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要起舞》的存在主义解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山内若子(1924—2018)被视为美国亚裔文学的开拓者,她的代表作《灵魂要起舞》被评为美国亚裔文学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剧充斥着存在主义思想。基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入手,探讨戏剧中人物的异化,以揭示日本移民的生存现状及导致异化的尖锐的社会问题。并通过分析人物在探索本真之路时的选择及承担的责任,进而阐明只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承担责任相结合才是存在主义最完美的本真存在之道。
关键词:《灵魂要起舞》 存在主义 自由选择 异化 本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1-0088-02
山内若子是一位杰出的剧作家、短篇小说家和回忆录作家,她被认为是亚裔美国文学的先驱。同时,她的作品也被视为当代亚裔美国女性作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灵魂要起舞》。它描绘了两个日本移民家庭村田家与冈家(Muratas and Okas)在异国他乡的生存状态。他们在适应美国生活的过程中挣扎着,却没有放弃本民族的传统。自1966年《灵魂要起舞》首次公演以来,它就被称作“最重要的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一”,许多评论家和学者开始关注它。国际上的研究主要覆盖了文化身份认同、荣格心理学的原型理论、种族和性别、历史,政治,文化方面,而国内学者对该剧研究甚少。因此,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解释人物在异乡生存方面的困惑、异化、挣扎和在自我追求道路上所做的选择及相应的责任。最终,本文的目的是揭示人们在异化世界中的孤独与绝望,以及他们追求自我付出的努力。
一、人类的异化
存在主义哲学是由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创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西方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存在主义不仅反映了人类的心理状态,也为人类在荒谬世界中重建存在的意义提供了建议。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萨特(Sartre)。萨特在其代表作《存在与虚无》(1943)中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三个原则:世界是荒谬的,生活是痛苦的;自由选择;他人即地狱。其他的观点包括异化,这些共同构成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核心。在萨特看来,异化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特征,是无法彻底消除的。在《辩证理性批判》中,萨特将异化归结为资源的匮乏。“匮乏”的基本含义是物品或商品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灵魂要起舞》中,异化具体表现为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之间不和谐、疏远,甚至敌对的关系。
(一)人与社会的异化
由于荒谬的法律制度和种族歧视的影响,移民与美国主流社会渐行渐远。剧中村田和冈两个日本家庭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将其作为临时住所,希望在此获得成功后回到他们的家园。但他们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美国诸多不利的条件使他们在夹缝中生存。例如,加州1913年通过的《外国人土地法》:“基于亚洲移民的身份,他们无法成为美国公民,因此也不享有财产权”。当冈和女儿贵代子(Kiyoko)准备去看画展时,冈兴奋地和女儿分享他的计划:“Someday we going to move from here…Next year our lease will be up and we got to move…n America,Japanese cannot own land.We lease and move every two,three years”。这部法律实际上加剧了日本移民在国外生存的艰难处境。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移民沦为佃农、流动劳工。
此外,种族歧视在美国社会广泛存在,它是本土主义运动的产物。“本土主义运动实际上以排外思想为基础,目的是反对天主教、犹太教、亚裔和拉美移民,捍卫白人主流文化”。种族歧视在剧中主要体现在对移民的不平等待遇。在洛杉矶(日本社区)的一家白人餐馆里,冈和他的女儿受到了恶劣的对待。“Dumb waitress practically threw the food at [them]…terrible food too”。不利的环境使他们在冷漠混乱的世界中成为局外人或陌生人,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的仇恨与冲突,剥夺了人们的归属感,最终使人们迷失在异化中。
(二)男人与女人的异化
两性关系的异化主要与父权制和性别歧视有关,这导致了男女之间的疏远关系。
父权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男性掌握绝对的权力。而在家庭中,则体现为父亲或父亲角色掌握着对妇女和儿童的权威。冈和惠子(Emiko)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很长一段时间,冈作为岳父家的学徒,一直被他压制和鄙视。虽然后来娶了静江(Shizue),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始終没有改变,甚至越来越差。婚后,他随了妻子的姓而不是妻子改为他的姓,这使他丧失了男人的身份。为了摆脱岳父,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他来到美国圆自己的“黄金梦”。然而种族歧视使他必须在新的环境中忍受痛苦,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他在美国当佃农,就如同在日本当学徒一样,这意味着他的社会经济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他似乎失去了一切。
冈与惠子的悲惨婚姻也是父权制的产物。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她们不如男性,所以不得不依靠丈夫。惠子被迫与比她大15岁的姐夫冈结婚。然后被送到美国“like a dog or cat——an animal”。在美国,她受到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她在日本学校所学的文化知识:茶道、舞蹈、古筝和花艺在这里变得毫无意义。父权制压抑了她的欲望、梦想和自由,带来了痛苦的生活。她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导致了她和丈夫之间无休止的争吵。她想要的是回到日本,而丈夫想要的是一个善良、支持他的妻子,能给他一点安慰。他们都不会为对方作出让步。他们互相憎恨,但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们不得不互相依赖。
三、追求真我
“自由选择”源于自由,是萨特人道主义的核心理念。萨特强调“自由才是所有本质的基础,因为人是在超越了世界走向他固有的可能性时揭示出世界内部的本质的”。因此,他强调自由、选择和行动的作用。他认为人的本质依赖于人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行动,而这需要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然而,对于萨特来说,人类并不是绝对自由的,一直受到他人和社会的限制。人“既对自己负责,也对所有的人负责”。因此,人只有把自由选择、责任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 (一)冈对自我的追求
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使人类的生活变得痛苦而虚无。然而,存在主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哲学,存在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引导人们通过自由选择和承担责任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实现真实的自我。正如萨特所提倡的那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由于长期被岳父贬低,压制,冈选择来美国。这是他试图恢复男子气概迈出的第一步。由于本土主义和种族歧视,他在美国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事实证明,第一次追求真我的尝试是失败的。在美国,他既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男子气概,也没有承担起对妻子和孩子的责任,把他们留在日本,让妻子承担起整个家庭的责任。相反,冈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把女儿接到美国,这表明他决定肩负起对女儿的责任。尽管邻居哈娜(Hana)因为之前冈对女儿的疏忽而责备了他,但他承诺“be a good papa from now”。他的女儿“make [him] feel good…like a man again…”。让他重获阳刚之气,重建生命的意义。因此,冈自我的实现是自主选择和承担责任相结合的结果。
(二)惠子对自我的追求
在山内若子的戏剧《灵魂要起舞》中,惠子是新型女性的独特代表。被父亲抛弃,被父权制长期压迫,她开始反抗。
对于冈的侮辱和挑衅,她反击,并采取激烈的报复。她拒绝融入美国社会,因为她从未打算留在这里。忠于内心情感和坚持梦想的信念成为支撑她生存下去的持续能量。从服从到叛逆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惠子主体性的回归,但在萨特看来,只有将主观能动性与承担责任相结合,才能实现自我。惠子失败的根源在于她夸大了自己,忽视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最后,冈偷走了她长期以来的积蓄,这使她和冈的关系走到了尽头,他们之间的异化关系达到了一个极端和不可调和的程度。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惠子意识到她永远也回不了家了。最终她解脱、释然了。
四、结语
基于存在主义,本文从异化、自由选择和责任三方面入手,揭示了特定时代移民的生存状态、主人公在建构异乡生存意义上的不同选择及相应的责任。本文发现,这些尖锐的社会问题最终导致了人物的异化。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他指出:“人是社会性的,一旦与他人接触,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矛盾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是不可避免和持久的现象”。换句话说,异化是无法消除的,但人类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我和世界承担责任,重构生命的价值,从而获得真实的存在。此外,对山内若子戏剧中存在主义思想的研究也体现了作者对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关注。山内若子通过作品呼吁人们平等对待各个民族,尊重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这对研究其创作思想和强烈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Berson,Misha,ed.Between Worlds:Contemporary Asian-American Plays[M].New York:Theatre Communications Group,1990.
[2]Holliday,Shawn.And the Soul Shall Dance:Thomas Wolfe's Influence on Wakako Yamauchi[J].Thomas Wolfe Review,2007,31(1-2):11-21.
[3]Mc Donald,Dorothy Ritsuko,Newman,Katharine.Relocation and Dislocation:The Writings of Hisaye Yamamoto and Wakako Yamauchi[M].MELUS,1980,7(3):21-38.
[4]Osumi,M.Dick.Jungian and Mythological Patterns in Wakako Yamauchi's And the Soul Shall Dance[J].Amerasia Journal,2001,27(1):87-98.
[5]Sartre,Jean-Paul.Being and Nothingness[M].London:Routledge,1997.
[6]董小川.美國本土主义评析[J].美国研究,2004(9):99.
[7]刘振江.美籍黄种女性与“根”——部分美籍亚裔女作家作品主题浅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6:45-47.
[8]南健翀,贾宏涛.逃避还是反抗?——阿尔贝·加缪《来客》中的荒诞哲学[J].外语教学,2017(1):105-108.
[9](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13.
[10](法)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11]王敬聪.欧茨小说的存在主义解读[D].青岛大学,2016.
责任编辑:赵慧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53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