把大小不一的刻刀,是一种特制的尖刃斜口刻刀。刻纸龙灯,实则为凿,制作者先在色纸上绘制图案,图案题材取吉祥喜庆的寓意,花鸟、神话故事人物原型等。用刻纸工艺在色纸上雕凿成各种图案,再装裱在椭圆形灯笼上。在刻刀凿纸的过程中,非常讲究顺序,从里到外、由粗到细、再刻细密的小圆点、三角形、正方形作为点缀。之后固定在屋桷子木板上,即形成龙身。
  三、长汀童坊龙灯的艺术特色
   刻纸龙灯是长汀特有的一种艺术特色,发源于民间与民间的风俗环境息息相关。它发端于群众,有着深厚的传统积淀和文化基因。灯上的图案采用刻刀,在木墩上凿出图案,因此被称为“刻纸”。以刀为笔,融合了剪纸艺术的技法和灯彩艺术的精华,它题材大多取决于日常生活及地域文化、神话传说,十分注重作品的生活味道。龙灯上的图案主要以写实的手法表现除外,在赋予夸张、变形、寓意、象征,将其纳入人的主观情感之中。
   迄今为止,彭坊镇家家户户仍然会动手刻纸、用竹篾扎制龙灯,每年元宵节佳节,村民拿着自家制作的龙灯,争奇斗艳。晚上全村各家各户将自己的龙灯接驳在一起,接驳的过程称为“驳灯”排列成行,行走在村里的田埂上,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家人福寿安康,感谢天地的恩赐,传播伟大功德,表达了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独特的寓意,意思是全村人相互团结、凝聚成龙。也是因为其与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的关系,使其完整的留存下来使龙身装饰的刻纸艺术不断发扬光大,刻纸龙灯在中国传统的岁时节令文化一直流传着,有着浓厚的历史特色。
   从刻纸龙灯作品中可以看出,龙灯在整个彭坊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品中带有一定的表意性和塑形性,长汀刻纸龙灯主要为塑造人民的情感与个性表达服务的,但有时作品中也夹杂一些客观因素动作。总而言之,长汀彭坊刻纸龙灯作品审美价值的重点在发掘刻纸艺术与花灯相结合的独特性,刻纸龙灯又为渲染情氛围形成大型活动形式,有极强的感染力,人们的参与度与情绪互动性较强,在观看热闹的龙灯游行中不知不觉跟着,祈愿着,这也是龙灯的独特魅力,龙灯游行才能建构了最基础的热闹且欢快的审美价值。
   从刻纸龙灯的整体体审美建构来看,刻纸艺术是彭坊刻纸龙灯艺术形式的核心审美关注点,其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明显地形成了特殊的氛围和意境。过去的刻纸龙灯在整体中有时候仅仅起到辅助作用,但随着龙灯审美的逐步建构,制作者主观添加的实事素材赋予了龙灯整体性审美的艺术文化内涵,其大大提升了龙灯艺术的审美价值。
   中华大地肥沃的文化土壤使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扎根于此,优秀的传统艺术对文化的沉淀更显得尤为重要。彭坊刻纸龙灯与闽北人民的传统审美习惯有着深刻的联系,反映了当地客家文化艺术内在的民族情感、精神状态、性格特征、理想追求及独特的审美特征。彭坊刻纸龙灯是集美术、书法、绘画、雕刻于一身的民间综合刻纸工艺,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是民间刻纸工艺中的一朵奇葩。研究彭坊刻纸龙灯对于研究闽西北,特别是长汀这座古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对外文化交流及旅游价值不可低估,它是长汀一张精美的“名片”。
  [参考文献]
  [1]黄恺元. 《长汀县志》[M]. 三联出版社,1942.
  [2]张鷟、范摅.《朝野佥载》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冯骥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M].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292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