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较以往有了巨大提升,但精神健康领域的发展却有所滞后,社会心理问题日渐凸出。当下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高校加大力度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获得了一定成果,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直是个难题。积极心理学的不断成熟,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教育
1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主要是指伴随着危机事件发生,个体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个体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产生各类危机事件。在危机状态下,个体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负面情绪或相关认知及行为。若无法解决危机,则会造成心理疾患。心理危机主要分为三类,包括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以及存在性危机[1]。发展性危机主要是指个体在正常发展及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危机事件,由于事件出现极速变化而造成的心理异常反应;境遇性危机主要是指个体生活当中产生的无法预测的突发性危机事件;存在性危机主要是指随着个体某些重要事件产生的一种内心的焦虑及冲突。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关键阶段,一旦出现心理危机且无法有效应对,其心理及情绪平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其健康人格形成。
2大学生心理危机特点分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以下特点[2]:(1)交互性。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较为复杂,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也存在着一定的学业压力,且心理还不够成熟。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处理、情感困扰等会相互作用,一旦出现意外状况便可能导致心理危机。(2)发展性。心理危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均会遇到,这是无法避免的。(3)易发性。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绪及情感上容易出现各种矛盾,甚至部分生活或学习中的小事件也有可能引发心理危机。(4)潜在性。心理问题潜伏于大学生个体当中,一旦遭遇危机事件,心理问题便有可能转变为心理危机。
3积极心理学特征分析
与传统心理学相比,积极心理学具备以下特征:(1)倡导积极取向。积极心理学密切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提倡积极的价值取向,鼓励人们在生活当中以积极的姿态去面对心理现象,以此来激发人们的积极品质,使其能够从生活当中获得幸福。(2)始终坚持科学实证。积极心理学是基于传统心理学体系构建而来的,强调科学实证。它承载了主流心理学因素及相关研究方法。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积极心理干预手段以及人格品质测量表变得愈来愈丰富,为积极心理学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3)提倡价值回归。积极心理学会密切关注人在社会当中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自我价值实现,而不是关注人的消极面[3]。
4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建议
4.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其他学科当中
积极心理学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良好的导向。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其他学科当中,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激发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高校课程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吸纳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教育功能。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愉悦的教学氛围,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创新,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引导其积极探索与思考,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4.2不断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抵抗能力
大学生属于心理危机高发群体,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以积极心理學为导向,制定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措施。高校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公开课、选修课、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倡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理力量,提升心理危机抵抗能力。同时,要引导大学生正视心理危机,使其能够了解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前兆以及外在表现等,向其讲解相关案例,提升心理危机的应对能力[4]。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大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与生活状态,强化其心理素质,让其正视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来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娱乐生活,让大学生在相关活动当中充分发挥自身特长以及优势。
4.3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1]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心理危机是潜在性的。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心理及思想特点,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大学生当中的心理危机易感群体,高校需要构建出心理评估模型,充分掌握相关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深入调研,还可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掌握此类群体心理特征。同时高校要加强心理危机咨询通道建设,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要鼓励大学生发现并正视自身心理问题,引导其主动咨询,还可通过室友、辅导员、宿管员等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再与关注对象进行针对性沟通,并做好相关记录,明确心理危机个体以及危机来源。
除此之外,要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工作网络。心理危机干预五级工作网络可由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班级心理委员以及宿舍心理信息员构成。其中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整体工作,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和保障。心理咨询中心主要负责组织专兼职心理教师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在危机发生后,对学生进行评估,制定危机处理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干预和避免因严重心理障碍而引发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保证学生人身安全和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院系心理健康辅导站主要负责策划本院系学生的管理和预警。班级心理委员主要职责为关注本班同学心理动态,发现异常情况主动提供帮助,及时向心理辅导员反馈本班同学的心理健康信息,同时做好保密工作。宿舍心理信息员主要负责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发现宿舍同学的心理问题时应及时上报给班级心理委员,做好记录,协助班级心理委员或院系心理辅导员做好心理辅导工作。通过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五级工作网络,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最大程度遏制学生心理危机。
5结语
大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其他学科当中,引导大学生不断提升心理危机抵抗能力,并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让大学生能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刘静.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2):96-97,108.
[2]鲜于乐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37-40,50.
[3]周秋梅.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构想[J].中国新通信,2018,20(16):169-170.
[4]李俊丽.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构想研究[J].知识经济,2018(10):106.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662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5832.htm